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电影出现后,香烟迅速作为一项带着时尚和性感印记的物件,进入电影之中,和电影展开大半个世纪的纠缠。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好莱坞电影里,吸烟是顶时髦的一件事,女演员在电影中施展性魅力的手段之一,就是架上一支香烟,将自己半掩在烟雾里。没有香烟,即便性感女神也不知两只手该怎么放,没有香烟,搭讪和暗示也没有了由头,香烟,是性感世界里的世界语,在电影尚含蓄典雅的年代,曲折地完成性暗示的任务。
典型人物,要数玛琳·黛德丽,这个贡献了“我的心是个绅士”名句的女人,对电影界和时尚界的贡献之一,就是提供了一个吸烟女人的经典姿势,并发掘出了吸烟姿态中微妙的性意味。她总是用纤细的手指夹着烟,配以迷离的眼神,甚或向男人讨一支烟,而在梁文道先生看来,这基本上就是“官人我要”的曲折表示。
对于男演员,抽烟更是当仁不让的阳刚道具,比如四十年代电影,比如西部片,比如“007”系列电影,如果亨弗莱·鲍嘉手中没有烟,卡萨布兰卡的那场倾城之恋,怎么也得减色三分,克拉克·盖博如果没有在烟雾中眯起眼睛,他的诙谐圆润,多少也要打个折扣,而稍晚一点的詹姆斯·迪恩手中如果没有烟,他的忧郁就会像一面没有雾气的湖,变得干燥而毫无遮拦。
但此时,对烟草来说,却并非“明如镜、清如水的秋天”(张爱玲语),它的麻烦渐渐来了。
1964年,在七千篇论文的基础上,美国卫生部发布《美国公共卫生部民间组织开始对美国公共健康服务部(USPHS)施加压力。1961年6月,志愿者健康组织——美国肺协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建议肯尼迪总统设立专门委员会研究吸烟与健康问题。
部长报告》,把香烟定为“杀人凶犯”,呼吁“立即采取行动”。在发布报告之前,美国卫生部部长特意选择了一个周末,以减少对股市的影响,而他本人,也在报告出台前,把香烟换成烟斗,他说:“我越来越相信香烟有害。坦率地说,我没有给美国人民树立一个好榜样。”
至此,十六世纪烟草入欧以来,吸烟是否有害健康的争论,总算有了初步结论。
不过,吸烟即便有害健康,害的也是自己,仍有“好汉做事好汉当”的气概,旁人似乎也干涉不得,人不能选择生,总能选择怎样度过人生吧。
七十年代,转折出现了,1974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提出“被动吸烟”的概念。1986年,美国卫生部声明,二手烟也会致癌,吸烟者的形象就此跌至谷底。第二年,有关国际组织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后来又改到5月31日,这可是儿童节的前一天啊!用心何其明白昭彰。
影视剧里的吸烟镜头开始岌岌可危,不断有数据表明,模仿影视剧人物吸烟,是影响青少年吸烟的重要因素,一个基金会的研究结果说明,经常在电影中看见吸烟镜头的青少年尝试吸烟的可能性会增加三倍。2007年,在烟草公司和烟民与烟控组织明争暗斗二十年后,美国电影协会宣布,他们会根据一部电影中,吸烟镜头是否普遍、是否美化吸烟等原因,决定一部电影是否会被定为“限制级”。迪斯尼随后作出响应,并声称,从此以后,迪斯尼的影片中将不再出现吸烟镜头,同时,他们也不鼓励属下的试金石公司和米拉麦克斯电影公司的影片中出现吸烟镜头。
这种背景下,电影中的吸烟镜头常常成为众矢之的。2006年,乔治·克鲁尼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晚安,好运》入围第七十八届奥斯卡,并获得六项提名后,却因为其中的六十七次吸烟镜头受到指责,最后,这部电影未能在重要奖项上折桂,也被认为和吸烟镜头有关。2007年10月鼠》等卡通片中出现的抽烟镜头。
连电影演员在电影之外的吸烟,也成为公众讨伐的对象。2009年1月,哈利·波特的扮演者丹尼尔·雷德克里弗与绯闻女友劳拉·奥图尔现身纽约街头,被媒体拍到,“哈利”始终烟不离手的样子,以及报道中对他每天抽烟二十支的描绘,引起了公众的强烈不满,人们认为,一个以魔幻电影成名的青少年偶像,是不应该这样高调地抽烟的。
但也有例外。2005年,印度禁止电影和电视中出现吸烟镜头。2008年10月,印度政府宣布,从10月4日开始,将在所有公共场合禁烟。但与此同时,印度导演马赫什·巴特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取消电影中的禁烟令。2009年初,印度政府对电影中的吸烟镜头解禁,德里最高法院法官桑贾伊·基尚·考尔的发言说:“电影中的吸烟镜头也是反映现实生活。吸烟是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虽然不受欢迎但实际存在。”不过,梁文道说得好,之所以取消电影中的吸烟镜头,之所以要在电影世界里制造出一个没有人抽烟的不现实世界,就是要用这种有意的倡导,给人们这样一个印象:吸烟是不正常的。
虽然有例外,但对吸烟有害的共识已经形成,大势已经无法挽回,于是,老烟鬼詹姆斯·邦德也不得不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从2006年的“007”电影《皇家赌场》开始,抽烟的多半是反面人物,詹姆斯·邦德不但不抽烟,车上还有禁烟指示牌,丹尼尔·克雷格由此成了第一个不吸烟的詹姆斯·邦德,而从詹姆斯·邦德的吸烟到不吸烟,隐约折射出将近一个世纪的新禁烟史。
越禁欲越浪漫
玛琳·黛德丽
《一夜风流》一九三四年
电视剧《潜伏》里,孙红雷扮演的余则成和姚晨扮演的翠平,因为革命工作的需要假扮夫妻,两人从第五集开始同居一室,却始终不曾发生肉体关系,直到第二十七集,方才突破男女大防,而整部电视剧,只有三十集。这简直是克拉克·盖博和克劳黛·考尔白主演的《一夜风流》之后,影视剧里最漫长的一场性对抗。
而在英国言情小说家芭芭拉·卡特兰德(BarbaraCartland)的七百多部小说和琼瑶小说里,男女主人公几乎没有可能发生婚前性行为,一方面,对灰姑娘们来说,贞洁和姿容是灰姑娘与贵族公子博弈的最大资本,另一方面,“一位品行高尚的真正贵族怎么会让一位女士尤其是深爱他的女士名誉受损?”
他们都苦苦地忍受着、拖延着,主动为自己的欲望套上枷锁。但他们所奉行的,却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禁欲主义,甚至恰恰相反,他们只是为了尽可能长地拉长性爱的前戏——我们叫做爱情的那个部分,是为了延长对情欲体验的想象和把玩,并让最终的情欲体验达到最高值的。这是禁欲的另一种价值所在:使情欲最大化。越禁欲,最后得到的快乐越充分,越禁欲,也越浪漫。
技术性禁欲
公元前六世纪后,通过对东西方的宗教教义和道德哲学的概括,“禁欲主义”(asceticism)逐渐形成,要求人们彻底弃绝肉体的欲望,戒除世俗的欢愉,实现道德的自我完善。而如果要在近代人物里找一个禁欲主义的标本,那一定是甘地先生。在《甘地自传》里,他严肃地讨论了禁欲的重要性,为了达到禁欲的目的,他甚至停止喝牛奶,因为,牛奶太富有营养,因而是“刺激性”的。
入世的中国人,一向不主张这种禁欲。与孟子同时代的告子说:“食、色,性也。”孔子则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欲望是人的天性。古代的养生书《三元延寿参赞书·欲不可绝篇》则把性爱当做养生的重要方法:“黄帝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又曰:两者不知,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圣人不绝和合之道,但贵于闭密以守天真也。”——阴阳平衡,是生命的基本规律。祖国医学也认为,长期禁欲,可致“经血淤阻、宗筋失养”,甚至会“萎弱不用”。
而美国性学家蔼理士也说:“禁欲的结果,可引起小范围的扰乱,使人感到不舒适”,弗洛伊德则认为禁欲是一种消耗:“抑制自己的性冲动,而不满足它,需要一个人付出所有的力量。只有一半的人能做到,还要不断地与之搏斗——违背感性的战斗,消耗着我们的能量。”国外报道,禁欲的人,其衰老与死亡率比正常过性生活者高30%以上。
我们这些凡人,更不要这样的禁欲。我们要的是世俗欢愉的最大化,禁欲,恰可作为手段之一。对这种禁欲,我们不妨称之为“技术性禁欲”。
禁欲是为保住欲望
“作为一个成人,有可以开到二百一十公里的引擎,却开在六十公里限速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