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为了报仇看电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黑匣子

《珍妮的画像》一九四八年

三毛实在有普及之功——多数内地70后知道张爱玲、白先勇,是通过三毛的书,1948年的电影《珍妮的画像》,也是因为被三毛在《雨季不再来》、《温柔的夜》中屡屡提及而为人所知,豆瓣网上,《珍妮的画像》的标签之一,就是“三毛”。

落魄画家遇到来历不明的女子,在一年之内目睹她由小女孩长成熟女,情爱被启迪的同时,灵感也渐渐苏醒,怎奈人鬼殊途最终酿成生别离,他最后在海边亲历了她当年遭遇的劫难。这部阴郁、迷离恍惚的电影,由米高梅公司在1948年拍摄,导演威廉·迪亚特尔是德国人,早年参演过表现主义电影,这可以解释整部电影的气氛情趣为何与好莱坞电影迥异。

第十四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1949年),把最佳男演员奖给了这部电影的男主演约瑟夫·科顿,1949年的奥斯卡,则把最佳特效奖给了它,后面这一奖项,多半是因为影片最后那段海边风暴场景,三毛在《温柔的夜》中看到海边黑色的礁石和扑天的浊浪,就会想起《珍妮的画像》,也是因为这一幕。

《珍妮的画像》改编自罗伯特·纳森的同名小说,他出身显赫,为了结婚,为了创作,从哈佛辍学,后来成为小说家、诗人和作曲家,是好莱坞黄金时代最后一段繁荣时期的焦点人物,然而,这位焦点人物,身上却满是阴郁的气息,他曾说:“我竭尽所能地成为世界的安慰者,不是通过我所知道的,而是通过我不知道的、无法知道的一切,试着提出这个世界的奇异和神秘之处。”

他由此成了某种阴郁文化的代表人物,《寂静岭》系列游戏中,那个湖南岸的十三条街道之一,之所以叫纳森道,就是因为他,另外一位著名作家彼特·毕格也视他为导师,他的许多小说,都有向罗伯特·纳森致敬之意,直到晚年,他的小说里,还有《珍妮的画像》的痕迹,主角也叫珍妮。

三毛是在这部电影问世不久的时候看过它,十年之后,电影重映的消息唤醒了她的记忆,青春期的阴郁情绪,和这部电影里四十年代的阴郁有了共振,她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在那首著名的主题歌里,她陷入疯狂:“我从哪里来,没有人知道,我去的地方,人人都要去,风呼呼地吹,海哗哗地流,我去的地方,人人都要去。”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气氛,战争、经济危机伤害下造成的时代气氛,六十年代的青春,惨绿少年的青春,我们都没经历过,但《珍妮的画像》却像黑匣子,把这一切都保存了下来。黑匣子打开,我们没经历过的一切,全都呼啸而至。电影或者歌曲,有时有写实之责,得认真保留时代的种种细节,有时却也担负更大的职责:将时代气氛,完整保留在某个无形的黑匣子之中。

黑童谣

意大利导演塔里奥·阿金图的电影里,经常出现一种恐怖童谣,杀人犯根据童谣的内容,选择谋杀对象和谋杀的方法,而侦探破案的关键,也在于找到这些童谣的完整版本,好制止下一次谋杀。好莱坞B级片里,用古老的、黑暗的童谣为谋杀故事增加神秘感和宿命感,更是常用的手法。

这类童谣的老祖宗,大概要数“鹅妈妈童谣”。之所以叫“鹅妈妈童谣”,是因为欧洲流传有鹅妈妈给小鹅讲故事的民间传说,会讲故事的鹅妈妈成了品牌,所以这类儿歌韵文一律归到鹅妈妈旗下,它是一种风格,是童谣的通指,而不是具体的书籍或者团体。

“鹅妈妈童谣”成型的年代,是十四到十八世纪,那虽是“人类群星璀璨时”,却也是最野蛮动荡的年代,依照英国文学家、诗人、民俗学家、历史学家安德鲁·朗格的说法,通过民间传说中的惊异和恐怖的故事可以看到人类过去真实的痕迹,“鹅妈妈童谣”完全可以担此重任。担任“鹅妈妈”的,什么人也有,有孩子有大人,内容有山歌有催眠曲有谜语,其中大部分是生活气息浓郁的歌谣,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非常血腥残酷,大多和谋杀有关。而且,每每遇到新的恐怖事件,立刻就会被编成新的“鹅妈妈童谣”,汇入这个歌谣系统中。

这些恐怖的黑童谣始终被推理恐怖小说家喜爱。1928年,S。S。范达因在《主教杀人事件》里引用了黑童谣,1939年,阿嘉莎·克莉丝蒂的《孤岛奇案》干脆就模仿童谣《十个小黑人》杀人,开了推理小说“童谣杀人”的先河。日本人尤其喜欢这些黑童谣,贵香织里阴郁的作品《毒伯爵该隐》里,“鹅妈妈”贯穿始终,《天使禁猎区》、秋乃茉莉的《灵感商法公司》中,也引些黑童谣做个由头,让阴郁的更阴郁。

中国的“鹅妈妈童谣”,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教书的美籍教授埃萨克·泰勒·海德兰搜集中国童谣编的,当然没有这么恐怖。教授编童谣,成为一时间风雅的谈资,却没有流传下来。

童谣大致如此,一定是应时应世而生,出现消失靠的是自生自灭,非人力所能为,“众水不能熄灭,大水也不能淹没”,不管它有多么凶残恐怖诡异。越禁越查,反倒越激起好奇心。那么,人为制造一些明亮的童谣,刻意地使它流行起来,有没有可能呢?有个小学编了一本健康的《北京童谣》,并且开设了童谣课,内容十分冬烘,记者笔下的孩子们,一律高兴地说:“学校的童谣课让我学会了不少文明礼仪”、“通过学童谣唱童谣我更加喜欢语文课了”。但现在看来,健康童谣没能流传开来,倒是“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至今朗朗上口。

心中的贞子

《午夜凶铃》一九九八年

我有一条重要的人生体验:一个人怎么对待别人,只说明了他曾经被怎样对待过。

电影大师西德尼·吕美特的电影《在魔鬼知道你死前》就提供了一个例证,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近乎十恶不赦的男主人公,他为了填补自己在公司造下的亏空,不惜联合亲弟弟一起抢劫父母亲的珠宝店,并导致了亲生母亲的死亡,他由此踏上一条不归路,一路杀了下去,杀给他供毒的墨西哥毒贩,杀要挟他们的知情者,最后甚至打算杀死和他同谋但却笨手笨脚的弟弟。当我们正在疑惑,他为何这样冷酷无情地对待他人,为何这样定义他和周围人的关系,他性格的成因何在的时候,电影用淡淡几笔交代了他们父亲的来历,原来他根本就是黑道出身,对自己亲生的儿子也一向残酷,难怪他的儿子们,遇到麻烦,宁肯抢劫他也不肯向他求助。他们那样冷酷地对待周围的人,只因为他们也曾被那样对待过。

一个人对待别人的方式,不过是当初别人对待他的方式的镜像,很少有人能够例外。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之后,同样虐待媳妇,手法不出她当初曾经接受过的那些,家庭暴力中长大的孩子,或曾反复哼唱周杰伦《不要打我妈妈》,将来却照样殴打伴侣,即便受过再高的教育也没有用,事到临头,他所能做出的反应,和他父亲当年没有什么两样,因为,他的生命中,没有更好的样板。

朋友的上司,一定要他把文件修改五遍以上,然后用第一遍;购买奖品,一定要他把超市里所有的货品价格规格统统抄回,然后选择早就商议好的那种。是的,他去探听了,一点也不意外,他从前的上司,行事风格果然如此,手下曾有实习生因为无法忍受苛责,最后离家出走,至今不知下落。

甚至“史上最强小三”事件的女主人公,她那样剽悍,那么目不斜视无所畏惧,却原来原来,她的母亲曾经饱受第三者侵扰,并默默忍受了多年。在她的心中,大概默默潜伏着一个她也不知道的复仇女神,一定要把她母女俩的遭遇转嫁别人。

有了现实体验,才可以理解《午夜凶铃》中的贞子,她总是要让无辜的人,去体会她在井下的幽闭和无助,尽管这也并不能让她好受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贞子,在自己终于有机会控制别人的时候,提示自己曾经的遭遇。所以,遇到别人恶劣的对待,愤怒之外,加上怜悯。

他们肯定不会放过我们的

有一句话,听得异常耳熟,单独放出来,就已经可以充当剧情梗概:“他们肯定不会放过我们的”。从《倩女幽魂》、《黑猫》、《情人看刀》、《我爱777》到《尼基塔》、《杀死比尔》、《暴力史》,都与“他们肯定不会放过我们”有关,在团体的控制欲望和个人的自由意志之间,矛盾诞生,故事豁然而出。

不过,《摄氏32度》里,女杀手吴倩莲虽然也惶然说出“他们肯定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