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如何成功:50位企业家的第一份工作-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李书福眼里,造汽车无非就是这样几个步骤,并不太难。“汽车是个现代工业,它必须体现模块化大生产的特征,因此四个轮子、一个车身、发动机,加上沙发,就构成了一辆汽车。”
1997年,李书福走进临海城东一片荒草没膝的田野,开始了他的造车之梦。次年8月,当第一辆吉利轿车在欢庆的鞭炮声中从流水线上开出时,人们在高悬的大红横幅上读出了这样的字句:“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
在此之前的中国,尽管改革开放已多年,但轿车仍然是“市长”、“局长”的坐骑,“老板”、“老总”的专利,大街上跑的不是“官车”就是“商车”。
1998年,由于吉利轿车的问世,披在轿车身上的种种令人目眩的外衣,像神祇身上年久的油漆一样,一片一片地开始剥落。当年第一台吉利“豪情”轿车完成下线,这台车参考了其他厂家的车型,模仿天津夏利,发动机是丰田的。李书福搞了一个下线仪式,发出去了700多张邀请函,却没有人来。然而,吉利豪情一上市,就掀起了一场汽车价格革命。当时中国的轿车的定价大多在10万元以上,最便宜的天津夏利售价近9万元,而“豪情”的价格仅为万元。
“造中国老百姓买得起的车”成为了吉利汽车最初的核心定位。然而,更重要的还不是价格的返朴,而是观念的归真。这个来自西方工业文明的普通代步工具,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尊贵,被李书福无情地横扫在地,还原了它的本相。
吉利“疯子”成就“汽车革命”
在车型上,吉利近年也推出了不少新车来改变形象。像2009年上海车展上,吉利携22款整车、9款发动机和3款变速器参展,其中22款整车都是三个子品牌下的全新车,在产车不再参展。  
在技术上,李书福也是真下了工夫的。比如它自主研发的号称“世界先进、中国领先”的CVVT发动机;2008年年初,吉利在底特律车展上发布了自主研发的爆胎监测与安全控制系统,并在“远景”等几款新车上运用了这种新技术。
在此之后,络绎不绝的中国企业家步上吉利的后尘,意气风发地加入自主研发中国品牌轿车的行列。一支可以与外商叫阵、令世界汽车巨头不敢小觑、让国际传媒惊呼“中国车来了”的力量终于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吉利的观念创新,成就了中国汽车界的一场革命。
一个中国最早做汽车梦的民营企业家,最终开着他的吉利轿车破冰而来,将中国车市搅得涛翻浪涌,接连引爆中国车市4次降价风潮,开创中国车市的新未来。汽车“疯子”李书福虽然一直在制造行业里摸爬滚打,但他还有浓厚的诗人气质,比如他这样形容自己,形容从事制造业的同仁—一批又一批痴心人,天天向苍穹倾诉,夜夜同月亮相约。
作为中国最早进入汽车工业并获得迅速发展的民营企业,吉利控股集团已成为国内轿车制造业“3+6”格局的重要成员,并正以“中国自主品牌”的资格和自主创新的姿态,引人注目地登上国际汽车工业舞台,成为中国轿车走向世界当之无愧的代言人。
有人预计,李书福的身家已经升到大陆富豪第25位,而当初他不过是一个120元创业起家、在冰箱行业赚到第一桶金、在海南地产热中摔过大跟头的年轻人。他的几次起起落落集中体现了浙商两种突出的精神气质:面对机会精明,敢为天下先;认准的事不放弃,对失败无所惧。



、3.菜农李兴浩:心远志高,不仅在空调(1)

他曾是卖冰棍的农民,后来以18亿身家登上福布斯富豪榜,他挣的每一分钱都由汗水凝结。
他把言而有信视作做人为商的最高信条,依靠诚信赢得人心;他将自己的公司拉出生死边缘,继而推向世界的舞台。
他并不为“过冬”焦虑,反而感到兴奋。“等到下一轮经济周期,我们可能已经变成这个行业的王者。”
他是不折不扣农民出身、白手起家创办志高空调的李兴浩,从1982年离开一直耕作的土地开始卖冰棍,到如今带领志高在空调第二梯队阵营领跑,李兴浩被业内人调侃为因为喜欢冰冷的东西,卖过冰棍才成就了现在的家业。
打开百度搜索,可以看到关于李兴浩的54400个词条。李兴浩,1972年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1982年3月起从商办厂,先后创办工厂数十家,涉及制衣、塑料、五金电子电器等多个领域;1989年,他开了一个空调维修店;1992年与台湾人合资建立了志高空调,生产民用空调。曾当选为第十届广东省人大代表、佛山市人大常委、广东省优秀党员,被评为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潜力十大封面人物。
冰棍小贩“误入”空调业  
20多年前,李兴浩不过是广州远郊南海市里水镇丰冈村土生土长的菜农而已。
20世纪80年代那些年,每天后半夜李兴浩就起床,在菜地忙活好一阵子,采摘百十多斤新鲜蔬菜往自行车上一捆,风尘仆仆赶往广州城。
那年头,李兴浩最大、最美好的愿望就是,今天广州城鲜菜奇缺,他这一车菜一下子就多挣个三五元的……但,哪有可能啊!正因为没可能,正因为种菜、卖菜的生意毕竟太小了,李兴浩千方百计琢磨发财的机会。
七八十年代,广东沿海民间经商热已由潜流暗涌逐渐变为洪波拍岸。  1982年,近而立之年的农民李兴浩决定离开已经耕耘十年的土地去卖冰棍。
那年夏天,广东南海里水镇的小巷上,一个青年推车叫卖着冰棍。用李兴浩的话讲,当时四五分一根的冰棍却是暴利的,尽管这个生意比种菜、卖菜盈利水平稍高,但一年下来也就挣个几百元。而这第一桶金和这段走街串巷的经历,给了他洞察商机的眼睛。
走街串巷的冰棍生意让李兴浩发现了不少商机。因为发现了不少工厂需要布碎擦机器,那年年底,他真就办起了一个厂—广东人管这种工厂叫“布碎厂”,说白了就是四下收来废布条,再撕扯成丝丝缕缕的,捆绑好,卖到工厂擦机器。布碎厂的厂长、供销人员和工人加一块儿就一人—李兴浩。
在一次次的推销之后,他的50斤布碎终于卖给一家机器厂,为他带来75元收入。这在当时顶得上一个城市家庭的月收入。
误打误撞涉足空调业  
说到李兴浩涉足空调业的机缘,也未免有些“无厘头”。李兴浩曾经开过一家酒楼,空调总是坏,一个月下来维修费就要1000元,后来干脆请了维修师傅到酒楼专门修空调,但是每个月他只有在空调坏的那几天工作,不值,所以干脆开了个维修铺。
1989年李兴浩注册了兴隆制冷设备维修中心。两年后,公司成为当地最大的维修中心。用李兴浩自己的话解释,他的经验是:顺着自己的生意链在找商机。  
到1992年,这个维修中心规模已经相当大了,共有280个维修工,几乎可以修所有类型的空调,关键李兴浩对空调压缩机这个相当重要的制冷部件也能完全把握了。李兴浩自称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空调维修店”。此时李兴浩的个人财富据说也仅在百万之间。  



、3.菜农李兴浩:心远志高,不仅在空调(2)

李兴浩所做的这些在20世纪80年代可说是非常平常的,不是像“包工头”那样“赚大钱”的生意,而曾经做这些行当的赚钱的人此后不久也在社会发展中被淘汰,并被社会所遗忘。不断“充电”学习可以说是他不被淘汰的法宝,3年在中央党校学习法律,以及此后学习工商管理MBA的这些经历,都是他可以成就事业的知识保障。  
1993年10月,他与台商在家乡丰岗村合资建厂,双方各投资600万元,李兴浩占股51%,台商占股49%,这就是志高空调的前身。
800万白条,成就融资创奇
李兴浩的志高空调先后经历了两次大的危机,一次是在刚进入空调业时,由于产业环境变化引发的空调价格大战,几乎将志高空调扼杀于襁褓之中;一次是在志高空调正要发力前进时,合资方突然撤资,几乎将志高空调推向崩溃。后一次是在1996年,当时遭遇合资方台商暗中撤资,更严重的是,同时,两位高管带着上百名员工走人。
然而“李志高”都走过来了,危机是有的,也是暂时的,他一直坚信会走向成功。然而,他不知道,今后还有更大的困难。
1996年,台商终于与李兴浩分道扬镳,单方面宣布志高空调破产,同时带走了技术部、车间、营销主任等中层人员,李兴浩四面楚歌,只有破釜沉舟。合资方甚至对外宣称志高空调已经破产,致使志高空调的账户被佛山市人民法院查封,而第二天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