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66年春节后的一天,马寅初召集全家人说:“请你们抽时间帮我把《农书》原稿照抄一遍。这部书现在虽然不能出版,但不等于永远不能出版。它是我十几年的心血啊!”
“文革”爆发后,虽受到周恩来的特殊保护,马寅初免于抄家之祸。但马家并不能置身于“文革”之外。马寅初的孙子马思泽回忆,“文革”开始后,马寅初被指为“反动学术权威”,8月,从浙江寄来厚厚的一封信,全是浙江各大学的批马传单,随后,同住总部胡同的张治中家被红卫兵冲击,李烛尘家中被查抄。在这样的气氛中,一日,马本初在客厅环视一周后,轻轻地对马寅初说:“爹,咱们家也收拾一下吧。”家中无人反对,大家便开始动手除下客厅墙上的条幅、字画(其中包括何香凝送给马寅初的一幅“下山虎”国画),拿出书房的马寅初与友人的来往信函、中外书籍、各种文献资料、手稿,包括两藤箱的农书手稿,投入炉火中。马寅初则静静地躺在竹躺椅上,看着他们收拾。
当时12岁的马思泽承担了焚烧工作,他自作主张保留了两件东西,一件是马寅初六十大寿时,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联名送的寿联,他并不明白寿联的内容,更不清楚它的来历,只是因为知道署名的三个人都是没有被打倒的国家重要领导人,所以留下了,而同时被留下的还有同为马寅初六十寿辰时新华社所送的对联。
马寅初撰写《农书》时,往往写完后便将书稿卷好收起,没有向人谈及书稿之事,以至于无人知道《农书》的详细内容,给世人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公案】
鲁迅与马寅初是绍兴同乡,但二人交恶。不知何缘由,鲁迅对于比自己年轻一岁的绍兴同乡马寅初少有好感。1926年秋,马寅初应邀到厦门大学演讲,厦大全校“列队欢迎,大摆宴席”。因马是“北大人”,校长林文庆特地函邀“北大同人”鲁迅及沈兼士作陪。鲁迅收函后,拒绝前往,在公函上写了个“知”字,并说:“道不同不相与谋。”
《关于鲁迅的辩护词》的作者房向东分析,林文庆之所以对马寅初如此殷勤,主要是学校资金短缺,希望能从兼任浙江兴业银行顾问、中国银行总司券的马寅初这位财神爷身上捞到一点油水。而鲁迅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拒绝与马接触。加上马寅初是当时中国财经界的名流,是个“红人”,而鲁迅向来不喜欢趋炎附势,因此对他不仅冷漠,而且热讽。
1928年1月28日,鲁迅以“楮冠”的笔名在《语丝》发表《拟豫言——一九二九年出现的琐事》一文中讽刺马寅初道:“有博士讲‘经济学精义’只用两句,云:‘铜板换角子,角子换大洋。’全世界敬服。”
另据宋运郊在《回忆我们的老校长——马寅初先生》一文中回忆,1956年秋天,北大文科同学为了纪念鲁迅逝世20周年,建议邀请许广平到北大介绍鲁迅事迹。时任北大校长的马寅初虽然同意了这件事情,却“碍于情感方面的因素”没有出面接待许广平。
【情谊】
1939年5月,马寅初在重庆首次与周恩来、王若飞见面,周对马十分尊敬,表达了对马主张抗战时期征收临时财产税的支持。这次会面改变了马寅初对共产党的看法,他后来多次说:“以前是不与共产党一起的,1939年以后逐渐靠拢中国共产党,走向革命了。”
马寅初被蒋介石幽禁后,周恩来一直积极营救。马被释放后,住在重庆歌乐山,蒋介石不许他教书、发表文章,断了他的经济来源。周恩来得知后,指示《新华日报》说:“马寅初是一位经得起考验的爱国主义者,有骨气,有正义感,我们必须给予支持。”此后,马寅初被《中央日报》退回来的稿子都由《新华日报》发表出来,并给予马最高标准的稿酬,马寅初深为感动。
1949年3月,在西郊机场欢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从西柏坡迁至北平的仪式上,马寅初竟不顾会场秩序,跑到周恩来乘坐的吉普车旁,大声对周说:“遵照你的指示,我已平安来到北平。”喜悦心情溢于言表。
无论在什么场合,马寅初只要一提起周恩来,总是情不自禁地说:“周总理是我的恩人,是我的好朋友。”赵其渊回忆,马有次评价周说:“总理之才、之美,人们共仰。”
人口论争过程中,周恩来恳切地劝说马寅初写一份检讨,马寅初拒绝了。但拒绝后,马觉得对周有所歉疚,于是他为《新建设》杂志撰文时,特意加上《对爱护我者说几句话并表示衷心的感谢》:“最后我还要对另一位好朋友表示感忱,并道歉意。我在重庆受难的时候,他千方百计来营救我;我1949年自香港北上参政,也是应他的电召而来。这些都使我感激不尽,如今还牢记在心。但是这次遇到了学术问题,我没有接受他的真心诚意的劝告,心中万分不愉快,因为我对我的理论有相当的把握,不能不坚持,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只得拒绝检讨。希望我这位朋友仍然虚怀若谷,不要把我的拒绝检讨视同抗命则幸甚。”
1960年年初,马寅初因《新人口论》被迫辞去北大校长职务后,周恩来出面,将马寅初安排到北京市政协东城区小组。
马本寅回忆,“文革”开始后的某天,辖区的一位派出所所长突然来到他家里,关照说:“根据周总理指示,你们的住宅是不允许任何人闯入、抄家的,如果有人进来可以及时通知我们。”原来,周恩来将马寅初列入民主人士的保护名单。在周恩来的保护下,马寅初平安度过了这场浩劫。
1972年,已是90岁高龄的马寅初开始便血,经诊断是直肠癌,家属要求手术,但医院认为马年纪太大,坚持化疗。马夫人为此请示国务院,周恩来说,应该尊重家属的意见,并且让医院以后向他本人汇报诊治情况。之后,卫生部专门为马寅初组织了一个专家会诊小组。经过两次手术,马寅初奇迹般转危为安。严仁赓去医院探望时,马闭目不语,只是喃喃不休地说:“总理救了我的命。”病愈后,马寅初常说:“周恩来是我的救命恩人,他两次救了我,一次是1942年,一次是1972年。”
周恩来逝世后,马寅初连续数日沉默不语。他不顾家人劝阻,坚持去北京医院参加周恩来遗体告别仪式。他一早起来,怕下午去吊唁时大小便失禁,所以水米未进,由孙儿陪同,前来向总理的遗体告别。进得吊唁大厅后,马寅初老泪纵横,默默地向周恩来遗体鞠躬行礼。随后,他坐着轮椅,随着吊唁的人群绕遗体一圈后,仍然不肯离去,孙儿们只能推着他再绕一圈。走出吊唁大厅后,他坚持要求孙儿们扶着他回来,向周总理的遗体再次鞠了三个躬。
【仁厚】
儿时,马寅初非常爱吃家乡的油条。他留学归国时,炸油条的朱师傅仍在卖油条,但因为资金有限,一次只能付3斤菜油、10斤面粉的钱,马很是同情朱,便为其向店家预付了一年的油钱和面粉钱,并嘱咐店家说,每次朱师傅来时,只能取3斤菜油、10斤面粉,也不准换现钱。因为他知道朱爱喝酒,怕朱拿去换酒喝。
抗战前,马寅初在杭州九溪结识了一个小菜馆的老汉,每次下山必到小菜馆饮龙井茶,与老汉闲谈。他还给小菜馆题款,挂在店前做市招。1950年,他任浙大校长时,老汉已去世,但他每次路过仍去喝茶,老汉的女婿照例为他备上龙井。
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时,马寅初能叫出全院学生的名字,并常查看他们的伙食,向学校当局提出增加“战区学生贷学金”,改善学生伙食。有位学生先后两次病重,马寅初组织学生赶紧将该学生送到医院,并写介绍信请医院加以救治,学生顺利痊愈。一次,训导长王克仁为了一件小事便决定开除两名学生,马寅初坚决反对,最后王不得不主动辞职,离开重大。
马寅初到重大不久,便倡议组织教师聚餐,增进交流。每到春节,他总是一早便到员工宿舍,挨家挨户给教职员拜年。
马寅初曾邀请潘序伦到重大讲演,每次都招待潘住在教员宿舍,亲自照料他的饮食起居,极为周到。抗战期间,潘序伦得了严重的斑疹伤寒,马寅初夫妇常到歌乐山医院看望他,知道他喜欢猫,还特地送来一只小花猫陪伴他。
1942年,上饶集中营向福建转移,被软禁中的马寅初则被转移到桂林。途中,马寅初看到许多逃亡大后方的青年学生衣衫褴褛、身无分文,境况十分狼狈。马不忍见他们身处绝境,便坚持腾出运载行李的卡车,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