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有本事的皇帝-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通十分尴尬,也深感意外。

他想,伯姬年轻貌美,文武兼备,不知是多少小伙子追求的对象。自己比她年纪大,又娶过妻室,怎么能配得上她?再说,自己原配夫人和家人刚被害不久,暂时无心再婚。

李通本是忠厚之人,镇定下来,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说给伯姬。

刘伯姬认为李通是个重情重义的男人,更加爱慕他了。她说:“只要你不反感我,我可以等。”

李通深受感动,当即表示很喜欢她。伯姬听了自然十分高兴,于是,二人约定百年好合。

从此,两人在辅助刘秀打天下的征途上,演绎了可歌可泣的凄美爱情。

但是,大家都太忙,根本来不及结婚,因为联军马上就要开拔了。

第六章 刘秀也不是天生便是成功者

我国封建社会农民长期存在皇权主义思想,现在看来是一种保守的草民意识,但在当时,很有市场。马克思曾这样描述农民心态:

“他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权力,这种权力保护他们不受其他阶级侵犯,并从上面赐给他们雨水和阳光。”

面对大好形势,起义联军上下都沉浸在欢乐中:原来造反这样容易,这样实惠,这样好玩!刘縯等联军首领也被冒进、盲动的情绪所左右,认为王莽的官军正在一片喊打声中穷于应付,顾头顾不了尾,南阳的防备已经不堪一击。

于是,公元22年11月,联军离开棘阳北上,直逼宛城。

小长安——刘秀的第一场慘败

古人说,骄兵必败。

公元22年11月,晨,大雾。

这根本不是个行军的天气,但非常适合打埋伏。

当联军行进到小长安(今河南南阳南)这个村落时,遭到王莽官军的阻击。官军的统帅是南阳太守甄阜和郡尉(新莽称属正)梁丘赐,他们见联军奔自己的老巢来了,率全部将士出宛城数十里,在小长安一带设防。

当时大雾弥天,能见度很低,一场极为惨烈的杀戮在旷野上展开。官军多是骑兵,以逸待劳,利用熟悉的地形和有利的天气,有组织地伏击和围杀联军。

联军多为徒步,还带有家眷,没有思想准备,不知道虚实,看不清方向,也分不清敌友,仓促接手,很快被杀得大败,四散逃命,几乎全军覆没。在浓雾弥漫、寒冷潮湿的旷野上,在官兵疯狂的追杀中,联军战士和家属成片地倒下,到处是横七竖八的尸体,到处都是凄厉的惨叫。

这确实是一次让刘秀刻骨铭心的惨败。他单枪匹马逃出重围,也看不清前面是什么地方,拼命狂奔。刚跑了一阵儿,忽然遇到小妹伯姬,刘秀连忙喊她上马,兄妹二人“共骑而奔”。又跑了一会儿,忽然又看到二姐刘元(邓晨之妻)扯着三个女儿在徒步逃命。刘秀飞身下马,催促二姐带着孩子赶快上马。

刘元在绝境中遇到亲人,自然喜出望外,但眼前的一切又使她迅速冷静下来:一匹战马,怎能驮六人逃命?

她毅然挥手对刘秀喊道:“快跑!不能相救了,要不大家都没命!”

刘秀还想再劝,无奈官军的喊杀声越来越近,只好催马逃走。

可怜刘元母女四人全被追上来的官军砍死。

这一仗,联军十去四五。

刘秀家族数十人命丧黄泉,其中除了二姐刘元母女,还包括刘秀的二哥刘仲、叔父刘良的妻子和两个儿子。

最让人同情的是刘良老人。他作为离职的老同志,为人为官一贯谨慎厚道,虽然没有多大的成就,但也没干过多少坏事儿。在前汉末年、王莽时期,一个不干坏事儿的干部就是好干部了,如果他还为人厚道,还讲究慈孝,那他完全可以当先进。但现在,刘良想想到老了丧妻丧子,自己也将老无所终,内心伤感至极。他骑着一头牛,一边痛哭,一边逃命,看哪儿联军将士多就往哪儿跑,仓仓皇皇才与刘縯等人会合,状况十分凄惨。

小长安这一仗,联军损失惨重,元气大伤。但是,刘縯并没有气馁,他连忙重新集结兵众,退守棘阳。王莽下令南阳等地的官军加紧对联军将士的围剿和追杀。

这时的刘秀,单枪匹马逃难,这段逃难的经历在当地演绎成了很多传奇故事,流传至今。

新的军事同盟——单打独斗者从来就不能成功

刘縯等人收拾残兵败将,不得不退守棘阳。

甄阜、梁丘赐颇为得意,认为联军就这一下子,没有什么了不起,打算乘胜追击,一鼓作气全歼联军,把南阳境内的起义军全部消灭!甄、梁二人凶焰万丈,决定将军需辎重留在蓝乡(今河南沘阳西),率十万精兵南渡黄淳水,在黄淳水与沘水之间安营扎寨。

毕竟是地厅级干部,甄阜、梁丘赐领兵打仗多少还是有一套的,他们效仿前人,拆掉架在黄淳水上的桥梁,向将士,也等于向联军表明态度:决一死战,不胜不回!

但是,这两个干部忽略了战场上一个最基本的规律,也犯了刘縯几天前刚犯过的错误,就是没有好好地体会和把握:骄兵必败。

刘縯等人在棘阳,面临的是一个极为困难和危险的局面。联军刚刚惨败,很多人像刘縯、刘秀兄弟这样失去了亲人,士气十分低落。更要命的是,很多人要散伙!

联军由舂陵子弟与新市、平林兵三大块(也可以说是两块)组成,双方合作的基本特点是“共同的目标,不同的追求”,舂陵子弟打王莽是要复兴汉室,新市、平林兵打王莽是为了生存和生活。

联军这种合作的致命弱点是:如果战斗顺利,“共同的目标”起的作用大,大家都一起来砍人就是了,就像前面几次胜仗一样;而如果战场失利,则“不同的追求”发挥较大的作用,大家赶紧找其他的项目玩。

现在,联军惨败,看不到好前景,而官兵又气势汹汹,威势逼人,咱们还能玩下去吗?新市兵、平林兵打算开溜。

当然,只有刘縯等少数人才能看明白:如果这时候散伙,大家都要分别被官军玩死!刘縯心急如焚!但他面临险境,一面安顿大家,调整部署,一面千方百计寻找抗敌之计。

设想一下,如果在前不久小长安之役后,甄阜、梁丘赐立即率轻骑精兵马不停蹄地掩杀过来,不给联军喘息的机会,联军很可能全军覆没。他们忽略了另一个基本的战争规律:兵贵神速。

老是犯同样的错误而又不长记性的干部,素质不会高哪儿去。

这两个干部非要抖擞一下精神,把大部队集会好,还要把行李放好,把桥拆掉,甚至还要把面孔气质调整好才动手,这就给刘縯和联军留出了宝贵的时间。

在这官军就要出招、联军硬着头皮准备接招的危急关头,新情况出现,使刘縯喜出望外,也给联军带来了转危为安的契机。

一是刘秀归队,二是下江兵五千余人北上来到宜秋(今河南唐县西)。

刘秀逃脱官军的追杀,找到了自己的队伍。这时的刘縯,已经对这个三弟非常信赖和倚重:自己从前看错了,这个三弟绝不是普通的回乡知识青年,他的智慧和武功绝不在自己之下!刘秀归来,刘縯如虎添翼。

下江兵在绿林军一分为三后,在王常、成丹、张卬等人的带领下,一直在南郡一带活动,多次与官军交手,或胜或败,但始终没有摆脱官军的纠缠。

刘縯、刘秀兄弟冷静地分析形势,下决心要说服这支队伍加入联军,共同抗击敌人。这样,既能增加战斗力量,又能稳住一不小心就要溜掉的新市、平林兵。

当然,这也是舂陵军的唯一选择了。

于是,刘縯亲自出马,与刘秀、李通一起来到下江兵的驻地,要求见管事儿的。这时候下江兵的日子也不是太景气,老是被官军撵着打,自己攻城拔寨、哄抢东西也很费劲,又不知道下一步咋办。见有人找上门来,几个首领成丹、张卬等人就推举王常出面,与舂陵军代表会晤。

绿林领袖王常深明大义,无论品格、能力,还是作为、功业,都是其他草莽英雄无法企及的。他还不知道,自己马上就要发挥极其关键的作用。

王常事颍川舞阳(今河南舞阳县)人,早年,他为了给弟弟报仇,亡命江夏(今湖北新洲)一带。

江夏离京城较远,又相当繁荣,成为逃客避难的乐土。比如,南阳郡湖阳县(今河南唐河西南湖阳镇)人马武,为了躲避仇家,也跑到这里。

公元17年,王常与王匡、王凤聚集饥民数千人揭竿起义,以绿林山为根据地。今天湖北京山北面绿林镇有个“三王城”,据说就是当年他们三人屯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