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瘾了,就敷衍我,迅速蹦两下。
“不行!没到100下,重跳。”
上中专一段时间后,儿子在学校开始学基于DOS的编程软件了。我觉得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让他同时自学基于WINDOWS的编程软件了。我把我所订的《电脑报》等计算机类报刊中关于编程的文章都给剪下来,分类贴在不同的本子上,DELPHI是一类,VB是一类,POWERBUIDER是一类,JAVA是一类,并将它们由易到难按顺序剪贴起来。同时,我还到中关村的软件店搜集有关学习编程的光盘,买了一些,又上网将一些有关编程的网站都夹在浏览器的书签中,并把一些个人主页上有关学习编程的文章下载下来,分类放在不同的文件夹中。那时有很多个人主页上有交流编程经验的文章。
这时,我已经上网一年多了。那时,上网费还很贵,国内上网的人数还很少。碰巧,我所在的小区,新安的电话全部是每月只交36元,可以无限时地打,这让我捡了个大便宜!我的一位记者朋友又给了我一个一家ISP专门给记者的网号,于是我就有了每天可无限时上网的条件。那时,这个条件可是得天独厚,太难得了!
互联网一下子打开了我的眼界,我想不到网上有这么丰富的信息,几乎是人所想得到的信息网上全有。我的很多有关计算机和网络方面的知识,全是在网上学的。有一次,我爸爸得了痛风症,当了一辈子医生的妈妈也有点束手无策,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于是我上网在搜索引擎上打出“痛风”两个字,有关痛风的文章全搜索出来,我打印了一大本,看完这大本,几乎就是痛风病的专家了,妈妈看了大为吃惊,爸爸也因此受益匪浅。这使我知道,由于资料的丰富,任何人都可以利用网络在短时间内成为“专家”。尽管我对编程一窍不通,却完全可以教儿子!因为我身后有互联网这个大宝库。
尽管我不懂编程,但由于我经常上网,因而对整个计算机行业都比较了解。而且做新闻工作这么多年,养成了一种记者的思维:我在采访中最注重报道的就是趋势性的现象。因而,在指导儿子的学习中,我也很注意这个领域中那些趋势性的东西:比如哪一种编程语言已经过时,哪一种比较有前途,哪一种比较简单,哪一种比较繁琐,都多少有点儿数。而且,即使儿子遇到不懂的问题,也可以在网上找到老师,网上这种自愿帮助别人的雷锋多得是。
有一次,儿子让我看他刚编的一个程序,是他在学校新学的。我根本看不懂,但煞有介事地看完了,然后假装很内行地对儿子说:“儿呀,妈觉得你可以再用VB试试,没准儿也能达到这个效果。”
“我们四年级才学VB呢!我现在根本不会。”儿子说。“不会就不能学啦!你可以自学呀。”
儿子有点儿懵:“自学?自学编程可不容易!”我把剪贴的关于学习VB的那一本拿出来,还找出VB的软件:“嗨,试试嘛!学不会也没关系!妈这就有VB,你先装上,然后在这些文章里找个简单的小程序,尝试一下,看能做出什么?”晚上散步时,我假装无意地问儿子:“儿子,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工作?”
儿子想了想说:“我想编游戏软件,我觉得那挺好玩儿的。”“那你就得学编程。妈不知道你对编程是不是感兴趣?”“还行吧!我觉得比图形设计的那些东西有趣,编程能锻炼脑子。”“好啊!就是别三分钟热度,像狗熊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要学,就得下功夫。”“好嘞!”儿子一边说,一边做了一个姿势,“妈,我给你打一套军体拳怎么样?这次军训刚学的!”在阿里巴巴的宝库前拥有两亿多个网站的互联网上到底有什么宝藏?在如此浩瀚的知识海洋面前,有没有一座明亮的灯塔,引导我们进行智慧的远航?
我们能不能放心地把孩子交给网络?这里面有什么样的陷阱?我们怎样躲避它?它会不会吃掉我们的孩子?这些可能是很多家长焦虑的问题。然而,把网络与孩子隔绝,将使孩子失去重要的发展机遇。我们怎样才能走出两难的境地?哲人们曾经说过:困难和解决困难的条件是一同产生的。互联网航行的海图在哪里?
让儿子上网之前,我也是犹豫了好久。我不知道,像儿子这样顽皮的孩子,是不是应该给予更多的限制才行?
这时在中国,网络还没有热起来。有一次我在报上看到一则消息,讲一位美国的母亲,有一次无意中打开一封给她10岁儿子的电子邮件,上面竟是一幅极端淫秽的图像!我不知道我的儿子上网后,会不会遇到同样的情况。
1997年,中学生还很少有上网的。因为那时网上中文信息还不十分丰富,而英文网站又太芜杂,不良信息很多,特别是那些众多的黄色网站,让人防不胜防。如果让儿子上网,我就必须在丰富与危险之间作选择。
据说,人类在教育史上,经历了三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农业社会,人们开始在龟甲兽骨上刻下各种符号。象形文字的诞生,使人类结束了口耳相传的教学方式;第二次革命发生在工业时代,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课本的出现让教育得以普及。那么第三次革命就是数字化了,它打破了教育的单一灌输的方式,变成双向的;它超越时空,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行教育;知识的载体由纸变成数字,从而可以承载大量信息……
数字化并不等同于网络。网络,只是知识数字化方式的一种。它将怎样改变教育,至今还是个未知数。不过,积我这多年老网虫的经验,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网络使学习不再需要大量记忆了交给数据库吧!用的时候去查就行了,反正方便!(数据库和网络,就像一根藤上的许多瓜,网络上大量的信息就储存在数据库这个“瓜”里。)因此,网络这东西大受我等懒虫的欢迎。过去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变了,脑瓜再好使,能比数据库存的东西多吗?我只要熟悉网络,知道用什么东西,到哪儿去搜索就行了。脑袋瓜还是省下来做更有用的事吧!过去我总是通过剪报来收集资料,现在不用收集了,需要什么到网上找就行了。我是在上网一年多之后,已经对网络比较熟悉了,才考虑让儿子上网的。这好比我发现了阿里巴巴的宝库,当我手牵儿子站在这宝库门口时,我突然停住了:能贸然领他进去么?会不会迷路?那堆积如山的宝藏后面,会不会有陷阱?互联网太大了,谁也无法真正了解它你不知道它有多少宝藏,也不知道它有多少陷阱。我很了解我的儿子,他从小就是惹祸精。这孩子一是好奇心极强,二是胆子大,对这样的孩子,绝不能让他信马由缰地跑,那他就不知道会跑到哪儿去!对付我这个儿子,马嚼子得老那么勒着一点点!再说,网络这么大,全世界有几亿网站,从哪儿入手呢?哪里是路?
最开始让他上网时,掌握一个“度”非常重要,既要防止他沉溺于网络,又不能使他对网络失去兴趣。这样,最开始从哪儿进入,怎样为他选择网站,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孩子上网之前,我就开始“攒”网址了。
首先是从我订的那些电脑报刊上搜集网址。这些电脑报刊上经常分专题刊登许多的网址,我把这些网址分类剪贴在几个大本上,有的是对我有用的,有的是对儿子有用的。我的做法是,国内的网站,我攒的网址主要以学英语的网站为主,还包括一些教育网站和一些电脑高手自己做的个人主页。在这些个人主页上,不仅有很多做网页的JAˉVA小程序,而且还有很多编程技巧。那一段时间,互联网在国内兴起不久,有关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教材非常匮乏,想学都无从学起。但有不少”网上雷锋”把他们的智力成果放在网上进行交流,任何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学习需要的教材。
从分数重压下救出的少年英才从分数重压下救出的少年英才(5)
国外的网站,我在选择上就比较谨慎。因为国外的网站在安全性上很难保证。一个是容易对电脑的安全构成威胁,比如病毒、黑客程序什么的,有时你只要进入一个网站,马上会感染病毒,或者不知不觉地被删掉什么东西,让人防不胜防。二是色情网站很多,在我注册的“HOTMAIL”的信箱里,每天都被人塞进大量色情网站网址的广告,不胜其烦。一开始,我是让儿子上国外那些儿童网站。因为上这些网站有三个好处:一是这些网站内容健康,没有下流内容;二是对儿子学英语有好处,这上面的语言浅显易学;三是图文并茂,非常适合孩子们的口味,儿子看起来有兴趣。我把这些儿童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