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然而,在朵奔蔑儿干去世以后,阿兰豁阿竟然又生下三个儿子。关于这个问题,蒙古史家作了坦率的记载。据这些史家说,两个年长的儿子,即朵奔蔑儿干的两个儿子曾私语道:〃我等之母既丧丈夫,又无亲房兄弟,竟又生下三个儿子。家中大人除那个伯牙兀惕人以外别无男子,此三子非彼莫属也……〃
这的确是对这一出人意外的事件颇合情理的解释。然而,兄弟俩的这种大胆的判断却没有考虑到上天的干预。上天要维护本书主人公的父系直系尊亲的正统性,这一点是寡妇阿兰豁阿亲自向他的两个长子披露的。时值金秋,一天,阿兰豁阿烤好了一只刚满一岁的羊羔,然后便把她的两个长子及其三个弟弟叫来,共进家宴。席间,她首次向两个长子披露了她一直守口如瓶的秘密。她说:〃每日夜间,我见一金色人从天窗隙处进来,钻人我被,将我腹屡次摩掌,把他光明透入我腹。末了,那人依日月之隙光如黄犬之伏行而出。我因是怀孕,连生三男。汝二人,吾之二长子,今后务不可再造次言之。以情察之,汝等之三个弟弟乃天之子息!汝等何可比诸黔首之行而言耶?〃
就这样,这位非凡的寡妇仅用三两句晦涩难懂的话就作出了预测:这些孩子的子孙,这些神奇地诞生的孩子的后代,有朝一日将成为世界的征服者……
阿兰豁阿说毕,即取出五支箭来,分发给五子每人一支,令其折之。五子不费吹灰之力,应手而断。阿兰豁阿又拿出五支箭,将五箭捆成一束,命五子轮流折之。五子按次折之,无一人能断此箭束。于是阿兰豁阿教诲他们说:〃汝等五子,苦自为一,他人必分而折汝等,犹汝等适才分而各折一箭然。设若汝等同一友和,如束之五箭一般,其孰能摧汝五人耶?〃
第三章 孛端察儿的功劳
非凡的寡妇阿兰豁阿去世以后,她的五个儿子就把她的牲畜(牧民①的主要财产)分掉了。更确切地说,是她的四个大儿子分掉了她留下的全部财产。他们欺负她的小儿子孛端察儿蒙合里单纯年幼,不分给他任何财产。
笔者在前文叙述了关于苍狼和白鹿的传说,接着又介绍了天神生子的故事。下面,鄙人要把笔锋从天上转向地面,叙述一下孛端察儿的经历。据蒙古史家说,李端察儿曾离开家独自到世界上闯荡。下面要叙述的正是这位草原上的劫掠者的悲惨生活经历。
几位兄长在分财产时的所作所为,终于使孛端察儿认识到了这样一点:在这个家中,他孛端察儿是多余的。于是,他决定离开这个家,独自出外去碰碰运气。他骑上一匹脊黑背青白马,愤然跃入荒野而去。他深知,仅凭这样一匹劣马,只身落人这一望无际的草原,前景是难卜的。他一边走一边心里说:〃马在则人活,马倒则人亡。罢,生则生之,死则死之,如此而已。〃
就这样,孛端察儿骑着一匹劣马,信之所之,沿斡难河而下,来到了巴勒谆岛。他在这里停下,跳下马。斩木割草,搭起了一间简陋的茅舍,住了下来。次日出外了望,遥见一只鹰(一种能俯冲攻击地面猎物的雀鹰)正在吞食一只野骛。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拔了几根马尾毛,结成一条绳子,随手作圈,捕住了那只鹰。他把这只猛禽驯养起来,准备用它去捕获小猎物。春天到来,野鸭和野鹅成群结队地飞到斡难河边。孛端察儿故意不给鹰喂食,让鹰饿急了,然后再把它放出去捕野鸭和野鹅。这样捕来了很多鸭鹅,多得简直吃不胜吃。但是,所捕野禽虽多,终有穷尽之时,于是孛端察儿又借助狼所捕之食充饥。当狼追鹿和羚羊之类的动物时,他就守在僻静处,待狼抓住猎物或把猎物驱至绝境之时,他就弯弓搭箭射杀猎物,与狼群分食之。有时他也拾回狼吃剩下的猎物,以资糊口,兼养其鹰。
不久,从鄂尔浑河的支流统格黎克溪(在库伦北)徙来了一群牧民,来到此地扎下营盘。他们的到来打乱了孛端察儿艰苦而又自由的生活节奏。开始一段时间,他同这些牧民倒也彼此相安。每天,他把鹰放出去捕食,然后就到牧民那里去乞求奶浆。牧民也不拒绝他之所求。但他们这些牧人都不愿与人深交,颇具防人之心。所以,无论是孛端察儿还是这些牧民,彼此都没有造次询问对方所属何族,祖籍何方。因而彼此两造名姓,互不相知。夜幕降临之时,孛端察儿即谨慎地回到自己的茅舍就寝。
光阴流逝,春秋代序。李端察儿的哥哥不忽合塔吉忽然良心发现,忆及弟弟孛端察儿,不知弟弟此时处境如何,有点放心不下。不忽合塔吉便上马四处寻觅,最后寻至此地,向牧民打听孛端察儿的下落。听他这么一问,牧民们也就知道了每天与他们交往的是何人。他们回答不忽合塔吉道:〃汝所寻之人恰住于此处附近。彼尝每日来此就马乳,天晚即归焉。我等不知彼夜宿何所。但见西北风起处,其鹰所捕鸭雁之翎毛飘来如雪片,料必居于近处不远。此时正是彼常来就马乳之时也,汝且稍候,定然见之。〃
不一会儿,孛端察儿果然跨马得得而至。兄弟二人相认,略叙数语,然后一同离开此地,沿斡难河而去。二人骑马而行,不忽合塔吉在前,孛端察儿在后。孛端察儿大声说:〃人须有头,衣须有领。无头不成人,无领不成衣也。〃
他这样大声把这句难懂的格言重复说了三遍,他的哥哥不忽合塔吉才回过头来问他此话怎讲。孛端察儿说:〃适才汝所见这群牧民,曾供我马乳。依我观之,彼等没有首领,一盘散沙。彼等之中,无贵贱之分,无首尾之别,大家彼此彼此。据此看来,掳掠彼等及其财物,可说是易如反掌,垂手可得。〃
孛端察儿这样说时,完全是一副草原盗贼的腔调,丝毫不念及这些牧民每天供给他马乳,搭救他性命的思德。而不忽合塔吉一听说有此等便宜之财,当然喜不自胜,便迅速同李端察儿赶回家商议。家中的三个兄弟听了他们的计划以后,也很表支持。大家当即上马扬鞭,向孛端察儿昔日的茅舍方向奔去。孛端察儿道熟,当然一马当先,前面开路。快到目的地时,他抓了一名年轻的孕妇,强迫她说出有关这个游牧部落的更详细的情况。从此妇人口中得知,这个部落名叫札儿赤兀惕。打听明白以后,兄弟五人就开始突袭。据蒙古史家记载,〃当下他们即向牧民们冲去,抢牲畜,抢食品,抢人,把牧民带回家充当奴仆〃。
这段插曲充分说明了当时的风俗。起先,单纯的李端察儿由于年幼力弱而受到兄长们的欺负,被迫流浪草原。现在他又回到家园,并受到了诸兄的好待,而这又恰恰是由于他以卑劣的背叛回报札儿赤兀惕部对他的善待的结果。更有甚者,在记述这一事件的成吉思汗家族的史家看来,这一基于背叛行为的掳掠乃是李端察儿引以为荣的主要功劳。的确,从这个字端察儿的所作所为,我们可以看出,草原生活的无法回避的法则乃是类似于〃森林之法则〃的那种弱肉强食的法则。孛端察儿说过,札儿赤兀惕部无头领,因而可以轻而易举地掳掠之。战争的指挥者,群众的运动者,甚至天生的组织者,这些就是李端察儿的子孙们令人惊讶地向人们显示的形象,这些就是孛端察儿的后裔成为〃世界征服者〃之所在。不过,在成为世界征服者之前,他们必须首先按照阿兰豁阿的教诲把蒙古的这许多分散的〃箭〃捆束在一起,把分散的各个部落组织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四章 牧民的卑微与高大
统一蒙古的各个部落,这一事业后来由成吉思汗成就了。在他以前,他的祖先也曾多次尝试过。有几次,他们已接近成功了。可惜,紧接着,各部落又分道扬镳了。于是,整个蒙古又陷入部落分散、各自为政、族间残酷仇杀、混乱无序和软弱无能的状态。当此之时,在世界上的人们中,要数这些狼与鹿的子孙们的生活最为悲惨了。
李端察儿之孙蔑年土敦年纪不大就去世了,留下了七个儿子。家系学者们依次记下了这七个儿子的姓名。蔑年土敦的长子名叫合赤曲鲁克,第七个儿子叫纳臣把阿秃儿。蔑年土教死后,他的遗孀那莫伦暂继之为部落的首领。那英伦是这样一类蒙古贵夫人:在部落政权过渡时期,她们能用男人般有力的大手高举起部落的大旗,号令整个部落。
那时,发生了女真人占领中原北部的事件。这些女真人出自满洲的大森林。他们人侵的主要方向虽不是蒙古部,但却在蒙古部激起了轩然大波,引起了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