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喝的程度,才算是把马桶抹得光洁如新了。而这一点已经被证明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就这样,这个日本小姑娘从前辈的关怀、鼓励中获得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她激动得不能自持,从身体到灵魂都震颤不已。她从目瞪口呆到热泪盈眶,从如梦初醒到恍然大悟,从痛下决心到付诸行动:就算今后一辈子洗厕所,也做一名全日本最出色的洗厕所人。
她开始振奋精神,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洗厕所的工作中。她的工作从来没有老板在身边监督,但她始终以前辈做榜样,使工作质量达到前辈的水平。当然,她也多次喝下自己清洗过的马桶的水,既是检验自己的工作质量,也是检验自己的自信心。
正是这种对工作全身心投入,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使她迈好了人生的第一步。有了这种精神,她可以克服工作中所有的困难,从此她踏上了成功之路,开始了她人生不断从成功走向辉煌的历程。几十年的光阴很快就过去了,后来她成为日本政府内阁的主要官员邮政大臣,她的名字叫野田圣子。
有人说,是上帝偏爱她,让她洗厕所。这话其实不完全对。野田圣子真正的成功来自于她坚定不移的人生信念,表现为她强烈的敬业精神。她之所以拥有成功的人生,成为一个幸运的成功者,或者说成功的幸运者,就在于她对于工作的坚定信念:
第31节:做全日本最出色的人
就算是一辈子洗厕所,也要做全日本最出色的人。
这也印证了我国古代孟子的一段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腹,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由茧化蝶需要痛苦的蜕变,要获得成功也需要必要的磨练。
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就像是罗文一样,只要有了勇气和信心,工作就会积极主动,就能够做出业绩来。你在为老板工作、为社会工作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希望和成功。
离开金训华的日子
有一件事情,在北大荒插过队的知青都很难忘记,即使没有在北大荒插过队的那一代青年,如今已经50多岁的人也都难以忘记。因为他们都知道北大荒出现过上海知青英雄金训华。
1968年8月15日,为了抢救落入洪水中的国家财产150根电线杆(当然是木头的),金训华带领另一位上海知青陈健跳入洪水中,奋不顾身去抢救。当营救他们的船开来,陈健抓住船身,却因筋疲力尽手被洪水打松,离开了船身。
就在这生命的危机关头,金训华在后面猛推了他一把,把他救上了船,而金训华自己却被洪水卷走,永远失去了最可宝贵的生命。那一年,金训华和陈健都是19岁。
从那时开始,陈健,这样一个普通的知青,就开始了他离开金训华的日子,此后再也没有离开过北大荒。陈健在金训华牺牲后说过一句话:金训华是为救我牺牲的,我发誓要永远留在北大荒,为金训华守一辈子墓地。
他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许多年就这样过去了。尽管没有人监督他一定要真的守一辈子金训华的墓地,相反,许多好心人都劝他回上海。他却摇头说:不!因为他对金训华有一个承诺,他得说到做到。
如今36年过去了,19岁的陈健已经55岁,他一直坚守着自己的诺言,一直在北大荒的那片白桦林中为金训华守墓。36年!一个人的一辈子能有几个36年?36年来,陈健一个人面对妻子离婚、父亲病势、自己的疾病等种种意想不到的苦难,以及知青大返城之后的无尽孤独。但是,陈健将一个说出口的诺言变成了一颗钉在天上的星星,永远闪烁在自己的心中和北大荒的空中。其实,那只是他一个自我良心的约束,他却把它当成和自己的性命一样重要。他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隐士,把自己隐遁在北大荒那片白桦林中。
想起陈健,很多人不能不为之感动和怅然。如果你是陈健,你能够为这样一句承诺去坚守36年寂寞的时光吗?想想年轻的时候,我们曾经发出过多少诺言,其中我们又坚守了多少,又有已经随风飘逝了呢?
叙述此事的肖复兴先生对此有一段议论曾使我十分震动:我们可以对陈健在漫长的岁月中坚守自己的诺言不理解,但我们不应该亵渎这种真诚的诺言。诺言的不坚定乃至诺言的变卖,把诺言根本不当一回事,实质是我们信仰的不坚定,乃至缺失,或者从根本上就没有什么信仰。
第32节:塑造自己的雕像
把信仰嘲笑为庸俗的对象,才会把诺言视为儿戏,漫不经心地对待,觉得誓言不过是说说而已,是不如一只猪蹄子值钱的,是可以啃完了就随手扔掉的,是绝对不会傻到陈健那样的地步,为了19岁时的一句诺言,要付出一生的代价。
他说,这就是诺言和伪诺言的区别。蜜蜂和苍蝇都在我们的头顶上嗡嗡地飞,却不是都能够采蜜酿蜜;鸟儿和风筝都在我们头顶上飘飘地飞,却不是都能够带我们飞向远方。我们应该向陈健致敬,向他恪守的诺言致敬。
是啊!当你置身一个变幻莫测的世界,你究竟应该信守什么样的承诺?且不说那些和着啤酒泡沫发出的豪言壮语,事后早就忘得无影无踪;且不说对着心爱的人儿诉说的海誓山盟和甜言蜜语,如今早变得无言无语;就是那些实际工作中对同事、对领导、对老板许下的诺言,我们究竟又兑现了多少呢?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对错。陈健是一面现实的镜子,我们应该对照一下这一面镜子,看看我们平时许下的大大小小的诺言,究竟践行了多少?
有时候,老板或者上级领导对我们交代了一件事情之后,我们也经常会说:〃放心吧,这事我来做,保证没问题!〃这随口说出去的话其实就是一个诺言。我们要为自己的承诺负责,就要全心全意地去完成它。就像罗文一样,既然接受了使命,就千方百计去完成,这样才能够赢得别人的尊敬;就像陈健一样,去永远实践自己的承诺,才能够赢得别人的爱戴。
罗文以把信送给加西亚获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并且有人专门为他塑了雕像。其实,每个人都在为自己塑造雕像。
一个人在为公司工作的时候同时也是为自己工作。评价一个人做事的好坏,只要看他工作时的精神和态度即可。如果一个人工作起来充满热情,他就能够做到精益求精和完美;如果做起事来总是感到受了束缚,感到工作劳碌辛苦,没有任何趣味可言,那他决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成就。
一个人一生的职业,往往是自己志向的表示和理想的所在。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和他本人的性情以及做事的才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一个人所做的工作,也是他人生的部分表现。了解了一个人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了解了那个人。通过他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可以基本了解他的人格品性。
如果一个人轻视自己的工作,觉得不足道、无所谓,他就可能对工作敷衍塞责,得过且过,那他的工作成果往往也是粗陋的。如果一个人认为他的工作辛苦、沉闷、是纯粹的重复劳动,他也决不会做好工作,更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
第33节:保持工作的兴趣和生活的乐趣
社会上有不少的人鄙视自己的工作,不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创造事业的要素、完善人格的工具,而视工作为生活的代价,是衣食住行的来源,是为自己生存所迫而不可避免的劳碌,这是多么错误的观念啊!
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同事、对他人极端的热忱,被毛泽东同志称赞为白求恩精神。毛主席说:〃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们在自己的工作中,能不能做到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同事对他人极端的热忱?如果你做到了,就是在为自己塑造雕像,这个雕像的名字就叫完美。
工作着是快乐的。不管你的工作有多么卑微,只要你能够付之以艺术家的精神,拿出十二分的热忱,你就能够从平庸卑微的情况中解脱出来,而不会再有劳碌辛苦的感觉;你就能使自己的工作成为乐趣,厌烦的感觉自然会烟消云散。相反,如果一个人鄙视、厌恶自己的工作,那最终的结果一定是遭受失败。引导成功者的磁石,不是对工作的鄙视和厌恶,而是真挚、乐观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热情。
一个人工作的时候,如果能够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赤日炎炎的热情,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