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今中国,人们的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虽然就个体而言,收入水平高的人不一定接受了高等教育,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也不一定能致富。但就群体而言,受教育多的群体的收入水平总是高于受教育少的群体。在中国的大部分农村至今还很贫穷,也不很重视教育。要提高农民素质,一方面农民要自己转变观念,要把教育投资当作最重要的投资。另一方面政府要真正的担负起“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民间融资推动经济的发展(4)
当然提高农民素质的途径是多方面的,除了接受学校的正规教育之外,通过传统的拜师学艺、外出打工边干边学、自己看书看电视(特别值得一看的是中央七台的《致富经》专题节目)等都是很好的学习途径。学习的内容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因人而异。但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市场经济观念,要学习便于赚钱的知识,比方说专业技能、投资理财、为人处事等。因为一个没有市场经济观念的人总是不愿意离开农村;一个没有专业技能的人离开了农村也只能卖苦力;一个不会投资理财的人进城赚了钱也不知道用来干什么好,结果又跑回偏僻的农村把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建一栋根本没有用处的大房子,最后又重新回到城里打工;一个不会为人处事的人有能力也不容易找到好的工作机会和满意的合作伙伴。
我虽然出身农家,但正是因为接受了大学教育,并博采众家之长,才改变了全家人的命运,进而改变了成千上万的人的命运。
2、根据农村本身的交通位置、自然资源和周边地区经济状况等,因地制宜开发本地特色产品或开发本地特有资源。
比方说湖南锡矿山盛产锑矿,被誉为“世界锑都”,所以当地的很多农民就“弃农开矿”。随着资本的慢慢积累,自己又建起了冶炼加工厂。现在锡矿山的很多大老板当年都是农民。
107国道是全国运输最繁忙的公路之一,所以家住国道边的很多农民就用自家的房子或者租用别人的房子开起了饭店。这样不但方便了南来北往的司机和乘客,也使大量的农民因此而走上了致富之路。
河南新密市是全国铝矾土蕴藏量最多的地区之一,所以当地很多农民就靠利用本地资源生产耐火材料,现在新密成了全国有名的“耐火材料之乡”。
3、进城打工,先就业后创业。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大部分耕地都不是规模经营,所以靠自己种地的农民就完全不可能致富。有人甚至说,只要农民的地里不能种出“金子”就不能靠种地致富!所以如果在本地找不到赚钱的门路,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想办法离开,到更能赚钱的地方去打工赚钱。
有些农村生存环境非常恶劣,甚至连水都喝不上。去年中央电视台报道了青海省有很多地方的人靠天吃饭,用驴子拉一车生活用水都要半天时间,在这个地方怎么能致富呢?经济学是教会人们怎样去选择的一门学问,“做得好”不如“选得好”。所以对于这种地方的农民,千万不要寄希望于政府的“扶贫”,他们最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尽快离开,否则一辈子也不可能过上好日子。
按目前的工资水平,即使一些刚刚初中毕业进城开电梯的女孩,年收入也在6000元以上;一个农民即使在城里纯粹卖体力,年收入也有10000元以上;而一些进城开出租车的司机一年的收入在24000元以上。这些都是最简单的工作。还有很多进城打工然后创业成功的人比比皆是。
任何一个人只要自己有信心,只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只要不怕吃苦,勤奋肯学,在高度分工的城市里总能找到自己能做的工作,千万不要以为自己不行。
有这么一个故事:两个年轻人外出打工,A准备去北京,B准备去上海。当他们在火车站候车的时候,听旁边有人在议论,一个人说:“北京人真好,遇到乞讨人员的时候有人一次就给5块钱”。另一个人说:“上海人真精,你找他问路对方都要向你收钱——5块钱一次”。这两个年轻人听后都改变了主意,B因担心到上海找不到工作而挨饿,所以准备改去北京。因为在北京即使找不到工作去要饭也不会饿死。而A却觉得上海实在太好了,因为万一找不到工作,即使给人家去带路也可以赚钱。于是他们把车票互换了,结果本来想去上海的B去了北京,而本来想去北京的A却去了上海。
后来,A在上海先给一家企业打工,很快学到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市场经验,一年之后自己也当起了小老板,三年之后便成了大老板。
民间融资推动经济的发展(5)
企业壮大后,A发现上海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想去北京考察市场,看北京能否有市场潜力以便开办分公司。当他考察完市场准备座火车返回上海的时候,在火车站有个人向他伸过来一只手:“先生,您那个矿泉水瓶子可以给我吗?”他说:“你拿去吧!”这时他觉得那个声音非常熟悉,好象在哪里听到过似的。当他仔细看时,原来那个捡瓶子的人就是四年前在家乡那个火车站与他换车票的人。
所以有人说“思路决定出路”,你如果认为自己不行,那你就真的不行;你如果认为自己会有出息,你就可能真的很有出息。
4、会赚钱还要学会怎么花钱,进城后争取在城市定居而最好不要回家建房。
中国有句俗话:“到城里变条狗都比在乡下能多咬几个骨头”(在本地就能得到比较满意的收入的农民例外),中国城市化的浪潮不可阻挡,以后农村的房子将越来越贬值,现在我们就看到了在农村很多很好的房子根本就没有人居住。所以我建议进城赚了钱的农民就争取到城里定居,而千万不要回家建房。
前不久,据广东台报道:一个四川南充的农民到广州靠卖苦力为生,因为聪明能干,后来当上了小小的包工头。几年下来积累了19万元,跑回老家又借了3万元建了一栋22万元的房子。结果变得身无分文负债累累,连小孩子的学费也交不起了,后来又不得不回到广东从零开始打工,建好的房子也没有任何价值被闲置起来。
5、让最喜欢从事农业或最擅长农业或不得不留在农村的人留在农村。
也许有人会问,农民都不种地怎么办?全国人民吃什么?我说问这个问题的人根本不懂市场经济。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从来只担心不知道你要什么,而从来不担心市场缺什么。只要农民减少到一定的程度,粮食价格必然上涨,只要涨到农民认为种粮食也是合算的时候,种粮的人就自然多了。甚至有些对种地有兴趣的城里人也可以去农村租块地种。何况,农民也没有义务非要以低的粮价来养活城里人。如果种地的人少了,不但单个农民的产出因耕种面积的增加而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也会有所上涨,并且留下来种地的人也是最适合种地的人,这时种地的人也就有可能致富了。
二、政府应该怎样帮助农民致富
1、真正担负起“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现在很多农村因经济条件差,交通不方便,人口不集中,使很多地方的“义务教育”流于形式。比方说很多地方校舍破败,教师素质低,很多学校没有住宿条件使有些学生上学每天来回要步行2-3个小时甚至更远。所以,要真正搞好义务教育,一方面要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使更多的优秀教师愿意在乡村学校教书,另一方面要尽可能让远离学校的学生能在学校住宿。
2、让农村人口享受城里人同样的“最低生活保障”。
2006年,中国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682元的绝对贫困人口为2158万人,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958元的低收入人口为3550万人,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2400元的低收入人口为1亿人左右。
现在城市低收入人口基本上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其中成都的最高补贴标准为210元月,上海城区的最高补贴标准为350元月,上海农村的最高补贴标准为2800元年。以上补贴一般实行差额补贴。参照以上标准,我国如果给每一位年收入低于2400元的人补足2400元的收入,预计国家财政只要拿出1500亿元就绰绰有余。对于当前的财政状况而言,政府完全有这个能力。因为我国去年的财政收入已达到4亿元,去年比前年增收7000亿元,预计今年比去年将增收12000亿元。政府在增收的财政收入中拿出区区1500亿元来补贴低收入阶层吃饭是很有意义的。
3、进一步增加对农业的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