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行为心理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本图书由小说下载网 。。 网友为您整理制作



《行为心理学》:发掘一个人行为背后所隐藏的意义!
人的心理是个很微妙的东西,所以过去才会有人将人的大脑比作暗箱,所谓“知人知面难知心”。但如今,透过《行为心理学》,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认识它、了解它。
譬如,我们中的许多人认为戴眼镜的人智力较高,其实这不过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知觉,亦即刻板印象;
又如,一开始就受到双亲粗暴干涉的爱情关系,无论后来两人是否成婚,彼此相爱之情随着这种干涉程度的增加,反而愈加递增,甚至至死不渝,则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再如,一个人如果害怕另一个人,他反倒可能对那个人特别友善,其实那不过是一种反态行为;
还有,压根儿就不想去赴一次不愉快的约会,因而在约会过期之后,才突然想起这件事,则是一种过失行为;
而有对夫妻,在前一天晚上大吵大闹,甚至于动了手,大有“有你没我”、 “不共戴天”之势,可是,第二天便重归于好,又肩并肩地出门买东西了,旁人对这件事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但这对夫妻实质上正是从这打闹中获得快感,这便是一种退行行为;
……
人快乐,是因为笑;
人伤心,是因为哭;
人恐惧,是因为战栗;
……
《行为心理学》的研究,向我们揭示了左右人的行为的人的头脑中的各种诡谲,由此我们得以卓有成效地揣度人的心灵深处的欲求,洞察人的行为,最终发掘一个人行为背后所隐藏的意义!
 

每一本书都是未完成的作品,作者只写了一半,另一半需要读者的用心参与,让我们从一个游戏开始吧!

猜心术

记得小时候,表哥给我表演猜心术,从一副扑克牌中任意取出五张,展开后给我看,并指出排列次序1,2,3,4,5,让我记好某一张牌和花色,然后,他把五张牌放进自己的衣袋中,看着我叫我使劲地想那张牌,最后他说已经猜中我心中想的是第几张牌,于是由衣袋中拿出四张牌来插回到那叠牌中,这时他要我说出默记的是第几张牌,什么花色,我说是第四张牌草花4,他立刻由衣袋中拿出留下的那张牌,果然是草花4!
我不服气,自己抽了五张牌,排好次序默记了一张,让表哥再来一次,结果又猜对了!真神了!又试了几次,仍然是一猜就中!
我是不相信表哥真能看透我的心思的,这里面肯定有一个窍门!然而,我考虑了好长时间,还是琢磨不出猜心术的奥妙所在,于是我便再三央求表哥,要他说出猜心术的秘密!表哥哪里经得起我死缠活磨,终于把奥妙告诉了我。
读者现在不妨想一想,猜心术的奥妙是什么呢?
在本书中,我提供了答案,但是请不要过早地去找答案——自己先想出来!
 
前言
一、现代心理学的潮流
无论在我国,还是在外国,人们很早就开始研究心理现象,力图揭示心理活动的奥秘。
古代的许多人,包括不少有名的学者,都把人的言行归结为一种特殊的实体——灵魂的主宰。
诸如,我国上古奇书《黄帝内经》的著者元阳真人即提出,“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
而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则指出,灵魂,具有理智、意志和情欲三个部分,其中,理智是智慧的,起着指导作用,激情服从它,是它的助手,欲望占据最大部分,它贪得无厌,必须受到理智和激情的控制;
至罗马帝国的基督教思想家、教父哲学的主要代表圣奥古斯丁又进一步认为,通过对意识的内省,可以接近和了解灵魂。
按最早出现于1590年之心理学原名之Psychology一词,系是由希腊文中Psyche与logos两字演变而成。
前者,意指“灵魂”;
后者,意指“讲述”。
合之则谓:心理学,亦即阐释灵魂之学。
从其语源来看,顾名思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或精神的一门学问。
尽管人们研究心理学,可谓有着相当漫长的一段过去,但严格说来,正如同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所说的那样,心理学,其实“只有一简短的历史”。
原因是,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前,心理学一直都只是被包括在哲学的母体之内,仅用思辨的方法来描述人的心理现象,所以,它的发展,是极其有限的。
只是到了十九世纪末叶,自然科学蓬勃发展,科学实验方法被广泛采用,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德国生理学家、哲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联邦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的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才由此开始,从哲学中分离出来,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冯特的心理学,是以德国的感官生理学和心理物理学为基础,吸取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中的某些见解,采用心理化学的观点建立起来的。
冯特提出,把心理或精神作为“物”,同时,把那种被认为实际存在的东西看作是现象,以意识的现象为研究对象,认为通过内省法和实验法的结合分析人的意识,能够解释人的心理。
这,就是构造派心理学。
构造派心理学,是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第一个应用实验法系统研究心理问题的第一个独立的心理学派别。
冯特,作为心理学史上第一位正式研究心理学的教授,因其卓越努力大大提高了心理学的学术权威,被誉为实验心理学之父,或径被誉为心理学之父。
冯特在1874年出版的《生理心理学原理》,被认为是生理学和心理学上的不朽之作,它的重要性,有如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构造派心理学成立后不久,即受到心理学界的群起反对。
反对的结果,一方面使构造派心理学不幸短命,后继无人,成为心理学史上的绝响;另一方面因为反对者的主张不同,逐渐演变成百家争鸣、学派林立的局面。
不同学派出现之初,原本一致反对结构主义,但以后,愈争论,愈复杂,终于又演变成各学派之间,彼此互相排斥、众说纷纭的情势。
在美国,与冯特同时代的詹姆斯,虽然同样以意识为对象,但他却把实用主义运用于心理学,把着眼点放在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或意识的功能上。
詹姆斯认为,心理学,应该是一门自然科学,其任务,就是描述和解释意识状态。
所谓意识状态,包括感觉、愿望、情绪、认识、推理、决心、意志,等等。
詹姆斯把意识描述为一种川流不息的状态,亦即所谓意识流、思想流或主观生活流。
所谓对意识状态的解释,就是研究它发生的原因、条件及其直接后果。
詹姆斯主张,心理活动是有目的的,它时刻都在顺应环境,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现象在顺应环境上的功能效应,而不是研究心理现象的构造,从而创立了机能心理学。
机能主义对以后心理学的发展影响不大,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即由新兴的其他学派所取代。
在詹姆斯的影响下,华生刻意把研究的重点,置于作为意识活动结果的行为上。
华生宣称,应该象研究其它任何动物一样去研究人,应该象考察化学、物理学、生理学等其它所有自然科学中的现象一样去考察人类行为。
华生还断言,根本就不存在任何可以称之为意识、感觉、知觉、表象或意志的东西,因此,所有这类词汇,必须从描述人类行动的语言中,彻底清除出去。
华生强烈主张,心理学只能研究可由别人客观观察测量的外显行为,而实验则应该仅限于客观地观察刺激——反应的结果。
华生于二十世纪初叶,创立了曾经风靡一时,并一度独霸心理学领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因行为主义严守自然科学的取向受到批评,同时,也因其它学派理论的影响,一些原属行为学派的学者,如赫尔、斯金纳、托尔曼等人,已不再坚持“客观的客观”的原则,终而,接受意识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主题之一的理念,又倡导了新行为主义。
他们的观点是,在考察行为的同时,也兼顾心理活动。
目前,这种观点,业已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一个主导思想。
然而,人的行为,有时是受意识不到的心理倾向所支配的。
所以,人,也有受无意识支配的情况。
首先提出这种无意识问题,并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由意识的世界进一步扩大到无意识的世界的,就是奥地利精神医学家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在长期的医疗实践活动中,把人的心理分为无意识和意识两个对立部分,认为人类的大部分行为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