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的奴役与自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存有一切个别的马的统一和一切个别的人的统一。在个别的马和个别的人里,生存着的是马的生存的共相性和人的生存的共相性,而不是普遍性。真实的统一不同于思维中的统一。我们认识个体人的共相性,不经由用“普遍的”

    去概括个体人的特性,而是浸渍在人的独特性之中。

    这里,倘若借康德的术语来表达,普遍的领域即是自然的领域,独特的领域即是自由的领域。自由的领域亦即精神的领域。

    凡以存在为基石的哲学都是自然主义的形而上学,因为存在是自然,它隶属于客体化世界,经由理性化产出。自然主义沉思精神时,就是把精神当成存在、自然和客体。但恰恰相反,精神却不在此列。精神是主体、行动和自由。存在不是创造性的行动,而是僵死的行动。神秘主义者曾说上

    ①C。弗兰克(187—1950)

    :俄国宗教哲学家,1922年被驱逐出国。

    ——译 注

…… 114

    人的奴役与自由76

    帝不是存在,主张人走近上帝不能凭藉存在(有限的概念)

    的昭示,这无疑正确且深刻。

    在“我是生存着的”这个句子中,主要强调主语——“我”

    ,而不是强调谓语——“生存着的”。这里的“我”和个体人格远比范畴思维的结果——存在更为首要。人格主义的。。。。。

    基础是个体人格高于存在。存在仅是抽象思维的产物,不指。。。。。。。。。。。

    涉任何具体的生存,而我的这一只可爱的猫却是生存着的哩。

    一个概念用来表述某种哲学基础应准确无误。但存在却具有两种含义:既指涉主语,也指涉谓语。过去,索洛维约夫对此已有洞察。他建议使用“生存着的”一词来表述生存的主体,。电子书这样,“生存着的”就可以同“生存”联系在一起。

    但遗憾的是这一建议渺无回音。迄今为止,人仍认可奴役人的孽根,即仍认可本体主义和存在。

    人认可自己是存在的奴隶。存在完全决定着人,人与存在的关系是不自由的,人的自由从存在产出。本体论也可能奴役人。其症结是:存在与自由、与精神究竟拥有什么样的关系?于此,人应面临两种哲学的选择:要么承认存在高于自由,要么承认自由高于存在。这选择不仅取决于思想,也取决于整个精神、整个意志。

    人格主义坚信自由高于存在,因为以存在为基石,只能建构非个体性的哲学。奉存在为圭臬的本体论的体系是外在决定论的体系。扩展开来说,一切客体化的理性化的体系都是这样的体系。在那里,自由从存在导出,并被存在决定着,即自由是必然性的产物。存在彰显理念的必然性,是纯粹的绝对的统一,于其中不存有突破和阻断的任何可能性。事实上,自由不由存在产出,如援用本

…… 115

    86人的奴役与自由

    体论的术语来表述,即自由植根于“无物”

    、“无底”

    、“非存在”。自由的基础不取决于存在,不是存在的产物。纯粹的、连绵不断的存在并不存在,存在着的是突破、阻断、非统一、悖异。这些即是超越。因此,唯自由生存着,唯个体人格生存着。自由高于存在,即精神高于存在。精神富有冲力,存在死寂、空空然。

    循着理性不能沉思精神,理性导向客体。

    精神是主体、主体性、自由、创造行动。唯冲力、主动性和创造,才能抗拒对存在的理性认识。非个体性的普遍的理性认同于非个体性的普遍的存在,认同于异化了人的生存的客体。这种理性哲学如同生命哲学一样,反叛人格主义。对个体人格和自由的认识,关联于个体人格的意志和主动性,也关联于个体人格的理性。

    这里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认定存在是永恒不变的理性的秩序,它透显在社会秩序中。因此,社会秩序不由人来建造,仅需要人的顺从。二,认为迄今为止的令人惊骇的堕落已使世界和社会生活的基柱分崩离析,倘要力挽颓势,务在拓展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显然,第一种观点奴役人,第二种观点解救人。本体主义是非个体性的认识,是非个体性的真理。存在的先验和谐、整体统一、善、正义,纯属乌有。

    对整体的美感沉思是古希腊人看世界的基本眼光。

    其实,世界横陈着两种对立且冲突的力量。

    世界不仅有序,也无序;不仅是和谐的,也是非和谐的。波墨在这方面的体认比所有人都更深刻。世界秩序、世界统一与世界和谐维系于逻辑法则、自然法则、国家法则,维系于“普遍的”和必然性的统

…… 116

    人的奴役与自由96

    治。这是因堕落而繁衍出来的客体化。唯另一个精神世界冰清玉洁,那里的一切是自由的和个体性的,那里没有“普遍的”和必然性。而这一个经验世界,是精神自身被异化了的客体化世界。从更深层面讲,存在即异化,即客体化。具体说,存在把自由转换成了必然性,把个别的转换成了普遍的,把个体性的转换成了非个体性的,而与人的生存无任何关系的理性却独占鳌头。因此,人的解救务在返回精神自身,即返回自由。黑格尔的精神是为自身而生存着的生存,但黑格尔不懂精神的客体化会奴役人,不懂个体人格,不懂自由不是被认识了的必然性。在对客体化的认识上,叔本华比黑格尔更正确。客体化不仅缘于某种意志的支配,也缘于客体化世界中不可消解的欲望。

    从前的柏拉图主义经由新的哲学的改装,已发生本质的变化。这种变化,有好有坏。柏拉图的思想是类的思想。柏拉图的艺术天才即在于给予类的思想以独特的生命。新的理性哲学只不过是把古希腊的类的思想转换成了概念。

    例如,在黑格尔那里,世界是概念的辩证的自我启示,当然也可以假定概念能体认激情。但是,类概念的本性即在于依赖思想建构,依赖范畴思维。唯心主义即中世纪意义上的唯实论,不取决于主体这一概念,而新哲学的功绩则是在客体世界的建构中拓展主体的积极性。因此,尽管康德没有进到一种全新的哲学思维中来,但他为崭露这种全新的哲学思维奠定了基础。康德在这方面的建树不可泯灭。

    存在是客体。它像共相-普遍的事物一样,循着主体的积极性的某种导向,经由主体建构出来。但存在却显示生存

…… 117

    07人的奴役与自由

    的转移,即植根于主体的首要的真实的生存被转移到外化的客体的深层面的幻象中。这样就发生了倒错:普遍的——最高的;个别的——卑微的。然而,一切却应正好相反,即植根于主体和生存的深层面上的个别的事物才是最高的,普遍的事物应是卑微的。

    这是一桩永在的提问:在这一匹马里,主要的和基本的(东西)究竟是马的观念和马的“普遍的性质”

    ,还是马的个别的不可重复的性质?

    当然,是马的个别的不可重复的性质才圆融丰盈,才是主要的和基本的(东西)

    ;而被我们称为马的“普遍的性质”或者称为马性的,只不过是马的个别的不可重复的独特的质而已。同样,个别的不可重复的独特的人,在自身中含有共相的人性,而不是人性作为共相的所属部分而进入共相。同样,一切具体生存着的事物都比抽象的存在更丰盈,更重要,存在的抽象的质和存在的谓语仅仅是独特的具体生存着的事物的内在组成部分。应该是:普遍的——存在着的,普遍的——共相的,普遍的——人性的,而这一切又都在具体的人的个体人格中。

    我再重复一遍:存在仅是思想的产物,它本身匮乏任何内在的生存,纯属乌有。若按中世纪的哲学术语来表述,即esentia(本质)并不具有existentia(存在)。这里,存在如果是真实的,那么它就仅是内在的特性,仅是具体的生存的质;那么它就在具体的生存之中,而不是具体的生存在它之中。具体的生存的价值和人的个体人格的价值,不取决于其中的理念的共相,而取决于具体的个别的个体性的生存,取决于以个别的个体性的形式启迪内在的共相。

    具体的生存和人的个体人格不隶属存在及其一切变种。

…… 118

    人的奴役与自由17

    人之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