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索性做了和尚-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鸵病!�
  故知所谓“空”者,即是于常人所执着之我见,打破消灭,一扫而空,然后以无我之精神,努力切实做种种之事业。亦犹世间行事,先将不良之习惯等,一一推翻,然后良好之建设乃得实现。信能如此,若云牺牲,必定真能牺牲;若云救世,必定真能救世。由是坚坚实实,勇猛精进而做去,乃可谓伟大,乃可谓彻底。 
  所以真正之佛法,先须向“空”上立脚,而再向“不空”上做去,岂是一味说“空”而消灭人世耶?! 
  以上所说之十疑及释义,多是采取近人之说,而叙述其大意。诸君闻此,应可免除种种之误会。若佛法中之真义,至为繁广,今未能详说。惟冀诸君,从此以后,发心研究佛法。请购佛书,随时阅览,久之自可洞明其义。是为余所厚望焉。 本文系弘一大师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在福建安海金墩宗祠所做讲演。   
  佛法宗派大概   
  关于佛法之种种疑问,前已略加解释。诸君既无所疑惑,思欲着手学习,必须先了解佛法之各种宗派乃可。 
  原来佛法之目的是求觉悟,本无种种差别。但欲求达到觉悟之目的地以前,必有许多途径。而在此途径上,自不妨有种种宗派之不同也。 
  佛法在印度古代时,小乘有各种部执,大乘虽亦分“空”、“有”二派,但未别立许多门户。 
  吾国自东汉以后,除将印度所传来之佛法精神完全承受外,并加以融化光大于中华民族文化之伟大悠远基础上,更开展中国佛法之许多特色。至隋唐时,便渐成就大小乘各宗分立之势。今且举十宗而略述之。 
  一律宗,又名南山宗 
  唐代终南山道宣律师所立,依《法华》、《涅》经义,而释通小乘律,立圆宗戒体,正属出家人所学,亦明在家五戒、八戒等。 
  唐时盛,南宋后衰。今渐兴。 
  二俱舍宗 
  依《俱舍论》而立。 
  分别小乘名相甚精,为小乘之相宗。欲学大乘法相宗者,固应先学此论。即学他宗者,亦应以此为根柢。不可以其为小乘而轻忽之也。 
  陈隋唐时盛弘,后衰。 
  三成实宗 
  依《成实论》而立,为小乘之空宗,微似大乘。 
  六朝时盛,后衰。唐以后殆罕有学者。 
  以上二宗,即依二部论典而形成,并由印度传于中土。虽号称宗,然实不过二部论典之传、持、授、受而已。 
  以上二宗属小乘,以下七宗皆是大乘。律宗则介于大小乘之间。 
  原第162页图放79页弘一大师书赠日本友人内山完造之横披 
  四三论宗,又名性宗,又名空宗 
  三论者,即《中论》、《百论》、《十二门论》。是三部论皆依《般若经》而造。姚秦时,龟兹国鸠摩罗什三藏法师来此土弘传。 
  唐初犹盛,以后衰。 
  原第9页图放82页前1916年李叔同的墨迹 
  五 法相宗,又名慈恩宗,又名有宗 
  此宗所依之经论,为《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等。 
  唐玄奘法师盛弘此宗。又糅合印度十大论师所著之《唯识三十颂之解释》而编纂成《唯识论》十卷,为此宗著名之典籍。 
  此宗最要!无论学何宗者皆应先学此,以为根柢也。 
  唐中叶后衰。近复兴,学者甚盛。 
  以上二宗,印度古代有之。即所谓“空”、“有”二派也。 
  六天台宗,又名法华宗 
  六朝时此土所立,以《法华经》为正依。至隋智者大师时极盛。其教义较前二宗为玄妙。 
  隋唐时盛,至今不衰。 
  七华严宗,又名贤首宗 
  唐初此土所立,以《华严经》为依。 
  至唐贤首国师时而盛,至清凉国师时而大备。 
  此宗最为广博,在一切经法中称为教海。 
  宋以后衰。今殆罕有学者,至可惜也。 
  八禅宗 
  梁武帝时,由印度达摩尊者传至此土。 
  斯宗虽不立文字,直明实相之理体。而有时却假用文字上之教化方便,以弘教法,如《金刚》、《楞伽》二经,即是此宗常所依用者也。 
  唐宋时甚盛,今衰。 
  九密宗,又名真言宗 
  唐玄宗时,由印度善无畏三藏、金刚智三藏先后传人此土。斯宗以《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三部为正所依。 
  元后即衰。近年再兴,甚盛。 
  在大乘各宗中,此宗之教法最为高深,修持最为真切。常人未尝穷研,辄轻肆毁谤,至堪痛叹。 
  余于十数年前,唯阅《密宗仪轨》,亦尝轻致疑议;以后阅《大日经疏》,乃知密宗教义之高深,因痛自忏悔。 
  愿诸君不可先阅《仪轨》,应先习经教,则可无诸疑惑矣! 
  十净土宗 
  始于晋慧远大师,依《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而立。三根普被,甚为简易,极契末法时机。明季时,此宗大盛。至于近世,尤为兴盛,超出各宗之上。 
  以上略说十宗大概已竟,大半是摘取近人之说以叙述之。 
  就此十宗中,有小乘、大乘之别。而大乘之中,复有种种不同。 
  吾人于此,万不可固执成见,而妄生分别。因佛法本来平等无二,无有可说。即佛法之名称亦不可得,于不可得之中,而建立种种差别佛法者,乃是随顺世间众生以方便建立。因众生习染有浅深,觉悟有先后,而佛法亦依之有种种差别,以适应之。譬如世间患病者,其病症千差万别,须有多种药品以适应之,其价值亦低昂不等。不得仅尊其贵价者,而废其他廉价者。所谓药无贵贱,愈病者良。佛法亦尔。无论大小、权实、渐顿、显密,能契机者,即是无上妙法也。故法门虽多,吾人宜各择其与自己根机相契合者而研习之,斯为善矣!本文系弘一大师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于福建安海金墩宗祠所做讲演。 
  弘一大师书赠莲池大师语录   
  佛法学习初步   
  佛法宗派大概,前已略说。 
  或谓高深教义,难解难行,非利根上智不能承受。若我辈常人欲学习佛法者,未知有何法门,能使人人易解,人人易行,毫无困难,速获实益耶? 
  按: 佛法宽广,有浅有深。故古代诸师,皆判“教相”以区别之。依唐圭峰禅师所撰《华严原人论》中,判立五教: 
  一、 人天教,二、 小乘教,三、 大乘法相教,四、 大乘破相教,五、 一乘显性教,以此五教,分别浅深。若我辈常人易解易行者,唯有“人天教”也。其他四教,义理高深,甚难了解;即能了解,亦难实行。故欲普及社会,又可补助世法,以挽救世道人心,应以“人天教”最为合宜也。 
  人天教由何而立耶? 
  常人醉生梦死,谓富贵贫贱、吉凶祸福皆由命定,不解因果报应。或有解因果报应者,亦唯知今生之现报而已。若如是者,现生有恶人富而善人贫,恶人寿而善人夭,恶人多子孙而善人绝嗣,是何故欤?因是佛为此辈人,说三世业报,善恶因果,即是人天教也。今就三世业报及善恶因果分为二章详述之。原第182页图放于85页后1939年弘一法师书赠丰德律师之联语原第157页图放86页弘一大师手书以戒为师之条幅 
  一三世业报 
  三世业报者,现报、生报、后报也。 
  一、 现报: 今生作善恶,今生受报。 
  二、 生报: 今生作善恶,次一生受报。 
  三、 后报: 今生作善恶,次二三生乃至未来多生受报。 
  由是而观,则恶人富、善人贫等,决不足怪。吾人唯应力行善业,即使今生不获良好之果报,来生、再来生等必能得之。万勿因行善而反遇逆境,遂妄谓行善无有果报也。 
  二善恶因果 
  善恶因果者,恶业、善业、不动业此三者是其因,果报有六,即六道也。 
  恶业善业,其数甚多,约而言之,各有十种,如下所述。不动业者,即修习上品十善,复能深修禅定也。 
  今以三因六果列表如下: 一、 恶业 上品 …… 地狱 
  中品 …… 畜生 
  下品 …… 鬼 
  二、 善业 下品 …… 阿修罗 
  中品 …… 人 
  上品 …… 欲界天 
  三、 不动业 次品 …… 色界天 
  上品 …… 无色界天 今复举恶业、善业别述如下: 恶业有十种。 一、 杀生,二、 偷盗,三、 邪淫,四、 妄言,五、 两舌,六、 恶口,七、 绮语,八、 悭贪,九、嗔恚,十、 邪见。 
  造恶业者,因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