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诱僧 作者:李碧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过得特别慢。
  11
  直至该日。
  戒场在法堂,只听得击鼓鸣钟,百来僧人,披了袈裟,在法堂分两班列好,大家合掌作礼,虔诚严谨。
  石彦生等八人,已换过簇新干净的僧服,很不习惯,一众相望,亦尴尬不已。
  但此为告别红尘,递入空门之始。
  只得亦合掌跪拜。
  方丈手持净瓶,以手指沾香汤,轻轻在受戒者头上洒下三滴,叫他心底清凉,烦恼不侵,并除俗气。
  戒师开始为各人动刀。
  剃刀从下周旋梯上,黑发一绺一绺地下地了,他一边剃,一边念偈语,到了最后,是头顶小髻。这一小撮若下地,他也就六根清净了。
  石彦生只觉得非常“凉快”。
  也罢。
  方丈沉声道:
  “今日剃度,法号‘静一’,从此脱俗,三皈五戒。”
  众人的命运一样。甲乙丙丁戊……,连胡子也“寸草不留”。
  都以真面目相示了。
  威严的声音在耳畔:
  “记好了:一要皈依三宝,二要皈奉佛法,三要皈敬师友,此是‘三皈’。‘五戒’者,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邪淫、四戒贪酒、五戒妄语。……”
  正剃到万乐成,他这人最易分心,听得这人生五乐都要摒弃,一动,头皮破损了。戒师不悦。其他和尚都偷笑起来。
  ——不远处大殿上,亦有一上香的来客窥望,忍俊不禁。
  一记香板敲在他头上。随而乃一下当头棒喝式的童志清音:
  “喝!”
  因是武人,下意识地作灵敏招架,正摆好架势,看真点,“来袭”者是一个小孩。
  他年才十岁。双目浓如点漆,耳珠软垂。胖嘟嘟的,如一个小小的弥勒笑佛。
  方丈吩咐:
  “见过你们的师兄。”
  八人面面相觑。——即使在寺院中,也有权力和阶级之分吧。
  “师兄”法号小可。
  他们随着小可列队而过,经过大雄宝殿外。拈香的书生低首瞅看。咬着唇,不敢发出窃笑声。几颗新剃度的,光秃秃的头颅,经弯曲的穿堂,进内院……
  他们晚上与寺内众僧同睡一室。
  仪式繁琐拘谨,昏然入梦。似刚睡着,忽闻钟声响起。
  五更。
  能征惯战的八人,为此意外的声响所惊,马上一跃而起,有所警觉,步调一致。半明半昧中,只见左右是打坐的和尚,一早已醒来,尚未下床下地,也不影响旁人,自管静修,至此反被他们骚扰了。
  石彦生找不着自己的傍身武器。
  一抚头,青渗渗,光秃秃,他也是一个和尚。
  “唉,这是做梦吗?”其中一名同僚颓然,倒下欲再睡去。
  石彦生只想着:“情愿是个受不了的噩梦,生离死别惊险百出,唯一旦自恐慌中惊醒,发觉还在床上,就很开心了……”
  这不是梦。
  众僧起床之前,双手合掌,口中默念着偈语:
  “从朝寅旦直至暮,一切众生自回互。若于脚下丧身形,愿汝即今生净土。……”
  他们把鞋穿好,动作轻柔无声。
  新剃度的几个,互相推拉,赖床的已被一把提起,异常粗鲁。
  郭敦和赵一虎,洗漱时口鼻发出“呼噜、呼噜”之声,太嘈吵了。
  小可忙作出手势,示意安静:
  “——”
  又悄道:
  “我教你们洗脸吧。”
  12
  赵一虎虎着脸,诧异:
  “什么?‘教’我们‘洗脸’?”
  小可作了示范:
  “洗漱不能发出声响,动作得安静。擦脸就擦脸,不能又擦头,如果擦头,有四不利:一是污桶、二是腻巾、三是枯发、四是损眼。洗完脸,便回床叠被去。”
  他走到床铺旁:
  “叠被时,应捏住被子两角,不能抖动搧风。完了以后,跟随钟声每日诵经、礼佛、拈香……”
  赵一虎跟郭敦等人耳语:
  “哦,这娃倒挺熟练的嘛。”
  小可正色:
  “贫僧法号‘小可’。”
  石彦生看着有趣:
  “小可,你出家几年?”
  “十年。”
  “几岁?”
  “十岁。”
  “爹娘送进来么?”
  “没有爹娘,四大皆空。”小可平淡道来:“自下已具缘、诃欲、豁然开朗,明白法界业力,相信因缘果报。发大誓愿,助众生解脱,早等彼岸。”
  新来的和尚各人互望,摇首:
  “我不明白。你呢?”
  郭敦又望小可:
  “我不明白。你呢?”
  小可天真无邪大智慧。这是他一下就叨念着琅琅上口的道理,他也摇摇那嫩胖的小脑袋:
  “我也不明白。——可我‘懂’!”
  郭敦搔着头:
  “多深奥。”
  小可回复“师兄”风范,不怒而威:
  “各位师弟,请跟我来。”
  八人遂庄重地随之而出。当中必有人感到“虎落平阳被犬欺”吧。
  早课诵经。
  至正午,方在斋堂进食。
  肚子饿了,管不了众僧之清淡斯文,狼吞虎咽恶习未戒。自家咀嚼声音一停,原来周遭静默。
  只见小可停了竹筷,望定他们,这才知机。唯有石彦生心事重重,不大动箸。
  “静一!”
  一时不知道是自己。
  “静一师弟!”
  “哦——?”
  “为什么停了筷子?”
  “菜很淡,吃不下。”
  “还是吃吧。当知‘一日一食,过午不食’。”
  满嘴是菜的各人,马上又努力开动了。
  小可已作安排:
  “吃好了,根据寺内的需要,我代方丈分派一下工作,待会要打扫、种菜、抄经、接待、撞钟。人人都得劳动。还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小可犹气定神闲:
  “佛性在半饥半饱中出来——”
  石彦生没来由一阵沦落的难受,怨愤无处发泄,陡地起立:
  “干活去!”
  大步离座。
  众目送之。魁梧的将军撞钟去。
  天宁寺的钟大有来头。
  它是铁身,青铜镶口边,铜铁衔接处浑然一体。重约万斤。上镂:
  皇帝万岁  重臣千秋

  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

  平素这万斤钟,击之清越、浑厚、悠远。
  今日,撞钟者心中郁闷,只向大钟寻个出路,力道太大,一下一下一下……
  声震全山。
  只见小可匆匆赶至钟楼。
  方丈远闻不对劲了,把他责难几句。气喘咻咻的小可,赶来理论。边走边道:
  “静一……你的‘钟头’……不对劲……方丈……要我来……”
  石彦生的缁衣,背部已为大汗湿透,颜色深了大片。他不理,继续发泄。
  小可喘过气了,他的佛性又来了。只静待石彦生力尽筋疲,方招他过来。
  小不点反倒像个兄长似的:
  “你不发觉你的钟声躁乱么?”
  “我们大人的事,你明白吗?”
  “这钟,该怎么撞,是紧是慢,是长是短,都有规定。早晚各撞一百零八下。一百零八下,分三通,每通三十六下。三十六下中,又分紧缓各十八下。此中内容,你又明白吗?”
  对小可的反问,石彦生哑口无言。
  小可凝重而老成:
  “这是唤醒沉迷在六道中众生的警钟,让我们从烦恼这醒觉过来。——”
  “你又有什么烦恼?”
  面对烦恼重重的这个男子汉,小可展露纯真而原始的笑容。
  “‘无’!”

  【此文章由“文学视界”( 。。)阿荔、小风铃扫校,独家推出,如欲网上转载,请保留此行说明】 

 本文出自 。。

 第四章 
  13
  钟楼下,一群和尚整齐地排着队伍,一壁念诵,一壁走向“万善堂”,听经去了。
  万善堂的庭前植了几棵高大的古柏,绿荫重重环抱,更添肃穆。
  众僧念了六炷香的“南无阿弥托佛”后,便都跏趺坐着,静听方丈讲经。
  此堂供奉了西方三圣金像,插满鲜花。——根据方丈的意思,却禁止了这些:香味太强的,会干扰心境;颜色泰华丽的,会破坏念经堂的空寂;粗枝大叶的,花形不雅;名称太俗,不好听。
  连可插的花,亦戒律甚严。
  德愿法师开始抽问:
  “上一日着你们参透一‘无’字,道理可有得悟?”
  眼神威仪一扫:
  “衍成,如何?”
  一个四十多岁的和尚谦卑摇头:
  “请再给弟子七天的时间。”
  “清泉,你呢?”
  一个五十多岁的和尚亦谦卑摇首:
  “弟子竭尽所能,探索这个道理,心仍有微尘,请给弟子七天的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