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人街故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部分欲望多瑙河(1)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位于多瑙河上游的终点,由此开始,河面渐渐展宽,河道愈见弯曲,水流也趋于平稳。蓝色的多瑙河静静地穿流在维也纳市区,像一条蜿蜒曲折的飘带,映衬着两岸绮丽的风光。优美的维也纳森林伸展在市郊,郁郁葱葱,终年绿荫蔽日。这个素有“多瑙河之神”和“世界音乐名城”的浪漫城市,吸引着世界各地人们的目光,令许多人的留连忘返。不知他们有没有想过,在这优雅、浪漫的背后,曾经有过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多少段普通人经历的艰辛旅程。
在维也纳不大的华人圈中,马海滨是个名人。他的一场官司,同时卷入了奥地利的司法和警察两个部门,在当地引起了巨大反响。而马海滨本人,也在这场风波里苦苦挣扎了十年。十年前,他有着上千万先令的身价,可如今却住在维也纳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库房里,靠朝不保夕的借济度日。

马海滨,祖籍云南昆明,1959年生人。出身干部家庭的他,在出国前当过兵,做过导游。1986年,马海滨作为中国常驻联合国大使的司机,开始了在维也纳的生活。27岁的他是令人羡慕的。同年底,马海滨和一位名叫文芳的歌唱演员相遇,而命运之手也即将把现有的一切颠覆。
一次联合国的联谊活动中,大使夫人邀请当时在维也纳学声乐的文芳等前去演出。活动完毕,马海滨被安排驾车送她们回家。就这样,他们彼此相识。马海滨了解到她比自己大四岁,已成家,有丈夫。但是,在以后的交往中,单身的马海滨从文芳那里得到了最需要的温暖。他们很快便相爱,结婚。
此时,马海滨已经通过倒卖烟酒和中国工艺品,积累了一笔资金。于是,1989年,两人共同成立了一家专门经销台布的公司,名叫三星。马海滨说,他的投资占公司股份的75%。在当时的欧洲,台布生意还是一个新市场,公司的货源大部分来自中国内地,成本低,收益高。三星公司不仅批发零售,而且频繁参加欧洲各地的博览会,利润像潮水一样涌来。
“有一次,我的一个朋友,单先生,1991年到格拉兹去”,马海滨回忆道:“他看见我跟文芳在格拉兹博览会上卖台布。回去以后,他就跟别人讲,他们在里面跟发报纸一样,就这样来形容。”他说,当年生意红火的程度真是难以想象,“每天晚上文芳一点钱,都一大摞,好几万先令。”
梦想的膨胀促使马海滨更加拼命地奔波于欧洲的各大博览会,文芳则负责打理公司内部的营运,其中自然包括了理财。对于这一点,马海滨起初并不介意,而随着时间的积累,两人之间出现了夫妻店最常见的问题:意见不合,摩擦也越来越多。
马海滨说,自己不会去计较生活中的买多少钱的衣服这种小问题,哪怕花上几千个先令也不会在意,但是对于生意上的投资和公司的进货问题,他干涉的很多。特别是在国内业务的往来上,在零点几个美金上,都抠得很紧。但是妻子和他正相反,总是在小事上斤斤计较,大事上却马马忽忽。再加上马海滨文化程度没有大学毕业的妻子高,高中没毕业就去当兵了,妻子总是觉得他是个大老粗,不懂得经营。马海滨慢慢觉得,他们之间出现了许多不协调的地方,妻子总是事事以自己为中心,让他感到很不舒服。就这样,双方的争吵也逐渐多了起来。吵得最凶的时候,马海滨曾气得抄起杯子,把自己18K金的名牌手表一下子砸坏。


第四部分欲望多瑙河(2)

长期的争吵,使得马海滨和文芳变得貌合神离。1993年这场名存实亡的婚姻终于触礁,一次回中国谈生意的偶然机会,马海滨和前女友旧情复燃。同年发生了两件事情,马海滨的前女友为他生下一女,而文芳则在怀孕后不甚流产,这两件事情正式宣告了两人婚姻的死刑。1994年2月1日,两人终于决定离婚,但谁知,在法院办离婚的当天,文芳却出尔反尔。
当天,他们心平气和地说好,一同去法院办理离婚手续。两人一起从公司出来,到了当地十五区法院。马海滨交了1000先令的费用,随后便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可文芳不但没签字,反而掉头跑回了公司办公室。气愤之余,她将电脑、电话机、打印纸等办公用品全都摔在了地上,随后便报警说,马海滨威胁她,逼她离婚,否则就杀了她。在此之前,他们吵架,她也曾报过警,马海滨被警察抓走关几个小时之后,就被放了出来。
可这次,她将丈夫告上了维也纳法庭,声称马海滨长期施以暴力威胁,也曾以恐吓手段导致自己流产。法庭判决马海滨半年不能回家,如要探望必须有第三者在场,警方一旦再度接到报警,将立即逮捕马海滨。两个月后,马海滨再也无法忍受无家可归的日子,决定回国探望女儿,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决定给他带来的却是十年的灾难。


第四部分欲望多瑙河(3)

1994年4月,马海滨准备暂时离开维也纳,回国探亲之时,他的留奥签证正好即将到期,需要续签。出于夫妻的信任,他委托文芳关注维也纳的签证进度,他打电话跟文芳说,如果我的签证下来了,你马上通知我,随后他便回到了中国。
可回国之后,左等右等,都没有签证的一点消息,文芳一个电话也没有打过来,马海滨觉得事有蹊跷,就开始不停往维也纳打电话询问情况。在国内的近两年时间,光是长途电话费就花了十几万人民币。此时的他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永远失去了合法进入奥地利的机会。
1995年底,马海滨终于打听到自己在奥地利的户口已经被注销,马海滨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立刻重新托人申请签证,然而尽管他详细写尽了各种理由,一次一次地往使馆跑,到最后,那些领事部的外交官一见到马海滨来都躲他,可他的要求始终遭到大使馆的拒绝。最后一次被拒签,领事给他签下了这样简单的一句话:我们奥地利不再欢迎你。
这张随意的纸条就像一道宣判书,将马海滨和他在奥地利的所有生活彻底切断。但是,更让马海滨没有想到的是,在离开奥地利的期间,他在三星公司75%的股份已经通过一份有着他本人签名的委托书,瞬间转让给了他人。身在中国的马海滨在收到这份委托书的复印件之后,感到十分震惊。他从来也没有签过这样一份文件,也从没有想到文芳会做出伪造签名,出卖他公司股份的事情。
他发现,这份委托书全部是德文写的,没有经过中国外交部领事司和奥地利驻中国大使馆的任何认证,就到了他的手上。经过专家鉴定,委托书上的签名也完全出于他人之手。1996年底,马海滨再也不能让事情这样无限制地拖下去了,他决定马上离开,回到奥地利,调查事情的真相。


第四部分欲望多瑙河(4)

1996年底,马海滨通过偷渡回到了奥地利,并立即找律师展开调查。可此时,他在维也纳的全部财产早已不再属于他自己。同时,他更没有在奥地利合法居留的身份。很快地,马海滨成为了警察抓捕的对象。在回奥地利的头三年当中,马海滨三次被关押,其中1997年的经历,把马海滨推上了生死线。
回忆起当年被警察关押、侮辱并押送回国的经历,马海滨的脸上显现出激动和愤怒的神情。他说提审他的警察对他十分不友好,甚至侮辱他的人格。马海滨说:“当我说我在奥地利有公司,有财产的时候,他就显现出一脸不屑的样子,摇着头说‘NO……’,还冲我大声地吼叫。”
马海滨告诉我们:“我在克拉根福特有一个代言人,钟老师。他到监狱里来看我,专门带了一些材料来,让他(提审警察)看一看。可他‘咣叽’就给打一边去了,手抬得很高的这个样子。我所说的这些东西,他全部不承认,不让我说话,就非要强行押我(回国)。我就讲了,我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就让我回去,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也是不符合人权的。”
此时的马海滨无论如何是不想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回去的,他觉得自己很冤枉,曾经全部的生活都奥地利,可一下子就什么都没有了。他决定以自杀来表示抗议!
在洗澡的时候,监狱里发了剃须刀。马海滨用打火机将周围的塑料烧化,把刀片取了出来。之后,他就拿万宝路香烟的锡纸将刀片包起来,塞到牙齿底下,藏起来。等到警察来押送的时候,他首先被他们用皮带捆了起来,然后上了车,开往维也纳机场。
车子刚进维也纳,马海滨就取出刀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