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代用品方面,还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第四是增产节约的潜力还很大,勤俭建国的方针还需要继续大力贯彻执行。对1958年计划草案的安排,《指示》提出:(1)要想尽一切办法,促进农业增产,是编制1958年度国民经济计划的主要任务之一;要求粮食(不包括大豆)达到3960亿斤,棉花达到3250万担。(2)工业生产必须有进一步的增长。对于供应不足的产品,必须切实努力增加产量,节约使用,并且采取有效措施使用代用品。一切工业部门都必须想尽各种办法,增加新产品,提高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要求工业总产量比1957年预计增长8%以上。(3)交通运输事业,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应该有相应的发展。(4)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初步定为116亿元。(5)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人民生活将有一定的改善。职工工资总额将比1957年预计增长4%,农民的购买力增长64%。(6)文教卫生和科学研究事业,应该在巩固和提高质量的基础上稳步地发展。(7)继续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继续贯彻执行勤俭建国的方针,是编好1958年度国民经济计划的关键。【贺氏藏书·刘大海精校】
《指示》要求各部和各省、市、自治区在接到这一指示后,立即抓紧时间编好1958年度升划草案,报送国务院,并抄送国家经委和国家计委,由国家经委进行审查和综合平衡后,于12月初向国务院提出1958年度国民经济计划草案。接着,在11月28日到12月12日召开的第六次全国计划会议上,国家计委结合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任务编制了1958年国民经济计划。主要指标安排是:基本建设总投资13059亿元,比原提出的控制数字增加1346亿元。工业总产值7249亿元(包括手工业),比控制数字增加24亿元,农业总产值6425亿元,比控制数字增加116亿元。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指标,钢610万吨,煤14872万吨,棉花3500万担,比上年都略有增加。粮食亿斤,比上年减少了40亿斤。这一年的计划安排,在物资购销方面基本上可以保持平衡。
在全国计划会议召开期间,1957年11月下旬,毛泽东从苏联回国。12月4日,国家计委委务会议上传达了毛泽东关于二五计划的指示。毛泽东指出:一、关于怎样贯彻多快好省的问题。从1956年冬到今年大半年,多快好省和农业纲要很少有人提了,有的人认为不行了。这就是没有看到1956年的主流是社会主义改造和生产建设的大高潮、大跃进,虽然执行中有某些缺点,但总的有针路线是正确的?充分可靠,不能片面地理解为越少越好,应该是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条件下的充分可靠。生产与基建在好省的基础上尽可能越多越快越好。中国的国情是一穷二白,但不应该认为穷就什么都不能干了。今天提出穷白正是为了明天的不穷不白。要掀起新的生产建设高潮。
二、15年赶上或超过英国的问题
15年后,苏联要赶上和超过美国,中国要赶上和超过英国。根据这一目标,在工业方面也应搞出一个像农业四十条那样的纲要来,作为工业的奋斗目标。三、保证重点的方针仍很重要,不能百废俱兴,分散力量。第二个五年的重点,根据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和要求,重点是煤、电、油等动力工业和冶金、化工等原材料工业。机械工业一方面发展农业机械,另一方面要以发展原子能、飞机和无线电及精密机械工业为重点。轻工业要跟农业走。某些方面要少做,才能保证重点方面多做。具体要注意三点:(1)生产性的多搞,非生产性的少搞;(2)基本建设要多有所为,事业费要少有所为;(3)军、政费要减。12月20日李富春传达刘少奇关于经济计划工作的指示:
要贯彻统筹兼顾、勤俭建国的方针,集中资金,促进生产建设。这就是要想一切办法,找穷的办法,而不是阔的办法,来促进生产建设。他说,中国情况很复杂,计划很难全面,不免有漏洞。有地下工厂和自由市场就反映了计划有控制不到的地方。因此,从生产到税收整个环节上,都应使计划性和多样性、灵活性相结合。地下工厂和自由市场对我们有好处,它可以使我们发现漏洞,设法弥补。
1957年年底,毛泽东再次对经济管理体制下放、区域协作和批评反冒进等有关经济计划工作发出指示,要求:(1)眚市县都要搞规划。工业、交通、农业、商业、手工业、大专院校、培养工农知识分子、科学文化、城市规划等都搞一个像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那样的远景规划,有比没有好,无精无粗,由粗而精((2)协作、联省办法,逐步过渡到经济中心。是否考虑按过去的大区,以一个大城市为经济中心结合周围省市考虑通盘的协作规划。如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地区;以西安、兰州为中心的西北地区;以天津为中心的华北地区;以武汉为中心的中南地区;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地区;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地区等协作区域。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经济区。(3)体制下放有好处,文教卫生事业也要快些下放,中央可以进行监督指导,大问题还要中央解决。(4)中央的领导方法:大权独揽,小权分散;中央决定,各方去办;办也有决,不离原则;工作检查,中央有责。(5)1956年有些东西是搞多了,但不能说是冒进,一反冒进就松劲。还要促进,今冬明春还要来一股劲头。(6)第二个五年计划先搞出一个框框来,拿到中央讨论讨论,不要等都搞好了,来个一大本,看不了。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国家计委必须对第二个五年计划作进一步修订。因此,年没有拿出这个计划的正式文本。
(一)批反冒进与计划要搞两本账
1957年下半年至1958年上半年,在八届三中全会上以及此后的杭州会议、南宁会议、成都会议和八大二次会议上,陈云、周恩来接连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说反冒进泄了六亿人民的气,犯了政治方向的错误;认为冒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反冒进是非马克思主义的;被上纲为方针性错误?庸俗辩证法,抛到同右派似乎相近的地位,还差50米等。冒进是被全国人民热潮冲起来的,是好事。他针对综合平衡的观点说,不平衡是普遍的客观规律,不平衡是绝对的、经常的,平衡是暂时的、相对的。他号召破除迷信,提出把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南宁会议和成都会议改变了中共八大确定的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积极地而又稳妥可靠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的经济建设方针,也破坏了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助长了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陈云、周恩来等当时反对冒进的领导人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刘少奇因为主持撰写了体现八大会议精神的人民日报社论《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冒进》,也作了检查。
在1958年1月召开的南宁会议期间,毛泽东明确批评陈云主张综合平衡反对冒进的现点。他从哲学的角度说: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过渡的;不平衡才是绝对的。平衡是革命的平衡,是积极的平衡,不是消极的平衡,不是保守的平衡。2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打破消极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的社论,提出!不断地提高落后的指标和定额,使它适应于先进的指标,向先进的定额看齐,这是积极的平衡……总是企业压低先进的指标和定额,使它迁就落后的指标,向落后的定额看齐,这是消极的平衡。对这段话的评价可以用上毛泽东批判教条主义时说过的一句话: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是最省力气的。
陈云于1957年1月18日在全国省市委书记会议上,根据大量调查和经济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作了《关于财政经济工作问题》的讲话。他强调:适当压缩基本建设的投资额,这样做的目的是使1957年基本建设的规模,适应于国家财力和物力的可能。建设规模的大小必须和国家的财力物力相适应,这是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限。像我们这样一个有六亿人口的大国,经济稳定极为重要。建设的规模超过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就是冒了,就会出现经济混乱;两者合适,经济就稳定。当然如果保守了,妨碍了建设应有的速度也不好,但是,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据此,陈云提出了财政,信贷、物资三大平衡的着名思想,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