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说好话我们曾听到有些人发出类似的感慨:在职场说话不能说得太绝,说得太绝,没了余地,那是给自己断了后路。说话留点余地,一旦遇到突如其来的情况,要改口也就不那么困难了。当你忘乎所以地只顾把自己吹得天花乱坠时,可别忘了身边随时会有人听了心里不平衡而站出来向你发难。假如你在吹完自己后,再为迎合对方的求衡心理而顺便捧对方几句,你就容易过关。
某公司经理习惯于别人称他为“头儿”。一天,公司招来一位新雇员,他对这位新雇员训话时说道:“在公司里我是头儿,所以,你以后只管叫我‘头儿’即可。”他只管说得痛快,不料,平常极少出现在公司的董事长偏巧在这个时候走进办公室里来,他显然觉得有些“不对味”。
此时,这位新雇员也不识好歹地将他一军。问道:“你是头儿,那么你还有上级吗?”经理看看董事长,又看看雇员,立即改口道:“当然有啦,那就是头儿的脖子——董事长!”
新雇员这才附和:“当头需要转动的时候,它确实是必须服从脖子啊。”
这个例子中的经理初衷是为了吹嘘自己。如果不遇到别的因素的干扰,他的吹嘘自然没有改口的必要,可他却偏偏遇到了比自己还要厉害的董事长。为了不使自己丢尽脸面,又能让上司心满意足,他采用吹此又捧彼的语言小花招,至少在当时他还是圆满收场了。王顾左右在职场遇上难以解答的事经常会碰到,甚至有时候还会让你猝不及防。而这时候,你明知问题本身就是陷阱,你该做什么选择呢?耍耍小花招吧——王顾左右而言他。
某公司市场助理朱小姐遇到老板这样的问话:“你觉得薪水够用吗?”她不知老板的用意何在,于是张嘴就是一句“慌不择舌”的真话:“我不敢说不够用……”
身处市场、公关这种花钱的部门,老板自然会担心你大手大脚。他看似不经意的一问,却是在“考验”你的理财观。
有些老板喜欢听手下说薪水不够,因为他以为抓住了你的“软肋”,对你施以小恩小惠你就会甘当座前走狗。但有的老板则会由此想开去:“不对嘛,一个小姑娘,开销这么大?花自己的钱都这样,花公司的钱不就更……”这个朱小姐事后颇有感触地说:“遇到此类事,最好是王顾左右而言他。”
以谬制谬使用这种方法听起来似乎有些大逆不道,但社会现实和人际关系的日趋复杂,使得许多经典性的说教沦于迂腐,甚至已经变得无甚意义。行使职场的职权进行语言上的类比制谬,盖因对方无理挑事而不得以而为之。恰当地抓住对方语言的破绽,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之身,这种即时的以谬制谬术只要用得贴切入理,不应受太多非议。
………………………………………
关键时刻可以玩些语言小花招(2)
………………………………………
某城市汽车站候车室内,有个男青年一口飞痰吐在洁白的墙壁上,车站管理员见状,便上前指责说:“喂,同志,‘请勿随地吐痰’的标语你看到了吗?”那青年道:“看到了,但我的痰是吐在墙上,不是吐在地上啊。”管理员说:“照你这种说法,那么我有痰就可以吐到你的衣服上了,因为衣服也不是地上啊。”男青年哑口无言。
对于这样的青年,你和他讲道理显然是徒劳的,你耍个小花招,借对方的荒唐逻辑来以谬制谬,即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推导出“有痰可以吐到你的衣服上”的同样“正确”的结论,从而准确而有力地驳倒对方诡辩的逻辑。
………………………………………
跳槽了,给老团队多留点口德
………………………………………
就像一个人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做好事,但只要有一个坏事缠身,就足以毁掉他一生所做的所有好事一样,一个口德差的人,无论他的能力有多强,这个社会都不会给他提供理想的栖身之地,而他自己也就像一个“魔”——永远融不进这个社会。
传说,有个寺院的住持给一个新来的和尚立下了一个特别的规矩:每到年底,他都要面对住持说两个字。第一年年底,新和尚说“床硬”;第二年年底,新和尚说“食劣”;第三年年底,新和尚没等住持提问,就说:“告辞。”住持望着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可惜!可惜!”
住持所说的“魔”,就是指新和尚心里有没完没了的抱怨,只考虑自己要什么,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给予了别人什么。这种“魔”一旦生成,在一个地方待的时间越长,他就会越不满,及至最后只能离开。
类似于如上那个新和尚的人在当今职场中真不少见。由于这种人抱怨成性,且不从自己身上发现问题,这就注定了他们不可能在职场里有所作为。他们有一张封不住的嘴,天天都在发牢骚、讲怪话,无论走到何处,都会觉得别人欠自己的太多,社会欠自己的太多,因此他们脑子里的“魔”便会不分人前人后地从那该死的嘴里往外窜。更糟糕的是,他们每到一个新的团队总是要对老团队不留口德,对老团队上上下下指指谪谪、说三道四,以此来抬高自己,贬低他人!
但凡跳槽者,都应该给自己跳槽一个充分的理由:为什么要跳槽?为什么要离开原单位?这是一个职业者离开A团队而应聘于B团队时常常要面临的答卷。招聘者问这类问题,无非是想借此来了解你在原单位的表现、人际关系等。对这类问题的回答,明智的人会说一些原单位在机制、产品等方面的局限性,或自己岗位工作的局限性;但最忌讳的就是一接触到这样的问题就管不住自己的嘴,滔滔不绝地把原单位说得一塌糊涂,通过贬低别人来反衬自己,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现在很多公司在招聘跳槽而来的员工时,都增加了询问原来单位情况的题目。其目的有三:
一是考察跳槽者对新公司能否认忠诚,而这种忠诚的态度往往能从应聘者对原单位的评价中侧面地反映出来。招聘单位显然对那些过河拆桥的跳槽者怀有戒心:今天你为了新工作可以把原单位说得一无是处,谁能保证明天你不会把新的单位也骂得体无完肤呢?
二是考察跳槽者在对原单位评价时带有多少个人情绪的色彩。当这种评价带有强烈的个人情绪色彩时,极可能成为一种为达到个人某种目的而进行不留口德的语言攻击。招聘者敢录用你吗?
三是基于重要岗位重要人员的跳槽者,新公司就会通过各种手段、渠道来了解其在原单位的表现。当你的攻击传到原单位后,那么别人对你的评价也就可想而知了。
即使你有幸被新单位吸纳,如果你对原单位管理层某某人留下的反感仍耿耿于怀,这样形成的一道心理阴影同样会像着了“魔”似的影响你在新单位的为人处事。
有一个女青年凭着一副秀丽的外表成功跳槽到B单位,和她同科室的一位“同类”不但不欺生,而且还主动地上前问她:跳槽后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她长吁一口气说:“我暂时还谈不上什么愿望,我跳槽的原因就是再也不想见到那个令人讨厌的男上司。”人家又问她那个男上司为什么如此让她讨厌,她说:“他心眼极小,喜欢指使人,爱搬弄是非,他的最大乐趣就是当着众人的面把别人指责得一无是处。”殊料她现在的顶头上司也是一个男士,他在一边听了她的话后,心里就开始嘀咕:对原来的男上司如此说三道四,指不定哪天离开这里,我也要成为她嘴中之食了。罢了罢了,我还是赶紧找老板把她搞掉算了。
第二天,她接到了被公司炒鱿鱼的通知。
跳槽属于人才流动,是当今社会很正常的一种现象,并不为奇,而跳槽者屡屡能在新的团队里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创造更佳的业绩。如果这一步还没有达到,你就急急忙忙地大耍“嘴功”,以贬低老团队的手段来抬高自己在新团队的人缘和地位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
篇末结评
………………………………………
人的一生必须面对三大说话平台:一是家庭;二是社会;三是职场。而在这三种平台中,职场这个平台无疑是最不“平”之“台”。在家庭面对的是亲人,对象单一;在社会面对的是陌生人,对象模糊。而在职场,你必须无可逃避地去直面形形色色的众生相;只有在职场,你才能亲身体会到妙言与拙嘴和利与害之间的内在联系。人在职场,身系于嘴。管好你的嘴,你的能力就可以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