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因果的学问太大了。因果律是宇宙中的基本规律,没有什么东西不在因果中存在和运行。不但物理世界是如此,生命世界,心理世界也是如此。不管我们遇到什么事情,尤其是遇到那些不好的事,总是不自觉地问:〃为什么?这是为什么?!〃这表明,在我们意识深处,就有很深的因果意识,遇到一个结果,就很想去寻找它的原因。只不过,随着现代科技的发达,人们通过实验和数理逻辑认识的东西多了,人也就骄傲起来,局限起来,开始认为只有自己认识到了的因果是可信的,自己没有认识到的因果就不存在。于是他们否认一部分因果,比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类的〃迷信〃,把它们扔到〃泛因果论〃的筐子里去。
单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最普遍的善恶因果律。有人也许会说:为什么有的好人没有好报,有的恶人没有恶报呢?那是因为你看得太短浅,我们应该把这种因果放在很长很大的一个时空中去观察。即使我们不讲前生后世,你可以看看他的子孙啊。往往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哪一个恶人的子孙繁荣昌盛呢?
我们最怕的是有人问:〃我做了一辈子好事,为什么还是一辈子受穷,没有好报?〃其实,好人总说自己错了,而恶人则总说自己好。说自己做了一辈子好事的人,同时又做过多少坏事呢?只是他没有感觉到,或者做过就忘了而已。而且,一个人如果说出这话,就表明他是把做好事当做一种交易,以换取好报,不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做好事。不种善因,妄求善果,一有挫折,马上疑心大起。这样的人就不是一个好人,而是一个恶人了。恶人当然没有好报了!
3.让脾胃休息: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很多人,病了就不想吃饭。家里的人慌了,赶紧做了他喜欢吃的,劝着哄着:〃瞧你都病成那样了,人是铁饭是钢,你怎么能不吃饭呢?〃病人一看,勉强吃呗,这一吃,往往没能吃好反倒吃坏了。
其实,不想吃饭是人体生病时的正常反应,不想吃是因为不能吃,因为脾胃想休息一下了。你硬让他吃,脾胃忍辱负重,中土不安,才是更大的危害呢!对于不想吃饭的病人,不妨就让他饿着,有的病,饿一饿甚至就能有所好转。明清两代的皇室子弟生了病,太医往往让其挨饿;寺庙里修行的僧人如果生病了,也会被减食甚至禁食。这并非虐待或者歧视,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疗病方法。所以古代医家讲〃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少吃东西才能让脾胃获得休息,减轻机体的重负,使生理组织恢复活力。我们刚吃过饭,酒足饭饱的时候,是身体各项生理机能最弱的时候,因为此时人体阳气全部内敛到脾胃里去消化食物了。当人在挨饿的时候,阳气反而能够正常输布于全身,并激起身体每一个组织的活力。想想我们自己,现在不愁没饭吃了,哪一天不是饱食终日?其实,这样对于身体并不见得好。
有的病人,大病初愈,食欲也好了,家属也松了一口气,赶紧做点好吃的,杀一只老母鸡或煮一锅羊肉饺子,给补一补,这时往往要了命,病人一高兴吃多了点,全身的阳气又集中到脾胃那里去了,其他组织的活动又受到影响,以致紊乱,于是刚好的病又复发了。这在中医里叫〃食复〃,是很麻烦的。
佛教里很多活动都有节食内容。我曾在一个寺院受八关斋戒,八关斋戒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非时食〃,不在不适宜的时间吃东西,其中有一个要求就是过午不食,中午十二点以后,一直到晚上睡觉,都不许吃东西。我起初有些心慌,觉得不吃晚饭我肯定受不了,因为我这人吃饭特准时,每日三餐,决不马虎。但那一次,晚上没吃饭不但不饿,反倒觉得内心异常欢喜,异常宁静;睡觉前,在禅房静坐,心中毫无杂念,但觉意识界如静夜月光下的湖面,微澜不起、莹澈无边,第二天一早起来,神清气爽。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效果呢?因为我是在寺院里,少妄念,少贪欲。要是在平时,要我饿一顿,我肯定是饥肠辘辘,要么无精打采,要么暴跳如雷了。所以,我们节食的时候,需要有安静的心理状态。不然,节食是有害的。
经常有女孩子说,她正在节食,为了减肥。我每次都要抗议。因为减肥本身就是一种虚荣心、痴心和妄心在作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型:最苗条的是木性人,木性女孩根本不用减肥;而像杨贵妃那样的水性姑娘,要减肥就不容易,脱了水她就全完了;土性姑娘五短身材,要苗条更难,身材有了定格,不能扭转的,又何苦通过节食去强求呢?节食为减肥,极为有害,后果不外乎两种:一是饥饿过度,脾胃受损,从此不想吃东西了,人变得委靡不振,四肢无力,虽然瘦了一点,但已经不健康了,是病态的瘦;一是脾胃没饿坏,到饿极了的时候忍不住暴饮暴食一顿,结果反倒成了增肥。
所以,节食是利于健康的,也可以减肥,但一定要注意节食的方法,调整好节食时候的心态。
土性格的小故事
1.养脾土,缓食好处多
减食固然有好处,但要保证充分摄取营养,却需要我们细嚼慢咽,这就是缓食。缓食的好处,人们还没能充分认识到。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街头越来越多的是快餐店,人们的早餐是匆忙应付的,午餐在公司吃,往往也是敷衍了事,晚餐要么在家里吃,要么跟朋友们一起吃,又是暴饮暴食,无一不是狼吞虎咽。饭菜还没来得及仔细咀嚼,就匆匆咽进胃里了,胃的负担重了,它也难免敷衍塞责,还没完全把食物充分腐熟,就推给小肠,这样一来,消化系统的负担加大了,食物的利用率却降低了,这是非常吃力又不讨好的事情,也是有些人光吃饭不长肉的原因。有的人虽然面黄肌瘦,却对自己的脾胃很有信心,总以为自己的脾胃很好,因为能吃啊。这种人往往是狼吞虎咽者,光吃不长肉正意味着他的脾胃不好而他却在给脾胃加压。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缓食的好处,有一点众所周知,就是通过细嚼慢咽,使食物充分磨碎,使唾液充分与食物混合,减轻胃的负担,利于消化吸收。
缓食还有一点好处,是一般人不知道的。当我们细嚼慢咽的时候,会发现我们的食量变小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缓食的时候,我们给胃以充分的时间来计算食物供应量是否充足,如果它觉得已经够了,它会及时拒绝接纳食物,这时候,我们就感觉已经吃饱了,不想再吃了。实际上,我们已经吃够了。暴饮暴食的时候则不然,胃对食物应接不暇,更来不及计算,非得等填满了才觉得饱,才知道拒绝,实际上,此时我们早已吃过量了。过量的食物不多,后果还不算太严重,也就是浪费一点食物,只不过加重消化系统负担罢了,其实绝大多数人每顿饭都是处于这种状态。如果过量的食物太多,那就会使脾胃负担过重,从而造成消化系统紊乱,要么拉肚子,要么造成积食,堵在胃里,非得吃泻药不可。脾胃负担过重,久而久之,功能衰弱了。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后天之本坏了,各种疾病都极易发生。
意大利高僧罗根纳特,二战期间被关进集中营。集中营里的生活当然是艰苦的,很多人都感觉食物不足,只有他觉得很丰富,不但自己能吃饱,还能分出一部分饭菜给同伴。而他的健康状态也令人羡慕。有人问他秘诀,他说:〃我只不过是食不过量,缓食细嚼罢了。〃
我吃饭也是很慢的,虽然还算不上细嚼慢咽。很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有一次和一个女同学一起在学校食堂吃饭。我饭量大,要了两碗米饭两个菜,而她只要了一碗米饭和一小碟素菜。这下我压力就大了,因为这位女同学长得实在太漂亮了,我难免有些拘谨,顾虑也很多,怕我吃饭太慢,若她吃完了我还在吃,那岂不尴尬?但我要是狼吞虎咽,也有煞风景啊。谁知,等我快要把所有的东西全吃完时,发现她才吃了一半。我问:〃你每顿都吃这么少啊?够吗?〃她说:〃够啊。〃我当时很不解,她一米七的个头,身体也不瘦,精神状态也非常好,靠每顿这么一点食物,怎么能维持呢?
后来我才明白,这全是细嚼慢咽的功劳啊!吃得少,吃得慢,嚼得细,她的脾胃负担很轻而营养吸收得很全面,身体的能量没有集中在消化食物上,所以能更好地用来滋养全身,所以她能有那么白皙细嫩的皮肤,明澈有神的眼睛和不食人间烟火的高雅气质。
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