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性是自在自为的,不与他物混合的,并且不是被动的,因为按其实质而言,它就是活动性。因为作用者永远比被作用者更可贵,——原理比质料更可贵。知识在实际活动时乃是与所认识的事物同一的;潜在的理性”——即外在理性、表象作用、感觉等——“就时间而言,在”绝对“同一个人里面,其存在乃是较早的;但作为自在之物,则它在时间上也不是在先的:主动的理性并不是有时候思维,有时候不思维。当(主动的)理性是自在自为的时候,它就是唯一实在的东西;而且只有这才是永恒的和不朽的。但是,我们却不能记起这个

    ①“论灵魂”

    ,第三卷,第五章。

…… 395

    293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过程,因为这个理性不是被动的;那被动的理性是会消逝的,而且没有那主动的理性它就绝不能思维。“——而邓尼曼则说:①思维是从外面来的。〔这和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正好相反。

    〕②

    以下是他的解释。

    ③。。亚里士多德说,④“灵魂,”思维,“在某种意义下就是全部存在,”

    并且这就是作为被动的理性的那个理性;但是这样作为对象,作为自己的对象,或者说,就其为自在的时候,理性只是可能性,——只有作为“隐德来希”时,它才是实存的。

    “存在的东西或者是感觉的对象,或。。。

    者是知识的对象。

    知识本身在某种意义下乃是被认识的东西,感觉也是感觉的对象。被认识的和被感觉的东西或者是它们本身,或者是它们的形式。知识和感觉不是事物本身(石头不是在灵魂里面)

    ,而是事物的形式;这样,灵魂就正像人的手一样。手是工具的工具,所以理性乃是形式的形式,而感觉是感觉对象的形式。“——”人们说得对,灵魂是理念的所在地;但不是整个灵魂,而只是那思维的灵魂,“只有那思维的灵魂才包含着理念。”而思维的灵魂之为“形式的形式,”不是按‘隐德来希’说,而只是按可能性说,它才是理念;“

    ⑤

    就是说,理念最初只是静止的形式,而不是活动性。

    因此,亚

    ①第三册,第五三——五四页,一九七——一九八页。

    ②据米希勒本,第二版,英译本,第二卷,第一九六页增补。——译者③第七、八章乃是第四、五章中命题的解释。这两章从前面两章所包含的命题开始,看来好像是出于一个评注者之手。

    ④“论灵魂”

    ,第三卷,第八章。

    ⑤“论灵魂”

    ,第三卷,第四章。

…… 396

    三 亚里士多德精神哲学393

    里士多德并不是实在论者。他说:感觉是必需的;如果一个东西被思维,则它也就必定要被感觉。——“但是既然没有东西能够离开被感觉的内容,因此在那些被感觉的形式里面,既有思维的对象和抽象的概念,也有感觉对象的各种性质和特性,”——于是这些不同的能力便得到统一。

    “因此,谁没有感觉,谁就不能认识什么,也不能理解什么;如果他认识什么东西,那他就必须也对该物有一个表象,因为表象和感觉是相同的,不过没有质料而已。”

    ①理性把这些形式,如外界自然的那些形式,作为自己的对象,作为思维的对象,作为可能性。

    有限的事物和精神的状况乃是这些形式,在那里,这种主观和客观的同一性是不存在的。在那里,它们是彼此外在的。理性只是可能性,不是作为“隐德来希”而存在。

    我们今天所谓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在这里是最明确地说出来了。

    理性是主动者、思维和思维对象,——前者是主观,后者是客观;他诚然区别了两者,但他也同样严格而坚定地说出了两者的同一性。用我们的话来说,绝对者、真实者只

    ①此处结尾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那么,对我们最初的概念,是怎样来区别,以便它们不致与概念弄混呢?或者,是否事实上也许有些其他的思想,甚至并非是表象,不过它们从来没有和这种表象不联结在一起?”

    下面的话完全不是对这种问题的回答。这个问题看来好像是再一次表示这段文章乃是后来加上去的。——布勒说:“理智如果离开了物质,它所想的是不是真正的对象,这是还应该特别研究的。”

    “(在‘最高的哲学’里去研究)”——他是注意到第七章结尾的这段话:“一般地说,理智(~)所思维的是真正活动着的事物。不过,除非它F C R O本身脱离了感性的环节,它是否能思维绝对,关于这一点我们以后还要加以研究。”

…… 397

    493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是那主观性与客观性是同一物的东西;这一点也同样包含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里面。绝对的思维(他称它为神的理性)

    ,具有绝对性的精神,这个思维乃是对于绝对目的或至善的思维;这就正是那思维着自身的理性。关于这个对立、活动性中的这个区别以及这个区别的扬弃,他是这样表达的:理性由于收纳了思想以及思维对象而思维自身;理性由于收纳了可思维的东西而思维自身。

    可思维的东西只有当被触及时,才变得能接触、能思维,才被产生,——所以它只有在思维里面,在思维的活动中才存在。

    这种思维活动同样是一种产生,一种把思想分割出去作为对象的过程,——这一过程正如接触活动一样,对于思维的实在性是同样必需的;分离和关联是同一件事,因此理性和知识是同一的。

    因为理性乃是本质、实体的收纳者。理性所收纳的乃是实体、思想;理性的收纳活动是它的活动性,它的收纳活动产生了那显出是收纳的对象的东西,——理性之所以成为理性,是因为它有内容。如果我们把思想的内容、客观的内容认为是属于神的,这乃是一种不正确的态度;整个思维的活动作用才是属于神的。亚里士多德说,理论活动是最有作用和最幸福的;理论就是从事思想,从事那由于活动性而被收纳了的东西。因此神永远从事思维活动,而我们则只是偶尔思维。

    从这里,他转到更详细的规定上面,转到那些在此处可能遇见的困难上面。如果理性只是被理解为能力,而不是被理解为活动性,则延续不停的思维将会是充满疲劳的,而对象就会比理性更优越;思维活动和思想也存在于那思维着最恶劣的东西的人那里,——这种人也可能会有些思想,会有

…… 398

    三 亚里士多德精神哲学593

    思维的活动等等。但是这却是不正确的;因为理性只思维它自身,因为它就是那最优越的东西。它乃是思想的思想,乃是对思想加以思维的活动;这中间就表达出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而这就是那最优越的。绝对的最终目的,思维着自身的理性,——这就是至善;至善是只在自己本身、只为自己而存在的。

    这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的顶点,就是在他那里所能找到的最富于思辨的东西。从外表看来,好像思维只是与别的东西并列起来加以讨论的;这种逐一讨论的方式,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当然是不免要出现的。但是他关于思维所说的话,却显然是绝对富于思辨的,并且不是和别的东西例如感觉平列的,因为感觉对于思维只是可能性。这一点还包含在下面这层意思里:理性乃是一切,它潜在地是一个总体,是真理一般,——按其潜在性而言,乃是思想,而当其为真实时,则又是自在自为的思维,这个既是自在的存在又是自为的存在的活动性,乃是思维的思维,它虽是抽象地被规定,但本身却构成绝对精神的本性。

    这就是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关于他的思辨的理念所必须注意的主要之点,但关于它们,我们不可能再详细讨论了。

    下面谈的是关于实践的哲学:关于欲望。

    “知识的对象和。。。。。。。。。。。。

    主动的知识是同一的;可能的东西,在个人里面,就时间说乃是在先的,但就其本身而言,却不是在时间上在先的。因为一切发生的东西,都是从具有活动性的东西发展出来的。

    在那按可能性而言乃是感觉者的东西里面,感觉的对象是作为现实性的作用者而出现;因为它是不受影响的,也是不发生

…… 399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