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太极博弈原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假若我是你的一位多年好友,3个月前转了工作,今天走到你面前说:“因为上司挑剔,所以我工作不开心。”你会觉得很自然地接受我的话(亦即是接受话背后的信念):“应该是这样的,老板挑剔,当然会不开心。”

现在,你把内容转了180度,刚好相反:“上司挑剔,所以我工作积极,因为……,而你的内心感觉是挺好的(很多人觉得比上句时的感觉更好)。这是因为你内心的信念已经改变了。

你有否注意到上面十多条的例句中,每一条都是一个价值的改变:创造了新的价值,或者本来的价值增强或者转移了。这证明信念必须有价值的支持,而当价值改变了,信念也就能改变。你可以试把“因为今年市场疲软,所以我们会失败”这一句,用同样的过程改变,看看效果怎样。

换框法之二:二者兼得法
“二者兼得法”其实属意义换框法,只不过因为容易运用和经常有运用的机会,故把它抽出独立介绍。这也是改变思路的一个有效技巧。

很多情况,表面看来是两个选择中只能得一,即是“得A便失B,得B便失A”。我们持着这个信念,感到困扰,因为想二者兼得。在生活中我们容易接受局限性信念的束缚(往往说那是“现实”),而不肯以自己想得到的理想目标为依据而去思考,找出突破。

要使自己觉醒,我们可以提醒自己:“坚持二者不能兼得,对我没有好处;而坚持二者可以兼得,则对我有好处,应把自己的思想带到后者。”
“二者兼得法”就是以此为基础,对自己发出这样的思想指令:假若A与B是可以兼得的,我需要怎样想或做才能把它实现?

这样的思想方向是跳出框框、追求突破。其中一个常常出现的突破关系,是把A和B的定义做更清晰地切细,因为很多时候说话的人会用一些虚泛的词语去代表他的需要,不把他的需要弄清楚,往往无法着手把事情解决。

以下的练习中,你可以假设自己就是当事人,试用“假若二者可以兼得,我怎样做便能实现它?”的态度去考虑一些可能性。

练习一:组长说:“要使质量上去,产量必然减少。”
练习二:丈夫说:“为了维持家中安宁,我只得避免和她说话。”
练习三:职员说:“每天工作那么忙,哪会有时间去学习?”
练习四:妻子说:“我工作之余还要督促孩子读书,没有时间陪丈夫,婚姻关系怎么会好?”
练习五:朋友说:“为了爱情,我只得放弃事业。”

换框法之三:环境换框法
同样的一件东西或一个情况,在不同的环境中包含的价值会有所不同。找出有利的环境,便能改变这件东西或这个情况的价值,因而改变有关的信念。例如:
“瓶装白开水作为饮品,是不会有人买的。”
“年纪大了,与年轻人竞争不来。”
做法是说出至少3个例外,但先要把句子由负面词语转为正面词语:
“瓶装白开水作为饮品,会吸引怎样的人去买?”
“年纪大了,在哪些方面比年轻人更强?”

传统上中国有很多表面看是绝对正确的话(其实都是规条),它们把人们牢牢地束缚住,运用环境换框法,可以把它们打破。很多信念的确对自己的成长和人生里的处事很重要,但是没有一个信念在所有情况下都是绝对有效的。

信念是人生的一部分,但是要记住它们也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有益亦可以有害!
前面说过的中国传统的规条式话语,例如:
“节俭/谦虚是美德。”
“食不言,寝不语。”
“子女必须孝顺父母。”

你可试举出3个它们适用的情况吗?“子女必须孝顺父母”是中国人伦理道德上神圣不可侵犯的规条,但是如果下列情况出现,身为子者的却未必会遵从这一句了!
父母要子女犯卖毒品。
父母逼子女与自己不喜欢的人结婚。
父母对子女有性侵犯行为。

在辅导时,环境换框法,对一些因为自己的特质而内心感到自卑,不如别人,或者无可奈何的不满意的个案最为有效。例如:
喜欢多说话或者不说话。觉得自己学历不够,或者相貌不出众。长得太高、太矮、太瘦或太肥。

一位银行家对女儿的固执个性很不满意,父女关系弄得很糟。他去请教一位NLP大师,大师问他:“当你的女儿与陌生男友出游而那男子有非份的企图时,你想不想你的女儿固执一点?”银行家顿悟。其实固执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好坏决定于在什么环境中运用而已。
他以后便再也不为女儿的固执而发脾气了。(其实固执的人有一大好处,就是每当他认识到什么更好时,他便会坚持那更好的做法,无须别人经常提醒——这句也是运用环境换框法。)

环境换框法和意义换框法往往可以一起使用,在同一个情况里发挥作用。

读者来信之读书迷茫——阴阳阅读
“最近在看钦天门(笔者注:这是命理学中紫微斗数学科中其中的派系)的书,我基础太差了,越看越迷茫,连最基本的东西都不懂,分析的思路一点都没有。已经学了五年了,这种不入门的苦恼真是难受。不知道你能不能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给些建议呢?”

笔者:
笔者记得还是读书的时候,都会有寒暑假作业,有一段时间笔者特别懒思考,直接翻开作业后面的答案,一边看答案一边做题,一会儿就可以完成了。但是有一次考试,发现了一道类似的题目,心理非常高兴,因为有做过嘛。但是实际后来呢,怎么也想不出解法来……

这好比如我们玩迷宫游戏:
我们玩迷宫游戏最容易的方法就是从目的地出发倒回去寻找出发点,那么这个迷宫就会显得非常容易了。
可是,假如我们身在迷宫之中,迷宫的墙很高,淹没了我们的身高。我们看不到目的地在哪里,我们也看不到整个迷宫的布局。那么这便是一个很考验人的难题。

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的,如果别人告诉我们一个答案,一个结论,我们能很轻易地知道是怎么回事。
比如我们种花,书本告诉我们种花要天天浇水。于是你按照这个方法去做,后来你把花养大了,你感觉很有成就感。可是有一天你按照这个方法去做,无论种多少遍,花还是死了。你非常不解。
这是什么原因呢?前面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种在夏天,后者之所以花会死,是因为种在下雨天,你再浇水,花就给“淹死”了。
当然你会很容易知道这个例子给人的道理:我们不要犯下不求甚解,不够灵活变通的错误。
但是我们若是反问(配阴阳)一下自己:自己也是不是那个人呢?怎么知道呢?究竟我们如何做到对一个观念理论的运用能够灵活变通呢?
——只有当你所站的角度已经把整个迷宫都覆盖了,这时候无论迷宫的线路怎么变化,你都能走通过,此时也叫做灵活变通。如果你只知道别人说过这条路行得通哦,其他什么也不知道,尽管这次你走通了,可是当你换为另外的一个迷宫,那你就碰壁了。

现实中通常有两种情况:
(1)通过自身经历或者书本记录去复原整个迷宫。
优点:比方说,一个迷宫一共五十条路,假如你都知道了,相当于你把整个迷宫都看在眼里了。所以这时候你能迅速地对这个迷宫做出反应。
弊端:容易走火入魔,迷信,迷而不化,画地为牢。因为你把路记住了,那意味着你只有这些选择,而这些都是可数的。但是我们的生活是天时,地利,人和组合的结果(迷宫),其千变万化,并不是有限的白纸黑字能够完整展示出来的。正如魔方信息原理一样,我们在不同的角度下看到的有可能有矛盾的一面,这时候就涉及到对真与伪的取舍融合问题,或许到最后你所达到的认识高度连原点都不如。
这是一个隐患点,当实际情况变化太多的时候,原来所知的反而会起到束缚的反效果!
据闻,爱因斯坦于某年的夏天,在一个小山上昏昏入睡,梦见自己骑着光束到达了宇宙遥远的极端,于是发明了著名的《相对论》。当别人告诉你这些故事,这些科学家们的经历的时候,你自己去作一个尝试,经历对方所经历的,你就能发明《相对论》吗?——不能!

所以当一个人坚信书本可以武装头脑,当一个人坚信量变会引起质变,当一个人在数秒钟之内可以谈出非常多的理论时候,这是非常需要警惕的,因为你离走火入魔,迷信,迷而不化画地为牢可能只差一步之遥。

注意,这并不是贬义的。笔者不是不赞成这个方法,不然也不会把它列为两种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