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缔造中国富豪:盛大成功之谜-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线达成协议,先租用设备后付费用;租用了20几台服务器;之后,盛大又拿着设备到电信那去抵押运营。公司预计,半年内如果可以达到2万人在线,就能够把成本收回。
第二死:背水一战与最后豪赌(3)
——销售上的保障,卖游戏卡。 盛大走的也是网络游戏的产业市场营销的传统路线,寻找分销商,代卖游戏卡。他们找到了在大陆做硬件的育碧电脑(Ubisoft)合作。而当时,凭借着在中国已经建立起来的销售体系,育碧公司给盛大列出了合作分成33%的条件,并提出在所有的销售卡上打上“育碧”的字样,盛大同意了。
这些环节都基本疏通后,公司内部就开始积极地进入测试阶段,解决文字、技术和内部反馈,然后做外部测试,让更多人参与游戏做压力测试。
9月28日,《传奇》游戏开始正式运营。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和中华网分手后,风险投资在一段时间很难拉来,而银行也不会为盛大这样的公司贷款,陈天桥所有的资本除了账面上这点现金外,其余的就是他的智慧和团队的执行力了,当然还需要那么一点点的运气,这个运气不用多,只需要3~6个月的时间支撑到盛大的正式运营就行了。
当时的盛大每一个环节其实都是在走钢丝绳。和韩国游戏公司的合作是第一次,能不能在预期的时间内完成游戏的汉化,每一个盛大人都相当怀疑,陈天桥虽然常常安慰别人说韩国公司肯定会如期完成,其实自己心里也没底。
盛大外无资金援助,内无过夜之银,连给员工发工资,陈天桥都要细细地核算,掰着手指头过日子。更别提买服务器了,所以租用服务器、免费使用带宽也是无奈之举。但更主要的方面是,盛大当时对于自己代理的《传奇》游戏的在线人数根本就没有一个清晰的预期,到底能有多少人玩这个游戏,开通一个月后在线人数会有多少,陈天桥和他的团队都没有底。
公司里的所有员工都是第一次正式接触《传奇》游戏,无论是市场还是技术、保障等人员,都是第一次实质性的接触网络游戏,这对于盛大的挑战应该说是致命的。
在这个将近半年的过程中,是最考验盛大生死的关键时刻之一,无论在哪个环节出现问题,盛大的公开运营都不会如期完成;那时的陈天桥就好像是一个排雷兵,哪块出现问题,就急忙组织人员解决哪块。
留下的20多个盛大员工对于《传奇》和他的老板都充满了自信。我曾经问丁聚岗,你想过《传奇》的测试可能不会如期完成吗?
丁说:想过。
如果不能顺利的完成是不是会使盛大走入一个死胡同?
丁答:可能吧,因为当时公司也没有钱了,拖一个月就会把公司拖跨。不过我们当时真的没有想那么多。
为什么没有想那么多?
因为那是老板想的,我们当时对老板是非常有信心的,他说能完成我们就觉得能完成。
长着娃娃脸的许鹏当时是作为游戏的客户服务进入盛大的,那是2000年12月最开始许鹏是做“网络归谷”的在线客服,随着盛大转入网络游戏,许鹏也开始了自己的职业角色变换,就像他后来参与设计的《传奇世界》游戏里的人物一样,不断地开始新的未知的冒险。
“当时大家加班是常事,内测的时候碰到问题开会常常会开到一两点钟,有时候因为观点不同,争论得特别激烈,常常就吵起来,但就是这种互相信任拼命工作的努力,才使盛大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传奇》的前期一切准备工作。”已经成为盛大产品运营中心副总监的许鹏,一边摆弄着他新潮的诺基亚手机,一边描述着盛大当年的创业历程。
盛大的行政总监费江舸在谈起当年的创业时仍然充满激动,平静的脸上也写满了你平常看不到的激情。
“你不知道当时的传奇准备工作我们做得有多细,举一个例子来说,传奇928工作的时候,我们开了很多会,确定了当天的每一个工作程序,几点几分谁做什么都有明确的分工,就像打仗一样,哪一个环节都考虑到了,而且连当时突发性失误都想好了,制定了一系列的备选方案,如果哪一个环节出现漏洞,就马上启动备选方案。”
据他说,当年这个工作流程图打印在纸上,人手一份,现在在公司的原始存档里仍然保留着一份,做为当时《传奇》游戏公测时的一个纪念。
也许,对于盛大来说,在传奇正式开始收费之前,资金、人员、协调、市场开拓等所有未知因素都会成为盛大死掉的一个理由,但正是凭着盛大所有员工的团结、信任与战斗精神,才预期完成了《传奇》所需要的前期所有工作,而这些踩在钢丝绳上的冒险,盛大还是颤颤悠悠地走过来,虽然危机重重,但却是有惊无险。
第三死:不创新等于死(1)
2001年初,网易在纳斯达克最黯淡的时候,在风雨飘摇的网络寒冬里,丁磊无声无息地扎下心来,开始研发网络游戏。当时的网易好像随时都会被收购。在最困难的时候,丁磊选择了创新。IBM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利润急剧下滑,连续3年巨额亏损,很多人曾怀疑这个不可一世的蓝色巨人是否会彻底倒下。这个时候IBM的“教父”路易斯郭士纳出现了,他拯救IBM的策略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不断的创新。很多年后他在回忆录《谁说大象不能跳舞?》吐露了他改革IBM的心得。
对于大多数成功的企业家而言,创新意味着发展,意味着财富的增长。而对于正处于困境的企业家来说,创新则意味着摆脱困境,意味着超越已有的境界。2001年底的陈天桥恰好就处在这样一个背景下。
 内忧外患:不得已的销售渠道创新
和中国IT业的许多企业一样,盛大靠销售渠道的创新挖到了网络游戏业最大的一桶金子。“我们的渠道创新是被逼出来的。中止了与分销商育碧公司的合作之后,我们不得不自己开拓渠道。”陈天桥在两年后对某报记者说。
当2001年陈天桥开始选择做游戏时,国内的网络游戏市场基本上是这样一个操作流程,即开发-运营-销售。而在这三者之间基本上是分开的,三方面是协作的主体。产生这种状态的原因,一方面是当时的网络游戏厂商的实力都非常小,一个公司根本无法同时完成这三个任务;第二个原因是多年的游戏软件销售基本上都采取这样一种方式,所以当时的网络游戏市场也基本上是采取了如此的模式。
同样盛大也选择了这种方式。《传奇》的开发是由韩国公司完成的,而盛大只负责运营,至于市场销售盛大则交给了育碧公司。育碧是一家享誉世界的游戏公司,而上海育碧多年来所负责的一直是游戏代理,多年的代理经验使该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广泛的渠道推销自己的产品。应该承认在双方合作的初期,育碧公司是非常支持和合作的,客观上也为盛大节约了人力与资源成本。如果没有后来的争执,双方可能会一直合作下去,盛大也不会想到独立去开发新的销售渠道。
《传奇》的火爆是盛大没有预料到的。从9月28日公测开始,在线人数就不断增长,丁聚岗回忆说,那时候每天都兴奋不已,每天都会看见在线人数在蹿升。11月28日,正式收费开始,同时在线人数迅速突破10万和40万大关。但在这时,育碧的销售却没有及时跟上。盛大当时负责销售的人员回忆说,那时育碧根本就没有想到传奇的人数增长会如此快,所以他们准备的销售卡非常少,根本供不上玩家的购买,而盛大方面提供的资料他们反馈得特别慢,总是比我们预期的数量少,造成了很多省市的断货。另外当时育碧给各地分销商一个很长的账期,现金回流的速度又非常慢,这更加深了双方的磨擦。到2001年底,育碧电脑出现高层人事变动,新任的领导不愿意承认原来和盛大签订的合作协议,当然也很不愿意把销售款按约交给盛大。游戏卡资金迟迟不回笼,盛大的利润大受影响,陈天桥决定和育碧解除合作,自己卖卡!
现在看来,盛大虽然创立了自己的销售渠道,虽然成功地避开此次销售渠道的危机。但在当时的环境下,盛大选择与育碧分手单干绝对是一次冒险。2001年底,《传奇》的同时在线人数已经超过20万人,全国所有的省市已经铺开,每天的供货量是非常大的,这时候突然与主销售商分裂自己重起炉灶,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辐射全国进而流畅地进入每个玩家的消费终端,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当时盛大的危险系数是非常高的,如果一段时间内不迅速建好一个全国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