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好不相见:仓央嘉措的诗与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头影事幻重重,

化作佳人绝代容。

恰似东山山上月,

轻轻走出最高峰。

曾缄首用七言古诗体去译,为求提高,做了很大调整,将原诗的比兴手法改为直接比喻,更将月出的意象改为拟人。从汉语诗的传统看,可谓颇具匠心。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再创作,已经离原诗有不小的距离了。

明月何玲珑,

初出东山上。

少女面庞儿,

油然萦怀想。

刘希武首用五言古体翻译。五言体在汉语诗中有古朴庄重的味道,这在精神效果层面上可能比七言体更接近原诗。但也正因为汉语五言体诗本身的传统太强大了,这一翻译的汉语味道太重,不能提供出更为质朴、清新的意境。

从那东方山顶,

出来白白的月亮。

未嫁少女的面容,

显现在我的心上。

王忻暖译本在于道泉基础上努力提高节奏并设置自然的押韵,称得上是一个进步。但语句上仍显得笨拙了些,不太流畅。“未嫁少女”虽然把意思说得明白了,但用词毕竟还是过于生硬,有些煞风景。

白白的月亮

自东山之巅升起,

少女的面容

隐隐在我心里。

这一改订采用刘希武的结构安排,即是让上下两大句在奇数行安排主语,在偶数行安排谓语,使其对应更为整齐。另外,前人译作都采用押ang韵或者eng韵,这两个韵的音色在汉语里适于雄壮、悲怆的风格,而本诗描写的是一种细腻的思念之情,所以换用音色较为尖细的i韵。当然,其中效果仍需读者鉴定。

其三 天大的误会,还是天作的误会?

仓央嘉措诗篇在汉语世界里本来并没有到到近年来如此流行的程度,但是文学史上一个天大的误会却意外让仓央嘉措及其诗歌迅速流行开来。

1997年,音乐人何训田和歌手朱哲琴合作,出版了一个唱片《央金玛》,里面一共有七首歌。其中一首名为《六世达赖的情歌》,其内容显然是从业已流传的仓央嘉措诗歌中选取的,并为歌唱做了修改:

在那东方山顶,升起皎洁月亮,

年轻姑娘面容,渐渐浮现心上。

黄昏去会情人,黎明大雪飞扬,

莫说瞒与不瞒,脚印已留雪上。

守门的狗儿,你比人还机灵,

别说我黄昏出去,别说我拂晓才归。

人家说我的闲话,自以说得不差,

少年我轻勇脚步,曾走过女店主家。

常想活佛面孔,从不显现眼前,

没想情人容颜,时时映在心中。

住在布达拉宫,我是持明仓央嘉措,

住在山下拉萨,我是浪子宕桑旺波。

喇嘛仓央嘉措,别怪他风流浪荡,

他所追寻的和我们没有两样。

这张唱片很快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在汉语世界乃至整个世界流传开来,仓央嘉措之名传遍了世界的各个地方。但有趣的是,在流行歌曲的传播过程中,导致很多人产生了误会,人们以为唱片中其他的歌词也是“仓央嘉措情歌”,尤其是其中的《信徒》一首: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以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进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这首《信徒》的写作带有明显的现代感,并以其自身的强烈效果感染了读者,但它的气质和仓央嘉措情歌确实相像,又是以藏族生活为内容的,所以粗心的读者就把它以及唱片中的其他歌词都当成“仓央嘉措情歌”了。这自然是一个天大的误会。但是,作为普通读者的我们,也许要感谢这一误会,因为它在客观上提升了人们对仓央嘉措的热情,此后,认真关心藏族文化、关心仓央嘉措诗歌的人竟越来越多,这对民族文化传承和交流自然也是天大好事情。

其实,我们前面已经提到,仓央嘉措诗歌本身到底哪些是他本人所作,哪些来自于民歌,是由老百姓附会到他身上的,这些我们都还搞不清楚。(文*冇*人-冇…书-屋-W-Γ-S-H-U)但可以肯定,至少在我们熟悉的于道泉66首版本里,一定有不同历史时期的读者附会上去的。我们把这种附会看做真的仓央嘉措的诗,难道不是误会吗?

还有,我们也已经指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各家的翻译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写了原作,加进了汉语诗的传统和翻译者个人的理解。如果我们相信翻译和仓央嘉措本人的原作是一回事,这不也是一种误会吗?

到目前为止,还有几首现代的作品在民间被很多人认为是仓央嘉措情歌:

一首是《你见,或者不见》(实际题目应为《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作者为扎西拉姆·多多):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有经验的读者仅凭这首诗的格式和语言,就能判断出它必定不是仓央嘉措诗歌,但不知为什么也被误传为仓央嘉措的诗。

还有一首是混合于道泉译本和曾缄译本,然后又仿作了中间部分的,因此更容易让人误会: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目前我们还不知道这首混合仿作的诗作者是谁。按照民歌的创作风格,对同一个意思改换词句进行反复歌咏也是允许的,中间的部分就是这样。但如果我们认为所有流传下来的诗作都是仓央嘉措原作,则未免太过失察。

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哪一首被误认的诗作,其真正的作者都并没有欺骗读者说那是仓央嘉措写的诗。误会来源于读者而不是作者。读者阅读中产生的问题,作者自然无需负责任。

恰巧由于这一连串“浑然天成”的误会,使得对仓央嘉措本人还不甚了解的作者对关于六世达赖的误解其程度可谓是越来越深,几乎到了完全走样的地步。为了使其止于合适的程度,聪明的读者如果真的想进一步欣赏仓央嘉措的诗歌,请一定要好好区分。

参考文献

[1]黄颢,吴碧云.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资料汇编.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1981。

[2]蓝国华.仓央嘉措写作情歌真伪辨.《西藏研究》2002年第3期.

[3]牙含章.达赖喇嘛传.人民出版社,1984年.

[4]牙含章.班禅额尔德尼传.华文出版社,2000年.

[5]刘伟.十一世班禅坐床记.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6年.

[6]陈庆英、高淑芬.西藏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

[7]王辅仁.西藏佛教史略.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8]尕藏才旦.藏传佛教文化概览.甘肃民族出版社,2002年.

[9]周炜.活佛转世揭秘.中国藏学出版社,1995年.

[10]王尧、陈庆英.西藏历史文化词典.西藏人民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11]何训田、朱哲琴.央金玛.九州音像出版社,1997年.

[12]扎西拉姆·多多.疑似风月集.//blog。sina。/dorophy101。

[13]马辉、苗新宇.仓央嘉措诗传.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年.

[14]记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坐床庆典,西藏日报1995…12…17。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