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开放你的人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大学生留言感叹:〃(我)也算是今年刚出校门的学生,面(试)了几家公司。可是外资公司对咱们普通的学历和一般的学校没有丝毫留意。即便是一些合资企业也没抛出绣花球。所以现在还没找到工作……难!”
 更有个大学生发言激烈:〃国际化人才?我看到这个觉得真的很搞笑,这完全是针对清华北大之类名牌大学而言,谁不想进这些响当当的名校,是人都想。但是想想,绝大部分大学生进的还是普通高校。”
 这些学生的留言有些共同点:其一,缺少自信;其二,最重要的一点,明知道缺少自信的原因学校、专业、教育层次等不如意,但从毕业前到毕业后都从来没有想过要通过主动策划和努力去进行弥补,因此,当他们去跨国公司面试时才想到〃国际化〃,〃临危抱佛脚〃通常都已经来不及了。
 其实,名校之所以值得〃羡慕〃,之所以能出更多国际化人才,正是因为名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而不是天生就很国际化。
 在清华经济管理学院,国际化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需,从朱镕基到钱颖一的历任院长,这个共识从来没有被打破过。从朱镕基开始,清华经管就鼓励使用英文授课,认为培养出来的学生只在中国有竞争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能够自如地与世界交流,在国际舞台上有竞争力。
 清华经管学院的国际化教育 2006年,钱颖一出任继朱镕基、赵纯均、何建坤之后清华经管学院的第四任〃掌门人〃。谈及自己被委以重任的原因,钱颖一认为,清华经管学院的院长必须有坚定不移的国际视野,而自己25年海外背景与这一要求正好有着很好的契合点,他甚至半开玩笑地说:〃如果清华不想真正的国际化,他们也就不会找我了。”
 我和钱颖一认识多年。1986年,我们还是最早留美经济学会的会员(我弟弟王辉进也是留美经济学会的发起人之一)时,我就和时任留美经济学会会长的钱颖一在哈佛大学开年会时已经认识。钱颖一认为清华经管学院本科生培养区别于其他大学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培养计划的国际化:第一,与中国经济的发展结合紧密;第二,与经济全球化趋势结合紧密:〃比如我们的本科课程实施双语教学,这使我们的学生既能用中文表达沟通,也能用英文表达沟通,能够适应中国市场,也能够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
 
  第29节:第2章 视野开阔(3)
钱颖一自身就是清华经济管理学院国际化教育的受益者之一,他是清华77级的大学生:〃我当时在清华念书,是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就有机会跟国外来访的教授进行交流,选择学习国外教授在清华开设的课程,这个平台使得我能够有一个比较广阔的国际视野,也为我后来出国深造提供了相当好的机会。”
 钱颖一认为:〃一所国际化的经管学院,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国际化的视野、国际化的课程,国际化的师生。〃大学生要从中受益,后两方面取决于学院的努力,而国际视野则需要靠自己主动锻炼。
 年轻人如果希望能够进入跨国企业,乃至出国深造或工作,甚至将来成为企业家或国际化职业经理人,就应该尽早培养自己的国际化视野,包括跨文化的沟通技巧和处理能力。退一步来说,就算大学生们刚刚毕业要从基层做起,不能够自己创业,不能够从事理想的工作,不可能接触国际化的商业活动,但未来他们迟早会掌握着中国在全球化时代的命运。
 在培养国际视野上,留学和游学当然是个很好的途径,但也不一定非要出国。看书、读报、上网、进跨国公司、接受国际化教育都是很好的方式。以下几点是给那些没有机会和条件进名牌大学或出国留学的人的建议: (1)〃傍大企〃实习 大学生应该努力去品牌企业和跨国企业实习,去一个知名企业不亚于上一所名校。这些大企业在寒暑假都会通过各种形式面向全国招募实习生,并最终会留用一批实习生。例如2006年参与IBM公司暑期实习项目的学生,有40%的人最终留在了IBM,2007年的比例超过一半;再如惠普公司每年都招聘近200名实习生,大部分人均获得了留在惠普公司任职的机会。就算将来没有留用,也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因为企业的〃名牌〃还会纳入你的简历和个人品牌中。
 同时,普通高校的学生用不着过于自卑,企业终究是企业,招募实习生不亚于正式招聘,对于供养一个〃名牌〃大学生装饰门面没有太大的兴趣,他们更多的是看重笔试和面试的成绩,以及体现出的专业能力。
 没有读过大学的跨国企业职业经理人 TCL集团前常务董事副总裁吴士宏就是个没有读过大学却成为跨国公司高级职业经理人的开放型成功者,她甚至被某些媒体称为〃打工女皇〃。
 吴士宏原来是个护士,但她视野很开阔,心态很开放,也敢于树立在别人看来不可能达到的职业目标。她先通过业余勤奋的自学,获得自考的英语大专文凭,接着1985年进入IBM公司,从勤杂工做起,凭借10年的学习和奋斗,最终成为IBM华南分公司总经理。而有了IBM这个工作背景之后,她后来的职业突围几乎无往不胜。1998年2月,吴士宏受聘担任微软中国公司总经理。一年之后,她加入中国知名企业TCL集团成为副总裁,中间一度离开,去年又重新返回TCL。她的职业经历,正交织着中国文化传统所推崇的自强不息和现代社会所渴求的开放进取两种精神的结合。
 (2)多结缘〃国际化人士”
 一个人的经历就是一本书,许多成功的国际人都可以给我们带来新的观念、价值、经验。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类学校和社会上的讲座、论坛、会展服务、社团活动,认识一些有用的人或能带来启发的人,就业乃至创业时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帮助。而对于期望申请留学的学生来说,有时一份著名教授或知名人士的推荐信比学习成绩常常更有分量。
 林毅夫在担任翻译中与舒尔茨教授结缘 世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是个很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能够拜在著名教授舒尔茨的门下学习经济学,正源于他在一次义务翻译工作中结识了舒尔茨教授。
 198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舒尔茨教授应复旦大学邀请进行学术访问,在访问结束前还到北大发表演讲。时值中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高考恢复不久,学校找不到英语专业又熟悉西方市场经济学的合适学生做翻译。林毅夫是个特例,他原是从金门泅游到大陆的台湾军官,还曾因为〃投笔从戎〃而入选过〃台湾十大杰出青年〃,并在台湾获得过企业管理学硕士,再加上英语基础好,便担任了舒尔茨教授的翻译。
 
  第30节:第2章 视野开阔(4)
在翻译过程中,林毅夫的英语水平、现代经济学功底、过人的胆识,让舒尔茨教授深感惊讶和欣赏。舒尔茨教授回国后,主动写信给北大经济学系以及林毅夫本人,邀请他到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82年,林毅夫来到芝加哥大学,80岁高龄、已有10年没有带过博士生的舒尔茨教授破例将其招为关门弟子。后来,正是芝加哥大学的留学经历为林毅夫日后的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3)注意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目光不要只放在自己单位或校内,也不一定只看准奥运会这样的大型活动,可以多去参加各种活动,甚至参加展览会都可能有收获。中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国际展览,其中有大量来自海外的公司。这些展览会期通常有一个星期,需要大量临时帮忙的人手。因此,不论来自什么学校,你可以主动提出免费帮助看展台,这中间有很多的机会,使你以〃目见耳闻〃的方式了解国际上的各种信息,进行文化交流,了解许多跨国公司的业务并建立联系,当然也能认识一些人,收获的也不仅仅是国际视野。
 我在会展中找到实习工作 我在加拿大读书时发现,服务各种会议是个很好的介入社会、找实习工作、交流或结识人的方式。在我留学的第二个暑假,加拿大政府和企业界在多伦多召开一个大型研讨会,探讨如何使加拿大的企业在国际上更有竞争力。商学院选派了几名申请服务的MBA学生参加会展,我是其中一个。?
 在研讨会上,我注意到加拿大城市联合会会长在发言中提及他们正考虑争取发起一个〃协助中国14个沿海城市的发展项目〃。他发言结束后,我立即上前祝贺,并表示我是个中国人,询问他发言中提到的中国项目。最后,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暑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