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挣脱生活的框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忙督促。  
有些孩子被逼烦了,老大不爽地挂一通电话回家: “请你们尊重我的自主权好不好?我已经长大了,我要过我自己的生活!”
问题是若抽去父母血汗钱所打造的一切,孩子所谓“自己的生活”不知还剩下什么?
一个既没有生活经验,又没有生活技能的人,要如何在现实社会中生存?
过度的保护,其实是生命中一种无形的框框,只会剥夺一个人深刻体验人生与发挥潜能的机会。
谁会拒绝别人将一块块蛋糕送到自己嘴里,而且发誓要亲自去赚钱买蛋糕?
很多人以为独立负责是另一种形式的束缚,殊不知它才是能让人自主、自在的基础——毕竟你今天若真的赚到了钱,不一定只去买蛋糕吃,这世上好吃的东西还多得很,不是吗?


第一部分漫无目标——要浪费生命,其实很容易

或早或晚,
有些躺在海底的鱼会发现哪里有些不对劲儿,
游到亮一点的地方,
才发现自己其实是尾鳟鱼。
一只已经变老、身上再没有光泽的鳟鱼。
几年前认识这位母亲,正是她最为失意的时候。
当时她结婚6年,两个孩子刚要念小学,先生是个平凡的上班族,她因为照顾孩子的缘故一直都是在家里当主妇。
她的生活很平实,先生当初就是看上她守得住这份平实才娶了她。她也自认为将家里打点得很好,让他从无后顾之忧。
某天,忙里偷闲带着孩子们去逛街,当场看到谎称加班的先生怀里搂着一位年轻漂亮的女郎,卿卿我我地走在台北最繁华的街道上,她才知道她眼前的平和都是假象。她气得浑身发抖,直想扑过去拆开眼前这对烂人。
忽然,不知情的孩子抬起头来:“妈妈,你在看什么?”
她压抑住心底的怒火,含着泪水回答:“没什么,妈妈只是在看对面橱窗里的东西……”
她眼睁睁地,任凭那对幸福的背影双双隐没在人潮里。
回到家里,心情慢慢平复过来。仔细分析自己的感受时,她意外地发现除了被背叛的愤怒,竟也有一丝松了口气的感觉。她对这感觉十分纳闷,当天先生深夜回家时,无眠的她静静地躺在床上,只字未提。
这一晚,她想了很多。
她从来就不是个要求太多的女人,对生活的一切她很能逆来顺受。她自认是再平凡不过的女人,想要拥有一个简单的家庭生活应该不难,为什么这样一个小愿望都无法实现?
当她自问为什么松一口气时,她其实知道自己隐隐约约料想得到先生会出轨。夫妻之间的感情淡如白开水,日复一日都像在套公式,别说先生受不了,她自己也快受不了了,但这怪谁?
第二天,她送孩子去上学后就回娘家去散心。
走入熟悉的客厅,她有种恍如隔世的感受。幽幽暗暗的室内,静谧到仿佛连时间都停止了。老老小小一群人聚在一起,天南地北地聊,话题很少离开过吃喝玩乐、左邻右舍的闲话、社会版头条新闻与对人生的种种不满。
以往这些对她来说都是温馨的画面,但这天她却纳闷起来——为什么这一切好像都未曾改变?眼前的这些人永远担心同样的老问题:明天要吃什么、做什么?不会再多。
她找个舒服的位子坐下来,大家又挑起她小时候的糗事来取笑她,说她如何如何地爱做计划,有每周的作息表和周计划、月计划甚至年计划,而且年年翻新,就是从来没人亲眼看到她有足够的实践力与定力完成它们。初中毕业的那年她没考上高中,接下来那一年家里的对话差不多都绕着重考和打工在打转,这也是亲戚们很爱翻出来搞笑的。
“去看书!”他们学她母亲的口气说。
“哎哟,看过了呀——”母亲最爱形容她如何嘟起嘴抱怨,连其他人都学会她的口气了:“已经看了两个小时,累死了……”
“你就是太懒惰才会没有学校念,不然不要念书了,去工作!”母亲装模作样地补充着。
“什么工作适合不想念书的懒人?”
大家笑成一团:“有啦,有啦,月入数十万,轻松不流汗!”连开的玩笑也都千篇一律。
那段时光在精神上虽苦闷,但回到家就可以向家人撒娇耍赖,只要抱怨谁对她不好,大家就会将矛头转向敌人,连声讨伐。
有一回她出去随便找找工作觉得太累,又回家待起来。
“现在社会上神经病多的是……她年纪这么轻要工作本来就很容易被欺负,念书也好啦。”母亲说。
“念什么书?念到别人家里去当媳妇了呀!”一些人看着她,“反正老公也不错嘛?在家里当少奶奶了哦——”
她面红耳赤地听着大家谈论自己已经逝去的幸福。她知道只要她将昨天看到的情景说出来,全部的人又会站在她这边为她说话。但她却不想说了。
如此的生活无止境地循环,从青少年一转就转去了她十多年的青春。只要她再次决定沉溺于这个循环,再过几十年,她的后半辈子也不过是添作别人茶余饭后的笑料。
她竟到快40岁了才发现自己一直在随波逐流。
曾有人拿鳟鱼和比目鱼比喻主动与被动。主动的人主导生活的发展,被动的人漫无目的地等待生活发生在自己身上。
鳟鱼力争上游,为着理想而努力; 比目鱼则天天赖在深海底,随波逐流,等着上面掉下来浮游生物捡来填饱肚子。
其实我们身旁有很多鳟鱼,也有很多比目鱼。不管我们自己是属于哪种鱼,日子也还得过下去。
当你很想理清目标时,也许会有比目鱼劝你:“不要想太多啦,单纯一点也活得下去。想愈多就愈痛苦,何必呢?”于是,很多不知名的鱼也会加入这种随波逐流,渐渐埋入深海里不再伤多余的脑筋。
要浪费生命,其实很容易。时间向来站在比目鱼这边,只要耗得够久,所有一切都会过去——如果他不是太挑食。
只是或早或晚,有些躺在海底的鱼会发现哪里有些不对劲儿,游到亮一点的地方,才发现自己其实是尾鳟鱼——一只已经变老、身上再没有光泽的鳟鱼。


第一部分苛求完美——让人迷失自己的完美面具

将力求完美的目标扩大,
脚步放缓,心境放宽。
与其强迫自己忘我地满足别人的要求,
不如试着反过来,
在满足自己的需求中兼顾他人。
朋友从小就是个“天使”。无私、从不说人坏话、很有爱心、喜欢照顾别人、不善妒、也从不口出恶言。在家里,他的姐姐拥有父母的专宠,对他颐指气使,拿他不当一回事,他也毫无怨言。
这样的情形直到他念完大学多年后结了婚才改变,不过,不是他父母或姐姐改变了,而是他脱离了那样的环境。
搬进和妻子共筑的新居,他静静地坐在客厅里良久,忽然感慨万千地说:“原来能坐下来面对真实的自己,感觉这么好。”
他在家里的不受重视其实自己心知肚明,老天给了姐姐聪明才智和十八般武艺后,赋予他惟一能匹敌的是难得的成熟懂事——不是他没有其他的才能,而是他姐姐没有这项优点——也因为如此,“能者多劳”的冠冕在他头上闪闪发光。他开始流着汗说着别人想听的话,姐姐从母亲的呵护中夺走所有的注意力,他一直试图从他的“苛求完美”中渴望能分到一杯羹,争取他也应得到的关爱。
其实他也希望能像姐姐一样敢于做梦,勇于行动。但那些对姐姐来说只要说做就能做的事,在他脑海里都会首先浮现: 我这样做会不会影响别人?我的顾虑够周全吗?爸妈会喜欢我的决定吗?姐姐会支持我吗?
直到这一刻他回想起以往,才发现自己为了讨好别人花了太多的心血与时间,以至于当他坐下来计划自己的道路时,产生这辈子全是为别人而活的感伤。
很多人平时是个好好先生或好好小姐,绝对的没脾气又体贴善良,这些充满爱心的天使让我们喜欢他们的存在、习惯他们的付出与服务,直到他们经历极大的沮丧失意,不经意说出:“真希望大家不要对我要求那么高……真希望我可以不用这么累……真希望我也可以像别人一样偶尔可以自私一点、犯些小错……”时,我们才发现他们原来也和我们一样,有着同样的七情六欲。
追求完美很好,却不该为了苛求完美而贬低自己。
人性中的缺憾,是促使人们追求进步的动力。容许自己拥有人性,其实也能让自己容许他人的不完美,将心比心。
苛求完美最大的危险就是过分计较细节,反而容易让我们忘了最重要的目的。
有人因为苛求自己在职位上尽忠职守,而忘了继续追求成长,奠定升迁的根基; 有人因为苛求自己做全天下最体贴的父母,而忘了让孩子独立; 有人因为苛求自己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