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青少年的性教育,我说还是不进行好,五千多年的文明古国,华夏的炎黄子孙发展到今天,往近了说50年代人未受过性教育,请问:耽误人类繁衍了没有?没有!请问:是过去的青少年懂文明礼貌,还是今天的青少年懂文明礼貌?回答肯定是过去,否则不会有在《新华字典》中都找不到的京骂与国骂。我认为讨论青少年的性教育与否简直太可悲了,不值得辩论,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人的本能都不知道,还探讨什么?辩论什么?过去没进行性教育,哪一位家长也没耽误养儿子、生姑娘,对吧?
结婚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尤其这个“婚”字已包含蕴藏无限美妙人生的品味,说破了还有什么意思?就好像魔术一样,说透了还有啥意思?如果泛滥成灾,天天念叨性教育,结婚不结婚已失去意义。说到这里,画家中不是有朦胧派吗?他们的作品价值连城。我没文化,说错了你们也别见怪。让青少年用人生有限的宝贵时间去学习真本事,为国家为人民做出卓绝优秀的贡献,而不去讨论连低级动物先天都会的问题。这种做法也是中华民族含蓄、深沉,富含文化底蕴的精神境界。放心吧家长们,结婚那天,没一个傻子。我的天!只要孩子们将来不耽误养儿子、生姑娘,就可以不教育他们了吗?不让他们去无师自通,还品味不了人生的美妙了?
我们太善良了!真以为孩子们天生就有“存天理,灭人欲,克己修身”的道行呢!怎么“小姐”们几句话就把他们拉下水了呢?
据2003年7月12日《北京晨报》报道,在第14个世界人口日,北京广播学院组织了一个由大学生与政府官员直面谈性健康的座谈会。这些学生分别来自四所高等院校,他们提的问题都非常尖锐。科技大学的黄峰第一个问题就提给了国家计生委的一位司长:当您的孩子进入青春期时,您给孩子讲过性知识吗?座谈会立刻活跃起来,引来一片笑声,大家都想看这位司长如何回答。他犹豫了一下说:“我的孩子是男孩儿,没讲过,主要是难以启齿,但我家有很多书,孩子会通过看书获得知识。”
我琢磨着,这位司长大概是挺尴尬的,但他倒真诚实。他的工作,就是管“性”这件事的,相比我们大多数家长,该更专业一些吧?他的儿子想必没我这般愚钝,自个儿就知道该看哪些书来无师自通!
欲说还羞性教育欲说还羞性教育(5)
《南京晨报》的另一条新闻就更令人寻味。据这家报纸2003年12月24日的报道,该报关于中学生家长对孩子性知识了解情况的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6份。这次调查中的第10项“您赞成学校开展性教育课程吗”,回答“赞成”的仅有10人。绝大多数家长对学校开展性教育课程持反对态度。
据说还发生过这样的事:一对只有初中文化的父母,对独生儿子期望甚高,要求他至少要考上重点大学,因而管教十分严格。一次,孩子在家中看一本学校发下来的性教育的书籍,被父亲发现,他将孩子狠狠地揍了一顿。得知这是学校发的书籍以后,该父又到学校“大闹天宫”,指责学校教坏了他的孩子。这件事后来在学校被传为笑柄,孩子觉得无法在校园立足,最后不得不申请转学。
不久前,我采访了海淀区某中学的女生晶晶。这之前,老师告诉我,晶晶的父亲———我国中医学的一位博士,2003年春天的非典期间,作为医生的他牺牲在自己的岗位上。乖巧可爱的晶晶,让人一见就顿生怜惜之意。我问她:上过性教育的课吗?
晶晶说:我们学校有青春期生理卫生课。我不喜欢上,上完男生老起哄。一个男生上完课就问我:你月过经吗?我特别反感,他们男生特别感兴趣,态度不端正。
晶晶是一个老师们都喜欢的典型的好孩子。望着她那双纯净无邪的眼睛,我就想,我如果有晶晶这么一个可爱的女儿,我还会希望学校进行“性教育”吗?会不会让那些坏孩子反而有了骚扰我女儿的口实?可是晶晶的妈妈却不是这样,她不仅积极支持学校的性教育,而且与女儿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预防艾滋病”的各种社会活动。别说做父母的有这种担心,就是专家们也看法不一。一些人认为性教育根本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教育不好,倒把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到越轨尝试的地步。言外之意,这种事,还是无师自通为好。有些人虽然认为性教育很必要,但分寸怎么掌握,又众说不一,让人一头雾水。让专家与他们的孩子谈谈性教育试试?他们能张得开嘴吗?
据说某市计划生育协会为一个中学的老师做性教育讲座时,生殖器官图刚刚挂上黑板,便有一位老教师神情紧张地说:“别挂,我们这儿还有没结婚的老师呢。”没结婚的老师都不能看,那学生就更不能看啦!搞什么性教育呀?
有一个叫海丹的女学生,她这样说到他们学校的“性教育”课:我们学校叫“生理卫生课”,初一上过,我觉得也没学到什么。讲课的是一位很男性化的女老师,上课时她挂起一男一女两张生理解剖图,将男女的生殖器官名称给大家讲了一遍,这节课就算完了。再一堂课将男女生分开讲第二性特征,主要是放录像带,其中还包括如何预防沙眼的内容。我看老师自己就不爱讲,始终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可能她心里就觉得性是丑陋的,您说她能教给我们什么。我上初中以后其实心理变化挺大的,男女生之间也互有好感了。现在获取这方面知识的渠道很多,许多事情我们都明白,只是在家长、老师面前装糊涂。我感觉初中生里性行为已比较普遍,包括怀孕,我的一位女同学就曾向我借钱去流产。遇到这样的事应该怎么处理,如何保护自己,对自己不时涌现出的各种欲望怎样对待?其实这些是我们特想知道的,所以我觉得进行青春期性教育很重要,但不是我们学校现在的这种讲法。我主要靠看文学作品去了解。比如莫言的小说,还有《苔丝》《红字》《洛丽塔》等翻译作品。这些文学名著对人性的描写细腻准确,甚至从那些变态的感情中我也能明白许多道理。还有就是到书店去看这方面的书籍。
早恋是勾当吗?算犯罪吗?我们学校老师在大会上就是这样明确讲的,说我们没有这方面的自由。我想问一问,罗密欧与朱丽叶、张生与崔莹莹、贾宝玉与林黛玉这些被称颂的千古爱情,当时男女主角年龄有多大?不都是十几岁吗!为什么到我们这就成了大逆不道。我认为少男少女的感情也是美好的,靠贬低它的价值阻止早恋实在是幼稚可笑。学校这种教育方式只能是引起大家的心理反感,结果事与愿违。在学校里,女生有许多男生追求是被大家羡慕的,男生以有多个女朋友为自豪,我们认为这是有人格魅力的表现。这种状态我们不会告诉家长和老师。一些女生将避孕套放在书包里并不会真用,是为了有种安全感。
据我的估计,这个海丹绝对是个好学生,因为她没有千方百计从黄色网站中去了解性知识,而是从文学名著中学习。这让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在欣慰之余,也不免有点疑问:我们干嘛要让孩子们自己去瞎琢磨呀?
在同一篇文章里,记者问一个高中男生:你父亲跟你谈有关性的知识吗?他回答:
我对性敢说敢问,而老爸却在家中谈“性”色变,高中之前全家看电视,只要出现亲热镜头,马上让我闭眼。我第一次遗精时,问我老爸,他欲说还“羞”,不知从何说起。我觉得现在学校不光应该给学生开设性教育课,还应组织专家给家长上课,让家长全面理解这性教育的重要性。现在我们面前几乎各类广告都和美女有关,而美女们大都有挑逗的眼神和暴露的衣着,只要在互联网上点击,就可以获得所有的性技巧,而且图文并茂。特别是黄色刊、光碟半公开地到处流行,这些都刺激着我们,从父母和老师那里得不到的知识,我们就只好在杂乱的“性”息中选择。
有一个高一的学生说,他从小到大,父母都从没有跟他谈过性,他只能从“影碟、同学间聊天、网络、书”这些途径获得性知识。更有孩子直言不讳地表示,对于性,他是从毛片中“自学”的。
闹了半天,他们都是这样无师自通的!
要说现在的孩子,非但不如我这般愚钝,且个个都是人精!一个初二的学生说:“网上的黄色内容,只要同学指点一句,就能很快找到许多黄色图片和文字。大人们看到了,我就说在搜索学习资料,在网吧上网的同学,父母更加管不了。大人搞得神神秘秘,反而激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