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个月学中医辨证(孙理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辨证要点】
①本证以肝气横逆犯胃为主要病机。
②以胸胁胃脘胀痛、呃逆、嗳气、脉弦为辨证依据。
③有胃脘连胸胁胀闷疼痛,或窜痛、呃逆、嗳气,或吞酸嘈杂、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善太息,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等肝胃不和的定性症状。
十二、辨寒犯肝胃证
寒犯肝胃证是指胃阳虚衰,浊阴引动肝气上逆所表现的证候。常由胃阳不足,浊阴上逆,或肝寒犯胃所引起。
【临床表现】干呕,或呕吐涎沫,食少,口淡乏味,头痛连脑,或巅顶作痛,伴见畏寒肢冷,小便清长,面色淡白,舌苔薄,脉弦细。
【机制分析】本证是外感寒邪后,寒邪直犯于肝和胃,致使肝胃不和,属外感病。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胃阳受损,故见畏寒肢冷,小便清长,面色淡白等症。胃气失于和降而上逆,故有干呕,或呕吐涎沫之症。寒邪犯于足厥阴肝经,经气不通,故头痛连及于头顶。
【辨证要点】
①本证以胃中阴寒,引动肝气上逆为主要病机。
②以干呕,或呕吐涎沫和巅顶作痛并见为辨证依据。
③有畏寒肢冷、小便清长、面色淡白、舌苔薄、脉弦细等虚寒的定性症状。
④有干呕,或呕吐涎沫、食少、口淡乏味,以及巅顶头痛等邪犯肝胃的定性症状。
十三、辨肝火犯肺证
肝火犯肺证是指肝经气火犯肺,使肺失清肃所表现的证候。常由肝气不舒,情志不遂,气郁化火,伤及于肺等所引起。
【临床表现】胸胁灼痛,急躁易怒,头痛目赤,咳嗽阵作,咳痰黄稠,甚或咯血,烦热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机制分析】本证多因郁怒伤肝,气郁化火,或邪热蕴结肝经,上犯于肺所致。
肺主肃降,肝主升发,升降相因,则气机调畅。肝经气火上逆犯肺,肺失清肃,气机上逆,则咳嗽阵作;津为火灼,炼液成痰,故痰黄稠黏;火灼肺络,络损血溢,则为咯血。肝经气火内郁,失于柔顺,则见胸胁灼痛,急躁易怒。火邪上扰,则头晕头胀,面红目赤;热蒸胆气上逆,则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数,为肝经实火内炽之征。
【辨证要点】
①本证以肝火灼伤肺金,肺失肃降为主要病机。
②以胸胁灼痛、咳嗽或咯血和实火内炽之象并见为辨证依据。
③ 有胸胁灼痛、急躁易怒、头痛目赤、咳嗽阵作、咳痰黄稠,甚或咯血等肝肺的定性症状。
④有烦热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数等实火内炽之热象。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个局部病变可以通过经脉的传导而波及于别的脏腑,尤其是五脏之间更是如此。脏与脏之间在生理上可以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理论去认识其相互关系,在病理上,一脏有病可波及他脏,彼此之间可相互影响。因此对内脏病的辨证不能简单地从一脏一腑去认识,应当从脏腑之间广泛联系的整体、宏观角度去分析和判断,才能对复杂的病证有一个准确到位的识别。


辨经络病证方法
所谓经络辨证方法是指根据经络循行部位,以及经络络属脏腑的相关生理病理为理论依据,对肢体病证以及内脏病证进行辨证分析的思维方法。
经络辨证方法是对脏腑辨证方法、气血津液辨证方法的必要补充。这种辨证方法和气血津液辨证方法是脏腑辨证这一主体思维方法的两翼,使腑腑辨证得以更加充实、完善和广泛应用。
学习和应用经络辨证方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熟悉每一经脉的主要循行部位,以及所联络的相关器官;二是掌握每一经脉与内脏的络属关系;三是对各条经脉所络属内脏的生理和病理特征能熟练地掌握。由于本节内容的特殊性。所以该节内容不能遵循全书体例。
一、辨手太阴肺经病证
手太阴肺经病的辨证,是指对病邪侵及手太阴肺经所表现病证的一种辨证方法。手太阴肺经病证以肺经所过之处经气不利症状及肺卫症状为特征。
【临床表现】肺胀,咳喘,胸部满闷,缺盆中痛,肩背痛,或肩背寒,少气,洒淅寒热,自汗出,以及臑、臂前廉痛。
【机制分析】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上膈属肺。沿上肢内侧前缘上行,过肘、腕关节,沿前臂桡骨外沿,人大鱼际,出于大指之端,其经气不利,肺失宣降而见肺胀,咳喘之症。经气不利,故有上肢内侧前缘疼痛各症。
本法常用于对肩背痛、感冒、肺胀、咳嗽、喘病等病的辨证。
二、辨手阳明大肠经病证
手阳明大肠经病的辨证,是指对病邪侵及手阳明大肠经脉所表现病证的一种辨证方法。手阳明大肠经病证以大肠经经脉循行部位症状和所合之肺脏津液不足及大肠传导失职症状为特征,多为热证。
临床表现】齿痛,颈肿,喉痹,目黄,鼻出血,口干,便秘或泄
泻,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机制分析】手阳明大肠之脉,起于示指端,沿上肢外侧前缘上行,过腕、肘,上肩入缺盆,其一支入胸腔下膈,抵下腹部,络肺而属大肠。直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在人中交叉后,止于鼻旁迎香穴。此经有病、经气不利、故有经脉所过的肩前,大指次指痛,齿痛、鼻出血之症。其经络肺属大肠,故有喉痹、便秘、泄泻之症。
三、辨足阳明胃经病证
足阳明胃经病的辨证,是指对病邪侵及足阳明胃经所表现病证的一种辨证方法。足阳明胃经病证以胃经经脉循行部位症状为特征,多属热证。
【临床表现】发热以身前较甚,鼻痛,鼻出血,齿痛,口? ,喉痹,颈肿,膝膑肿痛,循乳部、股、伏兔、胫外廉、足面皆痛,足中趾不用等。
【机制分析】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迎香穴,入目内眦,环唇挟
口,沿耳前上前额角。其支下颈入胸下
,属胃络脾,出气街,沿下
肢外侧前缘,下足抵中趾端。所以该经有病可有此症。本法常用于对鼻出血、齿痛、喉痹、中风、温热病等的辨证。
四、辨足太阴脾经病证
足太阴脾经病的辨证,是指对病邪侵及足太阴脾经所表现病证的一种辨证方法。足太阴脾经病证以足太阴脾经所过之处症状及脾胃功能失常症状为特征。
【临床表现】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矢气则快然
如衰;身体皆重,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泻,
瘕,
泄泻,水闭,黄疸,不能卧,股膝内肿厥,足大趾不用等。
【机制分析】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沿下肢内侧前缘止行,入腹属脾络胃。因此该经有病,除经脉所过处出现症状外,主要以脾胃失调的症状为其主要诊断依据。
本法常用于胃脘痛、呕吐、泄泻
瘕、黄疸、不寐等病证的辨
证。
五、辨手少阴心经病证
手少阴心经病的辨证,是指对病邪侵犯手少阴心经所表现病证的一种辨证方法。手少阴心经病证以手少阴心经循行部位症状为特征,多属热证。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嗌干,心痛,渴而欲饮,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等。
【机制分析】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下络大肠。其直行部分沿上肢内侧后缘尺侧上行,过肘、腕、上小鱼际、出小指端。故其脉病证有上肢内侧、手掌、小指之症,还有心及小肠失常的病证。
本法常用于对心痛、目黄、胁痛等病的辨证。
六、辨手太阳小肠经病证
手太阳小肠经病的辨证,是指对病邪侵及手太阳小肠经所表
现病证的一种辨证方法。手太阳小肠经病证以手太阳小肠经循行部位经气不利症状为特征。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咽痛颌肿,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痛等。
【机制分析】手太阳小肠经从小指外后侧上行,沿上肢外侧后缘,过肘上肩,入缺盆,入胸腔下腹部,络心属小肠,上行部分,过面颊,入目内眦。该经有病以上肢外侧后缘症状为主。
本法常用于对喉痹、耳聋、目黄等病的辨证。
七、辨足太阳膀胱经病证
足太阳膀胱经病的辨证,是指对病邪侵及足太阳膀胱经所表现病证的一种辨证方法。足太阳膀胱经病证以足太阳膀胱经所过之处经气不利症状为特征。
主要表现为寒热,鼻塞,头痛,目似脱,项如拔,
【临床表现
背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臑如裂,足小趾不用等。
【机制分析】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头,过头顶后项,夹脊下行,过臀下腘,沿下肢后侧止于小趾外侧至阴穴处。所以该经有病以所过处疼痛、活动受限为主。
本法常用于对头痛、感冒、痹病等病的辨证。
八、辨足少阴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