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易将名字记起,却又不知从何谈起,一声“嗨,你好”后全无下文。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感觉尴尬。
许多朋友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备有精致的通讯录。它在帮助你的社交上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通讯录有它的局限性。通讯录的栏目有:
姓名、住址、电话、传呼、生日等。仅有这些栏目是远远不够的。为弥补不足,我们不妨再为朋友建立一份档案。下面是一张档案表:
名字外貌交往情景生活事件特征与需求将你的朋友的基本情况填人表中,经常地充实它,在社交时巧妙地运用它。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多,你的交往水平将得到提高。
为什么会列出这些项目?如何使用这些项目?看了下面的介绍,你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一、名字1。名字的重要性一般人对自己的姓名,比对其他任何人的姓名都更关心。如果有人记住了自己的名字,那么便会对对方格外的注意,并产生由衷的好感。曾连任四届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深谙此道。他认为被人喜爱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记住对方的姓名。
下面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从小时候起,王丽就是个腼腆内向的女孩子。直到升入某师范大学时,性格依旧没变。她一见生人就两颊诽红,手足无措。因为怕羞,很少主动对人打招呼,见到老师也是一低头,就走过去了。
暑假到了,王丽参加了一行8 人的“义务教育”小分队,来到一所偏远的山区小学,帮助其发展教育。这里交通闭塞,生活条件异常艰苦。
过了几天,系领导和学校领导到小学慰问队员们,其中系党总支书记刘东也来了。王丽不喜欢严肃的刘老师,对他有一种本能的惧怕和反感。刘东老师将小分队成员逐一介绍给学校领导。轮到王丽时,王丽感到非常紧张,因为她怀疑刘老师根本不认识她。万一刘老师喊不出自己的名字来岂不尴尬。谁知刘老师脱口而出:“这位是王丽同学。平常不爱说话,工作起来很踏实的。”
王丽一块石头落了地。她有礼貌地冲学校领导点了点头,心里盛满了对刘老师的感激和敬重。她感觉到一种被承认的满足感。
从此以后,她对刘老师的认识彻底改变了。她觉得刘老师并非想象中那么可怕,相反他对人还是很亲切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记住别人的名字竟然可以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可见记住人名是多么重要。
2。经常称呼记住对方的名字后,常常称呼对方的名字,是产生亲切感的重要条件之一。欧美人常喜欢提到对方的名字。
东方人则不然,往往喜欢喊他人的官衔。有这样一个小笑话:在一次全国性的会议中,有一位总经理介绍自己时,只说出自己公司的名字和地址,忘记把自己的姓名告诉给听众。事后竟有人称他是“××公司先生”。
3。使用爱称如果相互之间能经常用爱称或尊称称呼,就会下意识地产生亲近的心理,如同春风融化坚冰。
富兰克林·罗斯福喜欢用爱称称呼他人。在他就任美国总统的第一天,他就召见了白宫首席守门人帕特里克·麦克纳。麦克纳刚一进门,总统就前去迎接,亲切地称他为“帕特”。麦克纳几乎昏了过去。他在白宫工作大约30 年了,一位总统称他为帕特还是第一次。在一个星期内,罗斯福对白宫所有的工作人员,如秘书、办事员和服务员,都亲切地称呼他们的教名或绰号。
在一个公司里,下极是否信赖上司,前提条件之一就在于上司能不能频繁地亲切地称呼下级。一位日本足球教练率领的球队曾蝉联“九连冠”,他讲了这样一件事。他当教练时,从来不用代词“你”称呼运动员,总是用尊称或爱称称呼,诸如“长岛君”、“田中君”等等。
只要上司亲切地称呼下级,下级心里就会感到被上司承认和信任。热情有礼的态度表示“我承认你的存在”。
人与人之间有许多的不同即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爱好,但在渴望被别人承认和信任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一个人往往会因为别人对自己的重视而感到快乐,从而促使自己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无论中外,许多想调离工作岗位的人,大都是因为他们感到受到冷落而心中不满而辞职,仅仅因为别的单位待遇好而调离的人并不多。如果上级领导能给下级工作人员以亲切、温暖的感觉,恐怕就不至于出现或较少出现这种情况。
4。记住人名的诀窍当你获知对方的名字后,是不是转身就忘了呢?将遗忘的责任归结为记忆力差并非明智。建议你照下列办法去做:
(1)在心中默记对方的名字至少三遍,与他(她)谈话时经常使用他(她)的名字。如,“李红,不知你去过北京没有?”“李红,你说得真棒!”
(2)把姓名与相貌结合起来记。如:何晓梅,和颜悦色面带笑容、“和”
与“何”、“笑”与“晓”是谐音。吴盐,这么胖会不会是由于缺盐所致吧。
(3)听清人名。法国拿破仑三世,也就是拿破仑的侄子,身为皇帝,每天日理万机,但他能记住每一个经介绍而认识的人。当他没听清楚对方的名字时,便会请对方再重复,直到完全听明白为止。
(4)尽可能了解对方的事情。这样做,有助于加深对对方的印象。
(5)充满信心,用心记忆。记不住别人的名字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没有用心记。有一个9 岁的小男孩鲍比,带回的成绩单上面都是“丙”。爸爸问他:
“为什么成绩不好?”鲍比回答:“记不住”。
爸爸很生气,“那好,今天晚上不要看球赛去了。等你成绩好以后再说吧。”
鲍比说:“等一等,爸爸,那可不行,要知道,今晚是道奇棒球队来演出。法拉瑞尔是队里最好的球手。他去年赢了21 场,输11 场,平均每次失分3。14 分,今年共打269 局。”
鲍比的记忆力怎么样?只要用心记,没有记不住的。
(6)经常记忆。俗话说:“重复是记忆之母。”经常记,反复记就能牢牢地记住对方的名字。美国有一位私立学校的校长,把记住全校每个学生的姓名做为作业,每天练习。对尚未入校的学生,他就对着照片记他们的名字。
新生一人校,校长立刻就能喊出他的名字,并与他寒暄。试想,对于一位初到陌生地方,心里忐忑不安的学生来说,能被这样一位重要人物喊出名字,心里能不踏实吗?目睹这一场景的学生家长,能不放心吗?
在这位校长任期的12 年内,这所学校的学生注册率有了增加,成为该地最负盛名的学校,注册基金提高了6 倍。当然,这所学校得以发展的原因决不止此,但它与校长的勤于记名字有关系则是肯定的。
(7)记录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名字填在档案中,以便以后使用。
二、外貌1。记住外貌常常听人感叹无论如何也记不住对方的外貌。能否很快地辨认出对方,固然和天赋有关,但如果运用一些方法和技巧,还是能够提高你的辨认能力的。
要想记住对方的外貌,不进行详细观察是不行的。要按顺序进行观察。
首先对对方做一个整体概括:是高个子还是矮个子,是胖还是瘦,是丰满还是苗条,体态正常还是有残疾。。
其次对局部认真观察:
A。脸型:是圆型还是鹅蛋型,是瓜子型还是国字型。。
B。发型:是披肩长发还是短发,是妩媚的波浪形烫发还是清纯的直发。。
C。眼睛:眼睛较圆呢还是细长。。
。。
最后找出此人显著区别于他人的细节:青痣、褐痣、酒涡、走路姿势等都是易于同他人相区别的细节。
这时你会发现,对方的形象已深留于自己的脑海中。为慎重起见,你最好在与他(她)分开后尽快把观察结果记录在档案中,以便日后回忆。
请看一些文人是如何观察他人的。
倪海曙在《春风夏雨四十年》中,是这样描述陈望道先生的外貌的:“先生那时已年近半百了,身穿中服,给我的印象是个子不高,身体结实,仪表极其庄重,脸是农民型的,颧骨很高,皮肤较黑,发型带点儿日本味道,大概是过去在日本学习的关系。先生在年轻时练过武当拳。先生的体型是一种不论坐着和站着都好像生了根似地难以动摇的武术家的体型。”
鲁迅先生对他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观察十分详细:“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说——我就是叫做藤野严九郎的。。”藤野先生的形象可以说是呼之欲出。
陈望道和藤野先生在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