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绵里藏针式这种说话方式简单的说,就是要柔中有刚,如同中国的太极拳,柔的是谈话的语气和态度,刚的是语言形式所包括的内涵要有强硬的成分。
一次,秦国准备袭击较弱的郑国,当军队走到渭国时,被郑国的一个商人弦高探知了消息,作为一个商人他本可以不管,但他不忍心自己的国家遭到不备的攻击,便打算游说秦军改变计划。
如果以硬对硬的方式只会适得其反。于是,他带着4 张熟牛皮作礼物,又赶了12 头牛去“犒赏”秦军。
“我国国君听说将军行军要经过敝国,特地派我来犒劳您的军队。”见了秦军主将,弦高故作恭敬的说。
他这番话说得非常客气,但软绵绵的话语中,弦外之音的硬针已让秦国将领感到了份量,偷袭的消息已走漏出去,郑国已有了防备,如果硬去进攻,那秦军将会遭受很大损失。
于是秦军被弦高绵里藏针的说服法击退,顺势收兵了。
这种说话方式,须得让绵里藏的针锋利而尖锐,且要扎得准,最好能一针见血,使对方有所顾虑,从而不致于让他知难而进。
一天,有位外交官偶然看见美国总统林肯在擦自己的靴子,他便不怀好意地问道:“总统先生,你经常擦你自己的靴子吗?”
林肯知道对方不怀好意,笑道:“是的,先生,你经常擦谁的靴子呢?”
(祎岸1987:10)
这根非常锋利的钢针扎进外交官的心里,使得他非常的狼狈,但林肯总统又是说得那样的彬彬有礼,结果对方无言以对。
“绵里藏针”须得注意不失礼貌,以“绵”争取人心,注意语气,要使自己进可攻,退可守,不失君子之风。
5。后发制人式先让别人对你本人或某件事尽情地发表他的看法或意见,然后你才使用针对性极强的话语或行动来说服或打动对方,这便是后发制人的魅力。这看来似乎是先发者占优势,实际上这个过程是一种优劣势相互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后发者须学会忍耐,先让对方表露,摸清对方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对方的失误,从而到后面时再进行有利于自己的反击。
有位顾客欠了迪特毛料公司15 美元。一天,这位顾客怒气冲冲地冲进迪特先生办公室,说他不付这笔钱,而且一辈子也不再买迪特公司的毛料。
迪特先生静静地倾听了顾主痛快淋漓的诉说,然后告诉他:我们非常感谢你,你帮了我们的大忙,你告诉了我们我的信托部门打扰了你,也就可能打扰了别的好主顾,那实在是我们的不幸,我真的希望听到你告诉我的话。
还没等如坠梦中的主顾有所反映,迪特先生又说:我将一笔勾销你的欠帐作为对您的感谢,如果你不能再买我们的毛料,我在感到遗憾的同时会向你推荐一些其它的好毛料公司。
迪特先生令这个主顾感到意外的话和行动使这个顾客又签下了一笔比以往都大的订单。这样这个主顾便永远成了迪特公司的买主和朋友。
迪特先生以自己豁达和诚意面对欠帐又满腹牢骚的顾主,表面上他似乎失去了欠款且还可能失去顾客,但实质上他深深地抓住顾客的心理,以其与众不同的方式处理了这件事,他真正得到的岂止是这笔欠款吗?后发制人的方式以及它所能达到的效果便可想而知!
6。以类相比式以类相比就是同类的现象相比较,以相比较得到的已知事物去比同类现
象中还未得到的东西和结论,从而由现象的相类达到结果的一致。
孟子问齐宣王:“一个军队的将领不能带领好他的军队,应该怎么办?”
齐宣王说:“撤换他。”
孟子又说:“一次,我到别的国家去游说,把我的妻子交给一位朋友照
看,待我回来,看见我的妻儿在受饥挨冻,对这样的朋友该怎么办呢?“
齐宣王说:“抛弃他。”
孟子再问:“一个大臣不能替他的国君出谋划策该怎么办呢?”
齐宣王回答:“应该撤换他的官职。”
孟子最后问道:“一个国家没有治理好,该怎么办呢?”
齐宣王无言以对,只好岔开了话题。
类比法的妙处使得孟子阐述了自己尖锐的观点,又免去了被齐宣王杀头
的可能,结果使齐宣王只好自食其果而又不便发作,试想如果孟子直接说“国
家治理不好,就应免掉国君“这样的话,会有什么结果呢?
在《古今谭概》里冯梦龙先生写了这样一段故事:翟永令的母亲信佛,一天到晚不仅烧香念经,阿弥陀佛之声也是从未停
过。有一天,他母亲又在烧香念佛,翟永令就叫她“娘!娘!娘!”他母亲没理会他,他就一直叫下去,后来母亲终于忍不住了,生气地说:“你为什
么老叫个不停,让人生烦。“
翟永令说:“我才叫一会儿您就厌烦,您一天到晚地念,菩萨爷不会烦吗?”
翟永令用类比的方法让母亲觉得只是念经不仅会打扰凡人,而且也打扰菩萨。
7。一语双关式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句的同义或谐音的特殊关系,有意识地使
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声东而击西,这样的方式便是一语双关。
它具有含蓄委婉,生动活泼的特色,饶有趣味而常被人使用。
一天,李先生带着8 岁的儿子提着一盒包装精美的礼物拜访一位朋友。
临走时,他坚持留下礼物,说:“
2啊,收下吧!“
“ 2?”主人不解其意。
李先生的小儿子解释道:“2=1。41421……,就是意思意思而已啦!”
人类社会自身便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人们经常在送礼与收礼时,处于
双方都进退两难的境地。“2,收下吧”这种与众不同的语言,在大
出心意之中,彼此便心照不宣,从而达到各自的目的了。
在各种人际交往或辩论中,当遇到棘手的问题不好回答时,一语双关往往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一次,美国总统里根决定恢复生产B—1 轰炸机,引起许多美国人的反对。在记者招待会上,面对责难,里根从容答道:“我怎么不知道B—1是一种飞机呢?我只知道B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维生
素,我想我们的武装部队也一定需要这种不可缺少的东西。“
这一语双关的妙语,竟使反对者一时不知所措。
有一天,一位年青的作者来到某编辑部,他递上自己的作品,编辑看了
他的作品问道:“是你自己写的小说吗?”
“是我自己写的。”年轻人说:“我构思了一个多月时间,整整坐了三
天才写出来的。唉,写作真辛苦!“
“啊,伟大的契诃夫先生,您什么时候复活了啊!”编辑大发感慨。
年轻人不好意思地悄悄溜了。
编辑并没有直接说,这是抄袭的契诃夫的作品,而是风趣地说契诃夫先
生何时复活。一语双关中暗藏的机关可谓魅力无穷了。
利用一语双关的方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那更是阿凡提先生
的能事:阿凡提在闹市租三间店面开理发店。
店主仗着是自己的店面,每次剃发都不给钱。有次店主又来剃头,阿凡
提照例给他剃光了头,在刮脸时问道:“东家,要不要眉毛?”
“废话,当然要!”
阿凡提嗖嗖两刀,把店主的两道浓眉剃下来了,说,“要,就给你吧!”
店主非常生气,埋怨自己不该说“要”。
“喂,胡子要不要?”
“不要,不要!”店主忙说。
阿凡提又是嗖嗖几刀,把店主苦心蓄养的大胡子刮了下来,甩到地上。
阿凡提利用店主的双关语,从另一个意思来理解,把店主整治得无可奈
何。
8。假痴不癫式在生活中,有时面对谬论可假装糊涂,似乎没听懂对方的意思,然后顺着他的话引出谬的结论,并进行辛辣的讽刺,从而获得很好的效果。
在某国的一个大型机场售票厅里,许多旅客正排队购买机票,秩序井然。
突然,一个绅士模样的人挤到最前面,粗暴地指责售票员效率太低,耽误了他的时间。且大声嚷道:“你知道我是谁吗?”且用手指着售票员,像是在要标榜和证明自己是个什么了不起的人物。
售票员镇定地看了看他,向那些排队购票的旅客说:“这位先生有些健忘,他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你们有谁能帮他回忆一下吗?”
售票员故作糊涂的问话使大家哄笑起来。大家的笑声羞红了那位绅士的脸,他只得悻悻地到后面排队去了。
这位售票员成功地用“假痴不癫”的问话赢得了广大旅客的笑声,实际上也赢得了广大的旅客从而击败了这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