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个月学中医辨证(孙理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证多因小儿外感邪热,或饮食积滞化热,热蕴脾胃,灼熏于口而成。诊断依据:主症为口腔溃疡,周围红赤。次症为疼痛拒食,烦躁啼哭,口臭涎多,小便短赤,大便干结,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及一两项次症。
本法常用于对口疮、鹅口疮的辨证,应用时应与心脾积热证、心火上炎证、虚火上浮证相鉴别。
四、惊恐呕吐证辨证法
惊恐呕吐证的辨证,是指对小儿因突受惊吓而致以呕吐为主症的证候的辨证方法。
本证是因跌仆惊吓而致,因小儿形气未充,神气尚未充健,故在突受惊吓之后,心神散乱,胆气不宁而横犯于胃,胃失和降而成本证。诊断依据:主症为突受惊吓,呕吐。次症为吐清涎或是吐乳食,而色忽青忽白,烦乱哭闹,睡卧不宁。辨证要点:具备主症或主症兼见一项次症。
本法常用于对小儿呕吐、惊风、腹泻等病的辨证。应与肝气犯胃证、胃寒证相鉴别。
五、腹部中寒证辨证法
腹部中寒证的辨证,是指对小儿护理不当,腹部为风冷寒气所侵,或过食生冷而突发腹痛病候的辨证方法。
本证多因腹部为风冷寒气所侵,或恣食生冷之品,寒伤中阳,致使经络不通,气血壅塞所致。诊断依据:主症为腹部冷痛,得温则减。次症为面色苍白,痛甚则冷汗出;唇边青紫,肢冷;呕吐,腹泻,小便清长,舌苔多白滑。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和一两项次症。
本法常用于对小儿腹痛、小儿呕吐、小儿腹泻等病的辨证。临证时应当与脾胃虚寒证、脾肾阳虚证、胃寒证、肝气犯胃证相鉴别。
六、脏腑虚冷证辨证法
脏腑虚冷证的辨证,是指对中阳不足,脏腑虚冷所致腹痛病候的辨证方法。
本证常因素体阳虚,或病后体弱,脏腑虚冷,中阳不足,脾运失健而致。诊断依据:主症为腹痛绵绵,喜温喜按。次症为时作时
止,得食缓解,面色
白,精神倦怠,四肢清冷,大便稀溏,纳食减
少,食后作胀。舌淡苔白。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和一两项次症。
本法常用于对小儿腹痛、呕吐、腹泻等病的辨证,临证应用时应与腹部中寒证相鉴别。
七、脾虚夹积证辨证法
脾虚夹积证的辨证,是指对脾虚失运,又有乳食积滞于中焦所致证候的辨证方法。
本证多为小儿脾胃素虚,失于纳运,复因乳食喂养不当,停蓄不消而成的虚实夹杂证。诊断依据:主症为面色萎黄,困倦无力,呕吐酸馊乳食。次症为不思乳食,食后饱胀,夜眠不安,腹满喜按,大便溏薄酸臭。舌唇色淡,舌苔白腻,脉沉细而滑,指纹青淡。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和二三项次症。
本法常用于对小儿积滞、呕吐、腹痛、腹泻病的辨证。应用时应与食滞胃脘证、脾运失健证相鉴别。
八、疳证辨证法
疳证的辨证是指对由于喂养不当,或因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导致全身虚赢,面黄发枯的证候的辨证方法。(一)辨疳气证辨疳气证是指对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致全身虚弱赢瘦,面黄发枯证候的辨证方法。
本证多由乳食不节,杂食乱投,饥饱失常,损伤脾胃引起。诊断依据:主症为消瘦,面色萎黄,食欲不振。次症为毛发稀少,精神欠佳,烦躁不安,大便溏薄,或大便干燥。舌苔薄或微黄。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和一两项次症。
本法常用于对小儿疳证的辨证。应用时要注意与疳积证、干疳证相鉴别。(二)辨疳积证辨疳积证是指对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致全身虚弱赢瘦,面黄发枯证候的辨证方法。
本证多为疳气证发展而成,症状也较疳气证明显。诊断依据:主症为明显消瘦,肚腹鼓胀。次症为腹壁青筋暴露,面色萎黄无华,毛发稀黄如穗结,精神不振,烦躁易动,睡眠不宁,或伴有咬指磨牙,动作异常,食欲减退等。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和二三项次症。
本法适用于小儿疳证的辨证,应用中须与疳气证、干疳证相鉴别。(三)辨干疳证辨干疳证的是指对小儿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导致全身虚赢
瘦弱,面黄发枯病的辨证方法。
本证多因小儿喂养不当,或因多种疾病的影响而致,为疳证晚期。诊断依据:主症为极度消瘦,毛发干枯,不思饮食。次症为皮肤干瘪起皱,精神委靡,啼哭无力,腹凹如舟,大便溏薄或便秘,时有低热,口唇干燥。舌淡无苔。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和二三项次症。
本法主要适用于小儿疳病后期的辨证。因证情危重,应与疳积证相鉴别。(四)辨眼疳证辨眼疳证是指对疳证晚期,脾病及肝,导致肝阴亦亏,双目失养所致证候的辨证方法。
本证主要出现于干疳阶段,是脾胃虚衰日久,波及于肝,而致肝阴亏损,目失所养而致。诊断依据:主症为眼睛干涩,畏光羞明,极度消瘦。次症为皮肤干瘪,精神委靡,毛发干枯,纳差便溏或干结,时有低热,眼珠浑浊等。舌淡或红无苔。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和次症二三项。
本法适用于疳证晚期合并眼疾者,临证时应与干疳证鉴别。(五)辨心疽证辨心疳证是指对疳证晚期,病变及心,导致心火失制而偏亢证候的辨证方法。
本证见之于疳证后期,因脾胃受损,阴液化生不足,虚火上扰,引动心火,致使心火内炽而成。诊断依据:主症为身热,面赤,口舌生疮,消瘦,纳差。次症为口烂糜腐堆积,秽臭难闻,五心烦热,毛发干枯,哭闹无力等。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和二三项次症。
本法适用于疳证晚期兼有心火炽盛者,临证时应注意与干疳证鉴别。(六)辨疳肿胀证辨疳肿胀证是指对疳证晚期,病及脾肾阳气,阳虚水湿不化,泛溢肌肤之证的辨证方法。
本证是疳证日久,损及脾肾,脾阳虚则水湿不运,肾阳虚则阳不化水,水湿内停,泛溢肌肤而成疳肿胀证。诊断依据:主症是肚腹胀大,精神委靡,纳食极度不振,水肿。次症为尿少,全身或眼睑肿胀,大便稀溏,面色无华等。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和次症二三项。
本法适用于疳证后期合并肿胀者。临证应当与阴水证鉴别。
九、痰食惊风证辨证法
小儿痰食惊风证的辨证,是指对饮食不节,或误食污染毒物食品后所致抽搐昏迷病候的辨证方法。
本证主要是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误食污染毒邪的食物,郁结肠胃,痰热内伏,壅塞不消,气机不利,郁而化火生风而成。诊断依据:主症为发热,神昏,痉厥。次症为纳呆,呕吐,腹痛便秘,腹胀息粗,喉间痰鸣。舌苔黄腻,脉弦滑。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和二三项次症及典型脉舌。
本法主要用于惊风的辨证。临证时应当与外感惊风,湿热疫毒惊风、惊恐痉厥鉴别。
十、惊恐痉厥证辨证法
小儿惊恐痉厥证的辨证,是指对暴受惊吓而致痉厥抽风证候的辨证方法。
本证是因暴受惊吓所致。小儿神气怯弱,元气未充,若闻见异物异声,或不慎跌仆,暴受惊恐,伤神损志,致使神志不宁,惊惕不安,甚则引动肝风而惊厥。诊断依据:主症为惊惕频作,甚则痉厥。次症为面色时青时赤,大便色青,脉象数乱。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及一两项次症。
本法适用于小儿惊风病的辨证。临证时应注意与痰食惊风证、湿热疫毒证和外感惊风证相鉴别。
十一、土虚木亢证辨证法
小儿土虚木亢证的辨证,是指对因脾土不足,肝木反盛而乘之所致神疲,时有抽搐之候的辨证方法。
本证多因暴吐暴泻,久吐久泻久痢,或急惊风治疗不当,过用峻利之药,以及其他病误汗误下,戕伐脾胃,致使中阳受损,土虚而木盛致成。诊断依据:主症为形神疲惫,纳差便溏,时有抽搐。次症为面色萎黄,嗜睡露睛,肠鸣腹泻,四肢不温,或下肢轻度水肿。舌淡苔白,脉沉弱。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和二三项次症及脉舌。
十二、惊痫证辨证法
小儿惊痫证的辨证,是指对小儿因突受惊吓而致的发作性神志异常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本证是因小儿素体神气怯弱,突然遭受意外惊吓,神气动荡不宁而成。诊断依据:主症为阵发性吐舌惊叫急啼。次症为面色时白时红时青,惊惕不安如人将捕之状。脉弦滑乍大乍小,舌苔薄白。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和一两项次症。
本法适用于小儿痫病的辨证。临证时应与惊风证、痰痫证相鉴别。
十三、瘀血痫证辨证法
小儿瘀血痫证的辨证,是指对外伤所致发作性昏仆、抽搐证候的辨证方法。
本证常因难产手术,或惊恐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