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要拒绝别人,应选择适当的时间一般认为,每天傍晚的4 点至6 点这段时间,是拒绝他人的最好时间。
因为这段时间,是人体生物钟的最低点。一天的紧张工作,使人在心理和肉体上都达到了疲劳的顶峰,容易焦躁不安、思考力减弱,同时也更容易接受别人的暗示。因此,要拒绝别人最好选择在他各方面都比较疲劳的傍晚,而最不宜选择在上午。因为这时人们休息了整整一夜,人体各方面都处在最佳状态,要想拒绝别人就不是很容易。同时也要注意,由于傍晚,大多数人都处在疲劳期,自己也不例外。要想拒绝别人,就要有意识地克服这种状态,多休息,努力调动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压过对方,让对方自觉接受自己的拒绝。
3。用小物件侵占别人“地盘”,使你容易说“不”
每个人在心理上,都有一个心理的“地盘”感,如果你把手中的东西推向对方,就会使对方有一种压抑感。比如,你在与对方围着一张桌子交谈时,有意识地把手中的小物件,如烟灰缸、打火机之类向对方轻轻推过去,到一定的位置,你就会发现对方会不经意地把身体向后移一下。这就说明你已经侵占了对方的“地盘”,使他感觉到有一定压力。如果你不断地把这些东西向对方推去,他感到的压力也就越大,从而心理上也就容易产生动摇。此时我们再向他提出拒绝,也就容易得多了。
同时,利用一些小物件,也可以使我们达到间接拒绝别人的目的。比如我们在与人交谈时不时地看表,或拿起一张报纸来看,要么就是不停地摆弄自己手中的东西,都是向别人表达自己想拒绝别人的暗示。
五、借人说“不”
前面我们所介绍的拒绝他人的方法,无论是“巧用语言”、“巧用态度”,还是“使用道具”,大多都是自己是拒绝别人的直接实施者,下面就向你介绍一种自己不直接向对方说“不”,而是借助于第三方,即借人说“不”的拒绝方法。
在拒绝别人的时候,不仅要“善假于物”还要“善假于人”,就是在拒绝时善于利用第三者的帮助。这里的“人”既可以指单个的人,也可以指某一个团体。
利用他人帮助我们拒绝对方,这样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其实用得很多。比如当一位年轻姑娘在被她不太熟悉的男士邀请去看电影或吃饭时,她经常说的话就是:“对不起,我爸爸今天让我早点儿回家,我不能陪您去。”这种说法,隐藏了自己的主观原因,而是以他人的原因为借口来拒绝对方,从而既减轻了对方的失望和难堪,也减轻了因拒绝别人在自己的心理上产生的压力,真是两全齐美的好事。
但是借用他人来拒绝对方,这里选用的第三者,并不是随便任何人都可以的,一般要选择对方所尊敬的对象或具有权威性的人物,充当“第三者”,更有利于“不”的说出。
例如,在家庭中,难免会产生子女与父母意见不一的时候。这时,孩子所采取的方法,一般都是搬出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来对付自己的父母。
比如,上中学的女儿要和班里的同学出去郊游,母亲害怕没有大人领着不安全,所以死活都不同意。可是外公却不这样看,于是女儿就去请外公出山,帮助她说服母亲。外公欣然从命,和外孙女一起唱起了“双簧”。女儿先说明了自己的打算,然后不等母亲反对,她就示意外公上阵。外公于是就对母亲说:“还是叫孩子去吧。温室里的花经不起风雨,小孩子就应该让她去闯荡,从小就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这对她将来是有好处的。只不过要小心,注意安全就行了。”外公的活自然分量比较大,母亲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只得同意。
在政治和外交以及谈判活动中,利用第三者来拒绝对方,也是人们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法。例如,当某政治家在面对记者的不断发问时,就经常会说:
“关于这件事的具体情况,我不太清楚。如果您想了解详情的话,请问×××好了,相信他会给您圆满答复的。”这位政治家在此就是巧妙地运用了“借人说‘不’”的方法,把球踢给了“第三者”。这样就防止了记者的继续追问,使自己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借用他人说“不”时,重要的是最好事先准备好第三者,而不要临时着急。现在,凡是到街摊上买东西的人都知道,许多小贩通常都有几个“托儿”,就是在旁边帮助说服你买东西的人。他们表面上好像也是顾客,但实际却同卖主是串通一气的。卖主抓住了顾客更相信第三者的意见的心理,便找些“托儿”来劝说顾客,往往都能见效。
时下,“无酒不成席”已成定势,经济的发展助长了喝酒之风。尤其是少数党员、干部,利用公款大吃大喝,引起群众的极大不满。世上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革命的小酒儿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是对这种现象的极大讽刺。饮酒,对于喜欢和善饮的人来说,当然是无所谓,而对于确实不会饮酒,不能饮酒的人来说却不亚于是“一场灾难”。因此,人们想出了许多拒酒的招数,其中有一招就是“三十六汁走为上策”,在喝酒中途找个借口“开溜”。具体做法就是,在喝酒之前事先安排好一个第三者,让他在关键时刻来喊你:“某先生,你有紧急电话。”或说:“某先生,你家有急事,你爱人让你马上回去!”你便可做欲走还留状,并连说:“对不起,各位!我去去马上就来,马上就来。”而只要一离开酒席就躲起来,到酒席完时再回来说几句道歉的话,一般对方也不会太在意。利用第三者说“不”,可以把拒绝的责任转嫁给第三者,从而缓解了拒绝者与被拒绝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因此经常被人们所采用。但是在适用此法时,一定要考虑周密,灵活掌握,不要因此而伤害了朋友之间的感情。
六、预防反驳以上,主要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拒绝别人的方法,从中可以知道,拒绝别人并不是很难的事,只要你能够善于观察对方心理,并能灵活运用各种拒绝方法,就能顺利地拒绝别人,而且还不会损及彼此的感情。但是,也并不是说,拒绝别人的工作就到此为止了。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拒绝别人的工作只完成了一半,更重要的还是看你如何能够巩固这种拒绝的成果,从而达到彻底地拒绝对方的目的。因此这就需要我们预防别人对我们的拒绝进行反驳,即不给对方反驳我们的拒绝的机会,使我们的拒绝贯彻到底,而不是半途而废。
要想预防别人对我们的拒绝进行反驳,首先就要求拒绝者自己要有坚定的信念,无论对方如何反驳,自己也绝不动摇。比如,有一位姑娘和本厂一个小伙子搞对象,可是她的父母却不同意。原因是他们认为这个青年家境贫寒,怕女儿过去后吃苦。可是女儿却铁了心要跟他,无论父母怎样反对,她也不动摇。最后,地跟父母摊牌说:“在这件事上,我的决心已定,我希望你们能理解女儿的心。嫁过去后吃苦受累我都认了,我自己心甘情愿。如果你们硬不同意,那也没有办法,你们就当没有生我这个不孝的女儿。不过,我内心是多么希望你们能理解和支持我,我会感谢你们的。”到了这份儿上,父母还能说什么呢?他们并不想失去女儿,既然女儿已铁了心,父母为什么还要逼她呢?最终,他们还是同意了女儿的选择。
事实证明,事情的结果,总是同人们的期待有关。如果一名医生对患者有肯定的期待,那个患者就很可能康复起来;反之,如果医生对患者的康复没有信心,其结果可想而知。古希腊有这样一则神话故事:一个叫皮格马利翁的著名雕刻家(相传他是塞甫路斯国王),用象牙雕出了一尊楚楚动人的美女像。他为自己的作品所陶醉,并深深地热恋着自己所雕刻的少女。这件事终于感动了美丽之神维纳斯,维纳斯给了少女像以生命,让她与皮格马利翁结了婚。无独有偶,我国古代也有“愚公移山”的故事,这些都说明,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当然,要想拒绝别人也是一样,首先我自己信念要坚定,要抵得住别人的反驳。
预防反驳,存在于拒绝对方的全过程,包括拒绝前、拒绝中和拒绝后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紧密联系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给对方以可乘之机,影响拒绝的效果。
首先,拒绝前要充分地了解对方,制定适当可行的策略。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孙子兵法》上也说:“知己知彼,百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