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针绣成,有些死,却整整齐齐。腰带也是戥子打的络子,两头各拴一颗珠子,是针线匣里的存物,系起来,正好垂在中间。这样,灯奴真的就像一个斯文的读书郎。灯奴缠着戥子不让走,戥子不好意思白吃饭,就要去灶房帮着烧锅,饭后又抢着洗碗。渐渐就成定律,戥子在张家晚饭,饭前搭把手,饭后刷锅洗碗。有时,婆媳俩开玩笑,要将戥子说给灯奴做媳妇。灯奴只是咧嘴笑,戥子就不干了,手一甩走开去,过后几天不理睬灯奴。蕙兰忍不住说戥子:莫说是玩笑,即便是正经,怎么?咱们家娶不起你! 戥子平素是说得起的,此刻却立马回嘴道:当我是李大呀!这孩子说话就是梗,让人不顺耳。蕙兰说:李大怎么了,你未必及得上她,再说,灯奴是范小吗?戥子又顶回去:灯奴干我什么事!蕙兰真生气了,手上的针一放,抬头说:这是谁家的规矩?彭家还是申家。抑或是我们张家给放纵的,主子说一句,顶一句,不依不饶! 我娘倒要怪我,看来只有打发你回去了。听到要打发她回去,戥子的眼泪下来了,不再说话,看神情却是不服输。蕙兰不再理她。于是,戥子不理灯奴,蕙兰不理戥子。灯奴最没骨气,一劲地追逐,戥子只得搭理了,却不肯向蕙兰服软,只是手下加倍地勤快。蕙兰其实早已不生气了,等着戥子自己与她说话。戥子就是不开口,并非不服气,而是下不来台阶,不知如何说谢罪的话,也是缺调教的缘故。蕙兰暗自叹息,少爹没娘的孩子,真是有想不到的难处。
事情正僵着,这一日,戥子却没来。蕙兰心里记挂,临街的大门敲响了。自老爷去世,家中就没什么宾客,那前门的铁闩几乎都要锈住了。婆媳二人,加上灯奴,一并跑过院子去迎客。进来的不是别人,竟是蕙兰的母亲,夫人赶紧引亲家在厅堂里坐。那厅堂久不待客,虽然打扫得洁净,却更显得四壁萧瑟。天已入冬,厅里没有生炭盆,桌围、椅垫、帷帘也未单换棉,坐着只觉寒气逼人。两亲家缩着手脚相对而坐,互问了些近况,夫人坦言家道不济,实在委屈了蕙兰,本是金枝玉叶,如今扶老将雏,针黹汤釜,无半点怨言,真是好爹娘好教养!夫人的话并非恭辞,确乎由衷之言。蕙兰母亲答道:这是她的命,纵然在家里,也够她忙累的!如今阖家上下,全指着女红度生计,就这样,该花的还要花,今天买马,明天置车,倒不如在你家清省。这话也不止是谦词,说的全都是实情。夫人看出亲家母秉性率直,媳妇原来像她,便也放下寒暄,将家中尴尬事说出一二给亲家母听。蕙兰母亲自然又有更多可说的,婆家和娘家的,种种事故。她原是对人没什么防备,夫人呢,断了一切交际,其实已憋闷很久,因此,两人越说越多,冷也不觉得了。说到后来,不知在哪个节骨眼上,夫人想起来:亲家母今日特特来到,不会有什么事吧!蕙兰母亲“哦”一声,这才恍然道:是有点事,她伯祖母想了,要蕙兰回去住几日,亲家不知道,她伯祖母可说是一家之主,连她伯祖父都惮几分!大伯祖母说的话,没一个人敢违拗。夫人不等道出这一段的来龙去脉,立起身就说:亲家今天就带她走,怪我糊涂,蕙兰久未回娘家了!说罢就领了亲家到蕙兰房里,让蕙兰收拾东西。灯奴一听要走亲戚,几乎狂喜,却被母亲按捺住,要他留下跟祖母读书,怎么说情都不行。蕙兰是让夫人安心不起疑,还是怕灯奴被娘家那些叔侄染上纨绔气。最后,灯奴哭了一场,泪汪汪看着母亲随外婆出门去。
从午后起,蕙兰就觉得有事,先是戥子不来,后是母亲突然来到,接着就带自己回家,又说是伯祖母的意思。一旦上路,蕙兰倒安下心来,横竖躲不过去,趁早水落石出。轿子一路小跑,转眼到方浜南岸申家大门前,下轿进院,上东楠木楼母亲房里放下东西,忽抬头看见戥子,在用掸子扫案子柜子窗台。两人都一怔,定睛看了一眼,什么也没说,又各自转回头去。不作停留,蕙兰就下楼去伯祖母的偏院。穿宅子过去,看见几个男孩聚在一处,用淘箩扑麻雀,形状都与上回来家时的有改变,长大和长高,还多了一个极小的,围着打转转,不知是谁家房里新添的。
伯祖母的小偏院依然十分整洁,细白石子地上嵌的红绿石子磨蚀了,颜色难免陈暗;但石桌石凳则磨亮了,铜似的;树添了年轮,粗大壮硕;窗棂上的漆早改了颜色,是土红;门帘上的络子是新打的,却是素色;帐屏、桌围还是缎面的,绣着同色的蔓草,贵而不矜,显出是女人的屋子,且是上岁数有体面的女人。小绸今年五十五,因眼神退了,已不再拈针拿线,只是监管监察。细部虽看不甚真切,但格局色泽,尤其品级风气,却瞒不过她。如今绣品多是有定家,价格不菲,于是每一件要经小绸的眼方可出去,尚有一点粗疏便回去重来。惟有希昭,自可主张绣什么,不可代她定买家,也不可催促。虽也需从小绸这里过,而小绸惟有叹息,哪里挑得出一点不是?希昭的绣艺已非人工,而为天之所降,每每出神入化,世人不可评议。因此就会有无数盲目求索者,买通家中仆佣,一旦听说将绣成时,也不问绣的是什么,只要出自武陵绣史,便乘车乘船蜂拥而至,每日三巡,好比无头苍蝇。其实希昭亦不是有求必应,她反是要挑买家的。若是诗书人家,清情雅致者,再要能道出众人所不知的好处,略差几钱银两也是肯让的,这就有些知遇的意思了。
蕙兰进伯祖母的院子,扑鼻是蜡菊的晚香。院墙底下,果然栽了小小一方菊圃,黄白二色。有它,入冬的景象也不至过于萧条。蕙兰叫声:奶奶,我来了!虽是伯祖母,但因从来没见过自己的祖母,所以是当亲的称呼。不等应声,蕙兰已进了屋,立在伯祖母跟前。屋里也是蜡菊的香,黄白的菊是插在紫陶瓶中,蓬蓬乱乱,亦有一种繁荣气象。蕙兰说:好香的蜡菊!小绸说:菊香里多少有些殷苦,不像你名字里的那个“兰”,苦里有回甘。又说:还是你太伯爷爷的时节,从两湖还是两广得知有冬兰这物件,你太爷爷便满城去搜来摘下,那东西不好养,许多日月无声无息,偏在你娘生你那年,开起花来,所以才叫你蕙兰!蕙兰得意道:原来我白捡个好名字!小绸看她一眼,前二年瘦进去的两颊渐渐又鼓起来,面色红润,眸子黑亮,倒有些回去做姑娘时的形貌,心中暗想:还不知道有多少苦处在前头等着呢!就生出几分怜惜,让她坐下,着人上茶,又从瓷坛子里取出几枚糖渍的青梅。蕙兰挑一颗最大的,两个手指拈着,一松开,正落在茶盅里,也是做姑娘时的吃法。小绸看着她捧了茶盅的手,想着:申家的女人都长了一双好手,专为做针线来的,是什么命啊!祖孙二人面对面坐着喝茶,小绸问:给龙华寺里赶的活如何了?蕙兰说:奶奶怎么知道的?小绸说:不是阿暆给揽的吗?蕙兰就“哦”一声。小绸又说:上海的和尚终有些俗气,用女人的绣件,不怕亵渎!蕙兰说:他们给我衣食,是积善呢!小绸就问绣的什么,蕙兰答是罗汉,小绸点头道:这还算切题。蕙兰说:就是费工,幸而有戥子来帮忙。说出戥子的名字,两人都一怔,打住了。
小绸喝口茶,放缓了声音,说:今日你娘接你来家,原本是我让的,要与你说一桩事,就是戥子。蕙兰小心问:戥子犯什么错吗?没有!小绸赶紧说。那就是我错了,蕙兰说。小绸摆手道:谁的错都不是,是天香园的错!蕙兰眼睛看住伯祖母,不明白是怎样一回事。小绸继续往下说道:你知道,天香园绣集两代人心血,不知多少针多少线。方才到今日!古话说,“千秋之功,毁于一旦”,何况是闺阁中的针黹,谈不上功秋大业,到底也有许多秘法,略一外传,转眼间铺天盖地;多还在其次,怕的滥,免不了鱼目混珠,从此式微,因此,许多年来,从不让外人染指绣活,你的采萍姑、颉之姑、颃之姑,闺中都学了绣,却无一人可用 “天香园绣”的印记,擅自绣活;惟有你——蕙兰一急:难道伯祖母要收回?小绸笑道:你伯祖母虽是女流,却也守君子之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给出的从不会收回!蕙兰松下一口气:我并没有传给外面什么人,如今,家中只有我与婆婆,婆婆年岁已高,纵使想学也学不得了。小绸说:可是不还有戥子吗?戥子的名字一出口,两人又停一下。戥子不已经学会辟丝了?小绸说。蕙兰不由有些慌,却还强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