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售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完成主要依靠销售人员的个人能力;以顾客为中心的“客户导向”型销售方式则强调客户的需求,通过鼓励性的与客户的交流寻求客户的真实需求,以解决客户的需求为最终销售目的。当然,这两种不同导向的销售方式(四代房地产销售人员)并存在今天的房地产销售市场,并都起着不同程度的销售作用。只是,在我国房地产的不同发展阶段,各代销售人员分别主导着当时的房地产销售形式。

第一代房地产销售形式,被动式“坐销”。

这种房地产销售形式是房地产卖方市场时期的主要销售形式,销售人员根据自身产品单向与置业者沟通,置业者口头说需要什么样的房屋,就寻找与之相似的产品,当置业者说不买时,就认为置业着不可能买,他们从不了解置业者的购买动机,从不主动解除置业者的购买拒绝。他们忽略了置业者不是专业购买者,有时对自己的需求是描述不清楚的。他们就像故事中的第一位推销员,经常用“不可能”来结束一位顾客的购买行为。这种房地产销售形式在我国房地产业刚刚起步阶段,还是房地产卖方市场时非常普遍,当然,在今天的房地产销售市场仍然有不少这样的售楼员存在,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带着有色眼睛看待前来的置业者,“挑剔”是他们的拿手好戏,这些销售人员普通业绩不太好。

第二代房地产销售形式,通过产品“功能”提高销售。

故事中第二位销售员,他通过挖掘梳子的挠痒及疏通血脉的功能,成功的把“不可能”的业绩提高到一把。第二代房地产销售人员也正是这样,通过挖掘房地产的各项“功能”来提高销售业绩,“房地产不等于钢筋加水泥”就是这一代房地产销售形式的中心思想。销售员推销房屋时主要从地段、朝向、户型、周边配套、小区环境等入手,单向式的向置业者们推荐他们手头的房屋,整个销售过程中售楼人员主要扮演着一个房地产产品解说员的角色。

第三代房地产销售形式,通过“服务”提高销售。

第三位推销员观察到香客需要梳洗这个问题,通过提高庙里服务水平而获得销售提高。销售过程以顾客为中心,发展顾客需要,并服务顾客。第三代房地产销售形式也正是这样,当房地产进入买方市场时,房地产的销售开始转向以置业者为导向,销售过程开始加强买卖双方的沟通,充分挖掘客户需求,产品设计越来越人性化,市场细分不断升级。售楼人员在推销的过程也不再“唯地段论”,因为大盘、超级大盘的出现不断弱化例如“地段论”。目前,这种通过“服务”提升销售的形式得到肯定及提倡,并在房地产销售领域得以不断升级及推广,房地产领域正悄然进行一场服务争夺战。

第四代房地产销售形需要梳洗式,通过“双赢”思维提高销售。

第三位推销员通过观察发现庙里有需要合适纪念品馈赠给香客这个潜在的需要,并通过改良梳子来满足这个需求,达到提高庙里的业绩而获得销售上的极大成功。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在提高庙里业绩的同时推销了他的梳子,他的动机是帮助庙里提高业绩。第四代房地产销售形式正式这样,在帮助客户解决问题的同时销售了自己的房子。这种销售形式集中表现在生活方式、概念地产、文化地产等概念销售的盛行,房地产销售技术更注重与客户的双向沟通,需求的充分挖掘等方面。

“发现需求,满足它;发现问题,解决它”则是这种房地产销售形式的高度概括,灵活运用它则可以产生戏剧性的功效。下面这则案例如果我们用这四种不同的销售形式销售,则可以发现其无穷的魅力。

一对香港夫妇在内地设厂,准备到某小区购置一套三房住宅,理由是该小区住户可就近入读某知名小学,非地段生入读需要另交择校赞助费七万,而他们正好有一小孩需要读小学。孟母之心驱使他们来到该小区楼盘看了三次,最后选定一套非常满意的大三房,所有折扣打完后,52万元。就在准备下定之时,细心的丈夫多问了一句:“我的小孩是香港户籍,我们买这里的房子后小孩入读这个小学,是否可以免交七万元入校赞助费?”由于户籍的限制,非本市户口一律要交,售楼小姐还是遵守诚信守则,告诉他们不可以免交。当家作主的妻子,立即把拿出来准备交定金的一万元放进了包里,大声的说道:“这样啊,不能免七万,那我们不买了,我们现在也买了一套三房,够住了,反正买与不买这里,小孩入读这个小学都要交赞助费,干脆我们就让他住校好了,每个星期一早晨我们就用车送他过来,星期五就接回去就行了”,并且态度表现出非常坚决的样子。

那这对夫妇到底会不会再买这套三房呢?

如果第一代售楼人员遇到这种,肯定是认为“不可能”了;第二代售楼人员也会因“买房免七万择校赞助费”这一功能的丧失而无能为力;第三代售楼人员也不可能再用服务打动客户。

我们用第四代售楼人员的眼光来分析一下这个案例,我们不难发现这次销售过程有这样两个事实:一、这对夫妇有购买这个楼盘的能力;二、他们喜欢这个楼盘,有购买欲望。既喜欢,又有能力购买,可阻碍他们购买的唯一障碍是“小孩入学不能免七万元择校赞助费”。其实,这对夫妇购房最主要(原始)目的是为小孩读书,并不是为了省七万元赞助费。于是,这位聪明的第四代售楼小姐,很快找到问题及需求所在,于是,一阵寒喧之后,就谈到小孩教育问题,她提到小孩小时的教育最好同父母住在一起,这样有利于小孩性格的成长,小孩长时间不同父母在一起,会使小孩得不到足够的母爱、父爱。这样不太有利与小孩日后性格的成长。这对一听之下,好象恍然大悟,为了小孩读书,52万都愿意出,可一时为了七万,却忘记了自己购房的真正目的,于是紧抓一万元定金的手又高兴地伸出来了。

因此,房地产颠峰销售需要售楼人员从第四代销售思维出发,用同理心以双赢思维帮助置业者切实解决问题,同时也要熟悉楼盘,做足服务功课。我们在做企业内训时,则会要求学员认真如实填写《售楼人员销售行为检测表》,通过检测表发现学员不足,并制定个性化方案教导学员加以改善;而在项目顾问时,则更是协助企业编制针对在楼盘销售中可能出现各种情况下的提问与解答的《楼盘销售脚本》,使只轻松实现“双赢”销售。本书下面的章节也主要是针对“顾客导向”型售楼技术的内容,希望对广大读者有切实帮助。

  



 

第二章世界上最伟大的售楼定律

为什么有人可以三年平均每天卖一栋房子?

为什么有人可以连续12年平均每天销售6辆汽车?

为什么有人可以在1天之内完成全年的销售额定指标呢?

到底这些销售冠军们有些什么特质呢?

汤姆?霍普金斯(AnthonyHopkins),美国报刊称为国际销售界的传奇冠军,吉尼斯世界房地产业务员单年销售量最高记录保持者,连续三年平均每天卖一栋房子,3年内赚到3000万美元,27岁就已成为千万富翁。30多年前,他大学辍学,在建筑工地扛钢筋为生,不过他相信世上一定会有更好的谋生手段,并开始尝试进行销售。但在初踏入销售界的前6个月他屡遭败绩,穷困潦倒。在他销售房屋的头90天,他才挣了150美元。于是决定把最后100美元积蓄投资到一个为期五天的培训班。没想到这五天的培训成为他生命的转折点,在之后的岁月中,他潜心学习钻研心理学、公关学、市场学等理论。结合现代推销技巧,凭着自我教育和毅力,在短暂的时间里获得了惊人的成功。

乔?吉拉德(JoeGirard),49岁便退休了,那时他连续12年平均每天销售6辆汽车,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成为“全世界最伟大的推销员”。35岁前的乔?吉拉德是个全盘的失败者,他患有相当严重的口吃,换过40个工作仍一事无成。1963年,35岁的乔?吉拉德从事的建筑生意失败,身负巨额债务几乎走投无路。他说,去卖汽车,是为了养家糊口。第一天他就卖了一辆车。掸掉身上的尘土,他咬牙切齿地说:“我一定会东山再起”,对自己的付出从来没有满意过。3年之后,乔?吉拉德以年销售1425辆汽车的成绩,打破了汽车销售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从此,乔?吉拉德就被人们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