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什么是私人时间的。
一直到了大概去年的时候,英皇的艺人在公司的时候,被允许电脑里装了推特和微博。因为在微时代,这也变成了他们宣传自己最好的平台。这样的话,发微博就成了自己的工作,微博才被当成了必要的程序请进了电脑。
人的自控能力,其实很薄弱。工作电脑里装太多放松娱乐的东西。会让你不由自主的想放开工作,轻松一下。这些不是公司想要的,也是造成你效率低下,拖延的原因之一。
随着硬盘的越来越大,电脑里可容纳的东西越来越多。电脑里究竟应该装什么,这个问题也让更多人越来越困惑。
我个人觉得,电脑里装什么,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首先是必须要有的。系统你可以不做吗?不可以,办公软件,是每个公司必须的。然后是好用一些的浏览器,杀毒软件和防木马软件。这些是保证电脑可以正常的运行。
另外一方面,则是根据你行业需要来决定的。比如装修装饰行业需要的3DMAX,广告行业需要的各种制图软件。这些都是你行业每天都要用到的。
公司给你配发了 电脑,是为了方便你更便捷的进行工作。而不是为了跟上时代或者面子。光线传媒中,有过小糊涂虫。每天上班都对着自己的电脑,好像很忙碌的样子。
有一次,我说你现在接手一个视频的短片,剪辑一下然后给我。结果我看到他站起来,不在电脑前忙碌,而是整整一个上午开始在办公楼里跑来跑去。我讲,你到底要做什么?能不能踏踏实实的把我交给你的工作做好。他很委屈,他说:“同哥,我是在做工作啊。我没有视频剪辑软件,也没有这个格式的解码器,所以找别人帮下忙吗。”
我也很委屈,人都是有情绪的。我委屈的是为什么,我下面有这样一个糊涂虫潜伏了这么久。作为一个传媒行业的员工。你电脑里,起码要有以下几种软件:必须能读各种各样格式的视频播放器。能转格式的各种转码器。随时进行剪辑的剪辑器比如说节目需要音乐,可以下音乐的下载器。比如导视音乐不好,那么马上能找到一些音乐来替换。
如果这些软件你都装不全,那么怎么让我相信你在用心工作?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应该对所有办公室里的电脑做一次“体检”不合格的马上收回这台电脑,不然就有浪费资源的嫌疑。
一句话概括,办公电脑里,要装上所有适用于工作的东西。另外,它也是关于公司各种文件,资料的存储器。只有妥善的保存好公司的每份文件和资料,当你再次阅读它们的时候,你会从中能看到,公司是要做什么,有什么目标。这会让你总能跟上公司的步伐不会掉队。
手机号,两面三刀好吗
一起玩个游戏轻松下。现在打开你的手机,统计一下你到底有多少个保存在通讯录里的电话号码?
我们不是在比较关于谁的人际关系网络覆盖面更全。没人指望你的通讯录像中国移动的信号网络,几乎无处不在。
手里通讯录里电话的多少,其实能反应一个人的职业程度。这个道理是公关行业的一个老兵教会我的。那个时候,我刚刚开始做传媒行业的公关工作。有一次行业聚会上,这个老兵问我:“刘同,你告诉我,你手机里有多少电话号码?”
我查了下,告诉他,五百多个。他摇摇头说:“你知道吗?做我们这个行业,手机里至少要有两千个以上的电话号码。才能算是入行。两千个以下,那就是你工作做的还不到位。”
事实上,果真如此,。虽然听起来有些荒谬。去年的时候,我看了下自己手机的通讯录,里面的联系人达到了2167个。按照老兵的话,我算是达标了。
而也正是从去年开始,我才发现,我的工作变得轻松简单了起来。想找的人特别容易找到,而且,遇到事情要处理的时候,知道怎么样去做,做谁能让这件事情变的更加的轻松。
当你在职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手机通讯录的联系人越来越多的时候。你相当于拥有了一大笔无形的财富。可是,随之而来的,也有麻烦。
中国人实在太多了,重名的也太多了。过去开玩笑说,在北京街上你张口喊一声:“三儿!”路上起码要有十几个人回头盯着你看。去年“人民的爸爸李刚”红火后。一段时间内,我耳边总有朋友的诉苦声音。仅仅我认识的李刚,数一数起码两手的手指是不够的。
通讯录遇到这个问题,就等于遇到了大麻烦。现在我的通讯录里,叫小仁的有三个。一个是明星叶蓓的经纪人,一个是公司的后期制作,还是一个是做平面广告设计的设计师。
有次我需要找叶蓓,联系一下上节目和采访的事情。就打开手机,拨通了小仁的电话,我问:“小仁,你现在忙吗?我有点事情想和她谈谈。“对方回答说:”同哥。我手里现在正剪辑着一个片子,等会我去你办公室找你啊。“
挂了电话,我眩晕。知道指鹿为马了。这种低级的错误让我觉得很尴尬,甚至脸上有点发烧。
因为要做平面设计,我打电话给设计师小仁。催促他快一些,我说设计的活儿你抓点紧,公司活动马上就要用到。对方郁闷的说:“刘同,你说什么呢。我和叶蓓在海南做活动呢。“
汗你是不是有跟我当时一样的习惯。遇到一个人,认识一个人,要了名片,或者留了电话,就会按照他的名字将他编入手机的通讯录里?
这样的结果就是后来给你造成一通麻烦。你会发现,有时候你需要找人的时候,找错了人。别人打电话来说,我是某某,我换了新号码。你不知道这个某某到底是某某中的那一个,只能再多开一个某某的名字出来。一本原本出于简单便捷目的存在的通讯录,让你弄的一团糟糕,非但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还随时会给你找些不自在出来。
通讯录千人一面,只记名字,是件会让自己吃力的事情。或者你现在不觉得。可等你有感觉的时候,已经晚了。那注定你要花费更多的功夫去重新进行整理鉴别。
不想搜藏刮肚,绞尽脑汁想这个李刚到底是干什么的聪明人们,从开始就对通讯录进行了区分对待。
比如一哥们儿的手机,看起来颇像北京各种老字号的招牌煤炭李,广告黄。报社欧阳
这样划分倒是清楚明白。可问题在于,你如果某天不小心让你的联系人看到你记下的名字后,会让对方小小的郁闷。难道我在你这里就这么不重要,你必须要记录下来我的职业,才能记得我的全部吗?
很少有人天赋异禀,传说中,大人物建立好人缘的秘诀之一,就在于超人的记忆力。比如说,五六年前见过一面,说过几句话,并且互相留了电话号码的人。再次打电话过去,还能想起当时见面的情况。
简单的寒暄后,提起那次见面的过程或者其中让人记忆深刻的一句话。会让对方马上对你好感倍 加,人谁会忘记一个对自己记忆深刻,看重自己的人呢。这是人际关系上暗中的投桃报李。
虽然我们做不到,可是手机给了我们一个这样的机会。从“小仁“事件后,再遇到新增加的通联对象,我就花费上几分钟时间,将通讯录做的完备。他的名字,他的职业,头衔,我们在什么场合遇到。简单的交流了什么,那方面让我记忆深刻。
这对我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我在联系一个以前一面之交,期间两三年没有联系的明星时,发现我们的相遇是在一家酒吧,而当时她来了兴趣,弹奏了一曲钢琴曲。我电话的开场白既是:“你好,我还记得当初你那首钢琴曲,很想有机会再听一次。“
这样,马上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手机里的电话本,通讯录。千万不要冷冰冰的,那么枯燥。两面三刀没什么,你记录的信息越丰富,越能给你带来正面的作用。而且,闲暇的时候,当你翻阅你的电话时,你会发现,这些人和事,能把你某段时间的记忆连接起来,算是额外的享受。
呸,你这也叫会打电话
@:刘同:别抱怨你电话里总是解决不了问题。那是因为你不会使用电话?如果你知道国外电话营销招聘员工的条件有多苛刻,你就会发现,电话不是那么容易被玩转的东西。
例1:
“你好,我是光线传媒的员工,我们想邀请某某来参加一期节目,请问有时间吗?“
“不好意思,某某最近正在拍一组平面杂志的写真集。”
“哦”
“如果我们能及时完成的话,到时候我跟你再联系商量这件事情。”
“哦”
“非常遗憾,希望我们下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