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位哲人曾说过:“机遇是魔鬼,它把住了天堂的入口和地狱的大门。”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若总盼着机遇,是最不明智的,但是,机遇来了,就要善于抓住。
高素质的员工必定是善于思考、善于发现机会并抓住机会的人,只有这样,他才能在公司众多的员工中脱颖而出,才能为自己的事业成功打下牢固的基础。
第30节:善于思考,从“偶然”的地方寻找机会(2)
机遇总是和偶然联系在一起,偶然的一次邂逅,偶然的一个微笑,偶然的灵光突现,偶然的大彻大悟。偶然的一瞬就是这样神奇地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甚至是人生。于是我们希冀偶然、盼望偶然、祈祷偶然、虔诚地等待偶然的降临,可偶然又是没有迹象的,它不会敲锣打鼓将一切传唱,也不会在灯火阑珊处惩罚你的后知后觉。它就那样轻轻地来,轻轻地走,当然,它带来了祥云,也带走了感慨。
马克是纽约城的一名出租车司机。你要是问他;昨天早饭吃的是什么?他可能已经不记得了。但有一件事情,是那样的奇妙,至今仍然使他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的早晨,马克正在街上开着车,耐心地寻找着乘客。这时,他看见一位衣着考究的男人,从街对面的医院出来;向他招手,要搭他的车。
“请带我去加西亚机场。”乘客说。和平时一样,为了解除车上的寂寞,马克和他聊了起来。乘客的开场白很普通:“你喜欢开出租车吗?”
这是一个很俗套的问题,马克便给他一个俗套的回答。“很好,我做这个挣钱,有时还能遇到一些有趣的顾客。但如果我能得到一份周薪100美元以上的职业的话,我就不开的士了。”
“哦。”他哼了一声。
“你是干什么的?”马克问他。
“我在纽约医院神经科上班。”乘客说。
马克和乘客稍稍聊了几句,汽车就已经离机场不远了,马克想起了一件事,试着想请这位乘客帮个忙。“我能否再问你一些问题?”马克说,“我有一个儿子,15岁,是个好孩子。他在学校里功课很好。我们想让他今年暑假去夏令营,但他想要一份工作。而现在人们不会雇用一个15岁的孩子,除非他有一个经济担保人——而我却做不到。”马克停顿了一下,“如果可能的话,我想请您给他找一份暑期打工的职业,好满足他的这个愿望。”
这位乘客听后,沉默了一会。于是马克开始感到,提这样的要求,似乎有些欠妥。但过了一会儿,他对马克说:“医院里有一份差使,现在正缺一个人。也许他去很合适,让他把学校的记录寄给我。”
说着,他把手伸进口袋,似乎是想找一张名片,但却没有找到。“你有纸吗?”他问。
马克于是撕了一张纸给他,他在上面写了些什么,然后付了车费走了——从此以后,马克再也没有见到过他。
那天晚上,马克全家围坐在起居室的餐桌旁,马克从衬衣口袋里掏出了那张纸。“罗比,”马克兴高采烈地对他儿子说,“你可能找到工作了。”罗比接过纸,大声地念着:“弗雷德?布朗,纽约医院。”
妻子问:“他是一名医生吗?”
女儿接着问:“他是个好人吗?”
儿子也疑疑惑惑地说:“他不是开玩笑吧?”
第二天早上,罗比寄去了他的学校记录。过了几天,也没有什么回音,渐渐地马克一家也就将这件事淡忘了。
两个星期后,当马克下班回家时,儿子高兴地迎着他,给他看一封信。信的开头是这样写的:“弗雷德?布朗,神经科主任医师,纽约医院。”信上要求罗比打电话给布朗医生的秘书,约好时间去面试。
最后,罗比终于得到了那份工作。周薪是40美元。他愉快地度过了那个难忘的暑假。第二年夏天,他再次去这家医院工作。但这一次的工作要比打扫房间、做清洁卫生的杂工复杂多了。
到了第三年,他又去了那家医院上班。渐渐地他爱上了医护这份职业,干得相当出色。
后来罗比考取了纽约医科大学。他的学习成绩很好,毕业后,他拥有了自己的私人诊所。马克全家——包括罗比自己在内,都没有想到,就因为当年到医院里去做了几年杂工,会培养他一生对医护工作的兴趣,并且一帆风顺地取得了好成绩,获得了事业的成功!
读完马克一家的故事,有人也许会说这是运气。但这件事可以告诉你,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好机会。然而,好机会往往源于很普通的事情,即使普通得只是发生在出租车上的一次谈话。
第31节:善于思考,从“偶然”的地方寻找机会(3)
偶然的一次打发无聊的谈话竟鬼使神差地决定了孩子的前途,机遇的力量在这里表现无遗。然而如果我们能够大胆的假设,就会发现偶然也未必就是机遇。如果这位有心的爸爸没有在医生下车前的最后时刻,“冒昧”地提出他的请求,那么后面一连串类似多米诺骨牌效应的事件也就不会发生。那么,这么一天,这样一位做医生的乘客,对司机爸爸、对罗比全家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说,偶然的“冒昧”,偶然的冒险,甚至偶然的“冒失”,都有可能成为改变人生的机遇。
有一位警察是位自行车爱好者。一天清晨,他在大街上巡逻,突然发现一辆自行车飞速朝他驶来,他下意识地拿出测速仪,开始测定他的速度有没有违反交通规则。骑自行车的人根本没有发现有人在测他的速度,他在大街上开始加速,车像一匹野马一样,向前冲来。
测速仪显示的速度已经超过了限定的速度,他违规了!警察这么一想,觉得不对,天哪!他测的竟然是汽车的速度,也就是说,刚才那个车手的速度超过了汽车。他惊呆了,他有点不相信一个人可以把自行车骑得像汽车一样快。他赶过去将那个骑车的人拦住,车手是一位十五六岁的孩子。
警察把测速仪显示的速度告诉他,并指出他违反了交通规则,要对他进行罚款。
警察让他把学校地址告诉他,否则要重罚。孩子告诉警察,他是哥本哈根一所学校的学生,因为赶着上学所以骑得快了点儿。
警察笑着对他说:“原来你还是个学生,那么,你先上学,以后我会同你联系。”不久,这个孩子的学校收到一封信,信是来自哥本哈根最著名的自行车俱乐部,这个俱乐部曾经培养过许多优秀的自行车手。信中说,欢迎那个叫斯卡斯代尔的孩子参加他们的俱乐部,他们将为他提供一切训练条件,信中还夹着一张警察测定的速度单。
学校鼓励孩子参加自行车俱乐部。
4年后,斯卡斯代尔成为丹麦的自行车赛冠军,并在奥运会上拿到了自行车赛冠军,这是丹麦自行车运动项目上的第一块金牌。
丹麦自行车运动历史上的第一块金牌竟然源于一位冒失的青年和一位可敬的伯乐警察。这样的故事甚至能够用“诡异”去形容,当然也相当的瑰丽。诡异的机遇与瑰丽的人生在世事百态中就这样神奇地重合,在浮世画卷中就这般不可思议地展现。
斯卡斯代尔的成功和丹麦的骄傲都离不开这位警察的远见和温情。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斯卡斯代尔遇上一位工作疏忽的警察,他可能根本没有注意到斯卡斯代尔的超速或者即使注意到也没去理会,毕竟那只是一辆自行车;或是一位忠于职守严厉惩罚斯卡斯代尔的警察,那么这一切都将改变。
不仅一生的轨迹可能在偶然间改变,很多看似不起眼的事物也在偶然之间诞生,并从此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普洛斯特是美国一家小店铺的售货员,他和店老板盖姆脾气相投,两人经常一起喝咖啡、聊天。
盛夏里的一天,两人在楼前闲聊,盖姆夫人在一旁洗衣服。普洛斯特突然发现,盖姆夫人手中用的是一块黑黝黝的粗糙肥皂,与她洁白细嫩的手指构成了鲜明的反差,不禁叫道:“这肥皂真令人作呕!”于是他便和盖姆议论起如何能做出一种又白又香的肥皂来。那时,用黑肥皂是一件平常的事,但普洛斯特却萌发了创业的念头。
他和盖姆决定开办一家肥皂公司,叫P&G——两人名字的头一个字母P和G。经过一年的精心研制,一块洁白的椭圆形肥皂出现在他们面前,普洛斯特和盖姆欣喜若狂。
但是,该给这块美丽的肥皂起一个什么名字呢?普洛斯特日夜琢磨。星期天,他来到教堂做礼拜,一面想着为新肥皂命名的事。神甫朗诵着圣诗:“你来自象牙似的宫殿,你所有的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