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大镜与望远镜
有一位公关名家谈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时,举了一个例子。他说,无论多么漂亮的小姐,如果美容师以500倍的放大镜看她美丽的脸庞,看到的一定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脸,使人大失所望。而当我们拿望远镜看青山时,入目的尽是如画的风景,迷人的山色,令人心旷神怡。
这说明,如果你永远拿着放大镜看别人,必令对方原形毕露,显得一无是处,也使自己无法信任他人,交到朋友。相反,如果拿着望远镜则始终能欣赏到别人美好的一面,就是这不拘小节的特性,使宾主尽欢,无往不胜。
同时也告诉我们,如果放大镜的焦点对准自己,而非别人,如果能虚心请求他人,对自己提出最严厉的批评,这样放大镜和望远镜便能同时发挥最大的效用。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正是放大镜与望远镜的最好诠释。
【茶中道:有事斩然,水老不可食】
《茶经》〃五之煮〃云:〃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意即煮茶时不可超过三次沸腾,否则就煮过头了,不可再饮。千年而下,煮茶一道,已基本为冲泡所代替,然而〃水老不可食〃一说并不会失去意义,只是换了内涵。冲泡茶叶,要用沸水。沸水入杯,茶叶沉浮翻滚,茶香四溢。再注入一次沸水,则茶叶舒筋展骨,醇香扑鼻。若用温水,则用再好的茶叶也不能泡出茶水,永远只是一杯白水加一些树叶。以此观人,我们可以说,遇到事情,要采取迅速决断的措施,果敢坚毅,如沸水般斩钉截铁。切不可学温开水,观望踌躇,犹豫不决。若是逆境,则毫无帮助;若是良机,也会被你白白葬送。即使是错误的决定,你若埋头走下去,通常也会柳暗花明。而处事犹豫,缺乏气魄,却免不了误人误己。记住,水老不可食啊。
有事斩然:遇有事务繁杂、心烦意乱时,在深思熟虑之余亦须斩钉截铁,明白果断,不应优柔寡断。俗话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我们有的时候左右为难,拖拖拉拉,犹豫不决,决而不断,断而不行,这就不对,该下决心就要下决心。处理事情干练利索,果断坚决,当断则断,不拖泥带水。如按事情的轻重缓急、有条不紊地去办,就少些焦灼不安,反而会为自己有良好的办事能力而高兴。
有事斩然是一个人良好生存心态的具体体现,断然处事的风格,源自一个人良好的心态和气质;有利于人们始终保持富有激情和乐观向上的生存心态。人生在世,总要遇到许多亟待处理的事情,如简单从事,事情非办砸不可;如优柔寡断,没有主见,那又非误事不可。
【人间茶话】
三思而后行
人们常说,有四种抉择是无可奈何的: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饥不择食常用来形容急于解决问题,顾不得有所选择。人处在困境中时,往往是最没有主意的,也是其意志最薄弱的时候,只要对自己摆脱困境有帮助的事都会毫不犹豫地去做。犹如一个溺水的人,那怕碰上一根稻草,也会当作有很大的希望。结果,常常会陷入更大的困境。因此,人在抉择之时,须从容决策,不可乱中出错。人还要未雨绸缪,不让自己落入很艰难的处境后再寻求摆脱的方法。当然,谁也不敢说自己不会遇上这样的境况,但是有一点,自己却可以做到的,那就是越是处于这样的境地.越要保持高度的沉着冷静,三思后行。这当然是很难了。
人间有很多道理看上去颇为矛盾,比如一会告诉你〃三思后行〃,一会又告诉你〃果敢善断〃。你就迷糊了,到底听谁的呢?我是想好了再决定,还是快点决定好?到底想多长时间算是〃三思〃了,过了哪个时间段就算是〃当断不断〃呢?
其实中国人既不是关注〃三思后行〃,也不是关注〃当断即断〃,中国人关注的是〃火候〃。就像泡茶一样,茶泡得好不好,对于一般人来说,就是要求水和茶叶是否为上品。但是对于高手来说,茶好不好在于掌握时机和火候。处事斩然,最重要的也是掌握这个火候,整个中国文化中最核心的精华〃中庸〃也是个火候问题。
〃三思而后行〃告诉你〃有事斩然〃不是莽撞,不是胡乱下决定。那么〃有事斩然〃是什么呢?请看下面。
切忌优柔寡断
现实生活中机遇和挑战并存,人们会遇到许多必须立即做出决断的人生岔路。当机立断就能赢得主动权,否则就会延误战机。失去机会就会被既成事实牵着鼻子走。所以古人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韩非子更把君主的优柔寡断当作亡国的征兆,他说:〃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这并非危言耸听,任何负有领导和指挥职责的人.如果遇事优柔寡断.那将会造成种种不堪设想的后果。而捕捉机遇又是一种特别的能耐,这种果毅的精神并非人人都有。所以,努力地培养自己果敢坚毅的品性,是生存的一个必要条件。
长平战役结束后,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魏安安厘王派大将晋鄙将军援救赵国,但魏王与晋鄙都畏惧秦军,所以魏军驻扎在魏赵接壤的荡阴,不敢前进。
魏王又派客将军辛垣衍秘密潜入邯郸城,通过平原君对赵王说:〃秦国之所以加紧围攻邯郸的原因,是因为先前它与齐王互相争强逞威称帝,后来齐王去掉帝号。因为齐国不称帝,所以秦国也取消了帝号。如今,齐国日渐衰弱,只有秦国能在诸侯之中称雄争霸。可见,秦国不是为了贪图邯郸之地,其真正目的是想要称帝。如果赵国真能派谴使者尊崇秦昭王为帝,秦国肯定会很高兴,这样秦兵就会自解邯郸之围。〃平原君一直很犹豫,没有作出决定。
这个时候,鲁仲连恰巧到赵国游历。正碰上秦军围攻邯郸,他听说魏国想要让赵国尊崇秦王为帝,就去见平原君说:〃事情现在怎样了?〃平原君回答说:〃我赵胜现在还敢谈战事?赵国的百万大军战败于长平,秦军现在又深入赵国,围困邯郸,没有什么办法可以使他们离去。魏王派客将军辛垣衍叫赵国尊秦为帝,现在辛将军就在邯郸,我还能说什么呢?〃鲁仲连说:〃刚开始我一直以为您是诸侯国中圣明的贵公子,今天我才知道您并不贤明。魏国来的那位叫辛垣衍的客人在哪里?请让我为您当面去斥责他,让他回到魏国去。〃平原君说:〃那我就把他叫来跟先生您见见面吧!〃平原君于是就去见辛垣衍,说:〃齐国有位叫鲁仲连的先生,他现在正在这里,我把他介绍给您,让他来跟你见见面。〃辛垣衍说:〃我已听说过鲁仲连先生,他是齐国的高尚贤明之士。而我辛垣衍,魏王的臣子,此次出使是担负有重要职责的,我不想见鲁仲连先生。〃平原君说:〃我已经把你在这里的消息告诉他了。〃辛垣衍不得已,答应去见鲁仲连。
结果鲁仲连不但驳倒了辛垣衍,也说服了平原君。使他拿定了主意抵抗。秦军也是欺软怕硬,见此状便不敢贸然进军;刚后来便撤回秦国去了。
平原君身系一国之重,在面对强大的泰国对周邻的兼并之中,瞻前顾后,不敢决断。赵国君臣当国家安危之时,患得患失,看不清方向,拿不准方寸,几乎铸成大错。全赖鲁仲连一言以兴邦。一个人在人生中,无时无处不处于选择之中,每一次选择,都会给你带来或大或小的变化和未知的结果,人的悲喜祸福,除去天命因素,正是这种选择的结果。所以面临选择,切不可优柔寡断,犹豫不决,那比事情本身更糟!
还需当机立断
电脑名人王安博士声称,影响他一生的最大教训发生在他6岁时。
有一天,王安走在树下,突然有个鸟巢掉在他的头上,从里面滚出来一只小麻雀。他很喜欢它,于是连同鸟巢一起带回了家。他走到门口,忽然想起妈妈不允许他在家里养小动物。他只好轻轻地把小麻雀放到门后,然后急步走进屋内,请求妈妈的允许。
在他的哀求下,妈妈破例答应了他的请求。王安兴奋地跑到门后,不料,小麻雀已经不见了,一只黑猫正意犹未尽地擦拭着嘴巴。
从这件事,王安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教训。只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不可优柔寡断,必须马上付诸行动。不能作决定的人,固然没有做错事的机会。但也失去了成功的可能。在人生中,思前想后,犹豫不决固然可以免去一些做错事的可能,但更大的可能是会失去更多成功的机遇。
做还是不做,是个问题。不过这里有个更贴近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